创新能力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x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的提出,一方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由教育的本质决定的。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传授知识,让学生继承人类的文明成果。传统的教育是一种“守成”教育,它只是让学生继承前人的现成知识,并且在教学上各学科实行孤立的教学模式,使得数学与物理学、化学与物理学、地理学与物理学之间的知识相互脱节,使得每一部分的教学都留下一些知识的空隙、有待深入认识的问题,这样必然会限制人们思维的发展,尤其是限制人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而导致教育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物理教师如何适应时代的需要,引导学生将物理与各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根据创新教育的特点,结合各学科自己的特点,制定适合于各学科所着重培养诸方面创新能力的相应教育方法。对于物理来说,关键是如何在各种课型、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打破传统的固定的教学模式,寻求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和策略,创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的环境,有机地将知识、方法、能力、世界观融为一体,并且将物理与其它学科结合起来。
  一、树立正确的创新教育观
  创造力的形成与发展同诸多因素有关,但创造力与知识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存在超越知识的创造力。创新教育不能与知识传授分离开来,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基础,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必须以科学知识为载体,运用科学方法而实现的,如果离开了基础知识来谈创新,是没有意义的。创新教育的关键是传授什么样的知识和怎样传授知识,学生又如何学习,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达到“学会学习”,实现创新教育。但同时我们也一定要注意到创造力的发展与知识的产生并不是同步的,学习成绩并不等于创造力。
  创新不能与知识分离开来,所以我们要在物理教学当中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仔细深入地去研究物理学科学科体系的本质。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它是研究构成自然界的物质的基本结构和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物理科学的内容是由物理知识、观念和方法,以及实验基础构成的有机整体。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创新的愿望和动机,要激发创新意识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物理世界是一个充满神奇的世界,大量的物理实验能显现各种奇妙的物理现象,并且物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非常切合实际,能够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另外,物理学史又是一块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热土,所有的这些都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这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条件。
  兴趣能够促进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它是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新性的一种内在动力。物理学史的大量事实证明,强烈的创新意识来源于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热爱。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实验、物理学史等方法来刺激学生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它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形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少主动权,更谈不上发展创造性思维。所以教师要从“教”的角度去唤起学生的“学”的兴趣,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使用探究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以“板书”加“讲授”为主体模式,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致使学生养成“等、要、靠”的不良学习习惯,抑制了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探究式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导学,让学生自己看书解决问题,同时适当地加以引导。
  2.指导学生设计“设计性实验”。
  “手脑结合,是创新教德育开始”,“手脑双全,是创新教育的目的”,脑和手是必须紧密联系的,其联系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创新能力的水平,而我们的实验本身就是促进手脑联系的桥梁。实践证明,指导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的训练是促进学生手脑紧密联系的一项有效措施。设计性实验力求使学生感到有探索价值和设计必要,能引起学生兴趣,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另外,实验设计应注意联系教学实际,努力从学生及实验的具体情况出发,通过启发引导、点拨指导,达到控制实验难度,降低思维台阶,逐步提高设计水平,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3.鼓励并教会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疑开始。”判断学生学得如何,学得是否积极主动,不仅要看学生回答了多少问题,而且要看学生提出了多少问题,以及问题的价值。如果学生仅停留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上,还不会质疑和问难,就说明学生还不会思考,他的理解还只停留在知识的表层上,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
  物理教学中的质疑,主要是从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从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从实验的理论解释、从理论的逻辑推理等方面提出问题,或从那些似乎没问题的地方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使之同中见异、异中见同、平中见奇。我们要适时地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著名学者多思多问、自问自答、刻苦努力、创造发明的故事。为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以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科学创新
  物理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所谓物理科学方法,就是指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物理学家研究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手段。从学的方面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同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一样,科学方法的掌握也必须通过学生积极的努力、尝试和体验才能得到,为此我们必须设计一些实验或习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逐步掌握物理科学方法,进而培养其创新性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的世纪我国要列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注意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更应当肩负起这个光荣的历史使命,培养下一代的创新能力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时代的要求。
其他文献
摘 要: 思想政治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教育幼师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树立良好师德的重任。因此,幼师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动机问题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幼师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的重要性问题作了阐述。  关键词: 幼师生 思想政治课 学习动机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作为根基的事业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幼
“情商”这一概念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传入我国后,便迅速流行开来。所谓情商教育,它是由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家彼得·萨勒维在九十年代提出的,是测定人的“情绪情感”的一种指标,具体包括情绪的自控力、挫折的承受力、自我了解程度、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程度。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所形成的性格、气质、情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情商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把
摘 要: 本文从教师评价、自我反思评价、伙伴评价、家长评价等四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品德教学中的评价,并提出了在品德教学中应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关键词: 品德教学 评价 多元化    一、品德教学评价的必要性  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
摘 要: 在历史课上必须重视运用比较教学法。比较教学的意义在于:首先,能克服死记硬背带来的种种弊端,如:易忘、易混,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主干和重点;其次,能够使感性的认识得到升华,使规律、本质的东西得以提炼,有利于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提高;最后,能够拉近历史的时空距离,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探究动力。本文就比较教学法在初三历史复习中的运用及原则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比较教学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人的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教师的根本任务之一。而创新对于思想品德课来说尤为重要,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永恒主题。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真正做到教学创新呢?  一、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1.设置悬念,以疑引趣。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
摘 要: 电气与可编程控制器是一门综合性和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结合大学生实践积极性高,时间充裕,学习资源丰富等优势,为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作者采取精讲多练,理论学习与实习训练相结合的综合实训教学模式:从项目的设计、器件的选型、采购到安装、调试、实验一体化训练,锻炼了学生独立设计到实现的实践能力,从而实现了学以致用,提高实用性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 电气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 实践
摘 要: 本文总结了中学物理中常用的几种物理方法,以对中学物理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 中学物理 物理方法 物理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很有创新性的学科,就其知识体系的研究和建立来说,是一个有着完整知识结构的系统。然而相对于其严密的知识结构相比,物理学科方法论的研究却是滞后的。中学物理方法论的教学相当薄弱,直接导致了学生只重视物理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物理方法的作用,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严重
大学物理是运用高等数学较多的一门课程,是理工科学生的必修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课。因容量大、概念多,理论性、系统性、逻辑性、抽象性强,学生普遍感觉大学物理枯燥难学。大学物理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习题课教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不可取代性。大学物理习题课教学,旨在巩固和深化学生对抽象概念、原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并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眼见不如手动,只有在实践中学习,同学们的才智和创造力才能得以发挥,学会探究性学习,对物理事实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而不是停留在被观察物理现象的表象上,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不断品尝“发现”与“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探究的乐趣,从而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也就是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