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daois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为治疗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 方法 选取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2012年12月~2015年12月间19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侧支生成组(100例)和无侧支生成组(90例),采取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指标。 结果 侧支生成组IL-8为(12.50±1.58)ng/mL,无侧支生成组IL-8为(3.30±0.4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生成组PF4为(5.8±1.2)ng/mL,无侧支生成组PF4为(12.5±1.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生成组与无侧支生成组均存在冠状动脉血管闭塞情况,侧支生成组完全闭塞率为87.0%,无侧支生成组完全闭塞率为25.6%,侧支生成组的完全闭塞率高于无侧支生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8、PF4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生成具有相关性。 结论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主要出现在严重冠心病中,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和IL-8以及PF4均是造成侧支循环生成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Logistic;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10-0026-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ormation of 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 by Logistic regression,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data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 Methods Selected 190 cas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as research subjects in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Jinhua city from December 2012 to December 2015,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coronary angiography,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llateral formation group(100 cases) and no collateral formation group(90 cases), patient’s gender, age,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were analyzed by Logistic regression method. Results The IL-8 in collateral formation group was(12.50±1.58) ng/mL, and IL-8 of no collateral formation group was (3.30±0.49) ng/mL,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PF4 of collateral formation group was (5.8±1.2)ng/mL, PF4 in no collateral formation group was (12.5±1.9) ng/mL,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re were coronary artery occlusion in collateral formation group and without collateral generation group, the complete obliteration rate was 87.0% in collateral formation group and no collateral to generate the set of complete occlusion rate was 25.6%, the complete occlusion rate of the collateral formation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no collateral formation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IL-8 and PF4 levels were associated with 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 showed a correlation. Conclusion 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 mainly in seve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IL-8, and PF4 are important factors causing formation of collateral circulation.
  [Key words] 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 Logistic; Factors
  近年來,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1]。冠心病是心内科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多发于老年人群[2]。冠心病是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患者的身体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变化时,很容易出现冠状动脉侧支循环[3]。一旦侧支循环生成可以供应阻塞血管远端的心肌血液,并减轻阻塞区域缺血缺氧的情况,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侧支循环生成可以限制急性心肌梗死的面积,并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左心室功能,从而避免室壁瘤的形成。临床中并不是所有的冠状动脉阻塞均会引起侧支循环,其形成主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且临床中尚无统一的定论。本文将根据相关工作经验,选取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9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主要出现在严重冠心病中,且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和IL-8以及PF4均是造成侧支循环生成的重要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2012年12月~2015年12月间19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侧支生成组(100例)和无侧支生成组(9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09年中国冠心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排除严重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与营养不良性疾病患者。侧支生成组中男65例,女35例;平均年龄(57.6±6.4)岁;其中61例患者侧支生成良好,39例患者侧支生成不良;无侧支生成组男42例,女48例;平均年龄(58.6±5.8)岁。患者年龄、患病史以及性别比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Logistic回歸方法分析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性别、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与侧支循环生成的关系。PF4通过血小板聚集方法,利用活性标志物检测;IL-8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
  1.3 侧支生成分级方法
  (1)依据Rentrop分级系统进行评估[4],分为四个等级:①0级:检查未见有侧支血管的灌注;②1级:检查侧支血管可见,但是造影剂未到达灌注动脉心外膜的部分;③2级:检查侧支血管清晰可见,心外膜动脉部位出现灌注;④3级:侧支血管清晰可见,心外膜动脉完全灌注。(2)完全闭塞标准:患者的侧支血管完全堵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IL-8、PF4比较
  侧支生成组IL-8均高于无侧支生成组,而PF4低于无侧支生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闭塞情况分析
  侧支生成组与无侧支生成组均存在冠状动脉血管闭塞情况,且侧支生成组完全闭塞率显著高于无侧支生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IL-8、PF4与侧支生成具有相关性。IL-8越高、PF4越低有利于侧支生成(P<0.05),见表3。
  3 讨论
  冠心病除遗传因素外,吸烟、体重超标、胆固醇摄入增加、运动不足、精神紧张等不良生活方式都与发病密切相关[3-5]。改善冠脉狭窄甚至完全闭塞后的心肌供血仍然是今后治疗冠心病的研究方向。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不断深入,临床上发现患者病变部位常有侧支形成,又称之为冠状动脉侧支,其是存在于冠状动脉之间的交通支,当某支冠状动脉或较大分支发生严重狭窄或闭塞后,其他冠状动脉经交通支向病变冠状动脉供血,形成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维持血氧供应。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机制目前还未完全明确,其形成需要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参与[6-8]。
  近年来,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冠心病是心内科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多发于老年人群[9-11]。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渐渐增加,我国人口老年化现象逐渐突显。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老年病,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介入治疗和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12-15]。虽然这些方法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提高预后,但均有其局限性,如药物治疗是通过减少心肌耗氧量而缓解症状,并不能从根本上恢复冠脉血供;介入治疗可较好地重建血运,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术后再狭窄、不适合于多支弥漫性血管病变患者;外科搭桥术则有创伤大、并发症多、移植血管术后再狭窄等问题。因此,改善冠脉狭窄甚至完全闭塞后的心肌供血仍然是今后治疗冠心病的研究方向。
  良好侧支循环生成可以限制急性心肌梗死的面积,并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左心室功能,从而避免室壁瘤的形成。临床中并不是所有的冠状动脉阻塞均会引起侧支循环,其形成主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且临床中尚无统一的定论。本文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侧支生成组与无侧支生成组均存在冠状动脉血管闭塞情况,侧支生成组完全闭塞率为87.0%,无侧支生成组完全闭塞率为25.6%,侧支生成组的完全闭塞率远远高于无侧支生成组,由此说明,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的冠心病患者更容易出现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且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也是影响侧支循环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经过对影响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生成因素的分析,IL-8越高有利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生成,而PF4越低则有利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生成。IL-8是临床中常见的炎性因子,具有潜在刺激血管新生的作用,常常在抗感染和免疫反应调节等方面具有紧密的联系,但是在动脉侧支循环生成方面报道并不多见。IL-8可以潜在地刺激血管的新生,最终引起动脉侧支循环生成。PF4在临床中属于血管新生的一种稳定性因素,常常具有抑制血管的生成和抑制内皮细胞的增生。其含量的增加会更好地抑制侧支循环的生成,反之含量降低可以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生成。然而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甚至闭塞的冠心病患者血清中IL-8、PF4的变化及其与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目前未见文献报道[9-12]。经过此次的临床研究分析,侧支生成组与无侧支生成组均存在冠状动脉血管闭塞情况,且侧支生成组完全闭塞率显著高于无侧支生成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由此说明,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的冠心病患者更容易出现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在发生闭塞的情况下,闭塞远端的冠状动脉内压逐渐下降,且一旦冠状动脉的压力梯度增加时,会使得潜在侧支动脉的血流也逐步增加,从而使得黏附分子与细胞因子表达增加,更好地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与内皮细胞增加,大大促进了组织的降解能力,引起血管的重构,最终导致侧支循环的生成[16-20]。   综上所述,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主要出现在严重冠心病中,且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和IL-8以及PF4均是造成侧支循环生成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Woo Jin Jang,Young Bin Song,JooYong Hahn,et al.Long-term survival benefit of revascularization compared with medical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chronic total occlusion and well-developed collateral circulation[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14,127(17):3077-3081.
  [2] Liu XW,Aijun Sun,Jun Re,et al. Mitochondrial aldehyde dehydrogenase 2(ALDH2) regulates revascularization in chronic ischemia:Signific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ronary arte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14,127(1):66-71.
  [3] 赫明萍,李勇,沈偉,等. 冠状动脉侧支生成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10):833-838.
  [4] 李晨光,沈怡,戴宇翔,等.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侧支循环形成特点及影响因素探讨[J].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2,20(2):77-82.
  [5] 方崇峰,李雪娟,林茂欢,等. 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2, 18(5):468-471.
  [6] Ika Dhanudibroto,Sunarya Soerianata,Manoefris Kasim,et al.Role of 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 in myocardial infarct size in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underwent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14,127(6):285-288.
  [7] A Bayramolu,S Hidayet M Tasolar,M Cansel,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gree of collateral circulation and atrial electromechanical delay and P wave dispers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4,12(11):157-159.
  [8] 张平安,梅永现,任文武,等. 冠心病患者血浆 miR-20a 水平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J]. 山东医药,2015,11(42):83-84,85.
  [9] David P. Ripley,Oliver E,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tralateral collateral supply and myocardial viability on 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an the angiogram predict functional recover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4,33(6):691-693.
  [10] 路飞,贾永平,吕吉元,等. 血清NT-proBNP水平与冠脉闭塞患者冠脉侧支循环分级的相关性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4):412-413.
  [11] Shen CT,Qiu ZL,Han TT,et al. Right pulmonary artery atresia with left circumflex coronary collaterals supplying the affected lung diagnosed by V/Q scintigraphy and CTA: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Annals of Nuclear Medicine,2014,20(12):2113-2115.
  [12] 席鹏丽,张云强,郭牧,等. 规律运动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J]. 中国综合临床,2014,30(2):127-131.
  [13] 张舒媚,包金兰,孙润陆,等. 早发冠心病患者血清MCP-1与HDL2、HDL3水平及其相关性分析[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36(3):403-407.
  [14] 杨力,张嵬,张杰民,等. bFGF及雷帕霉素降解支架对心肌血运重建的实验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2013,11(6):832-833.
  [15] 何海燕,李文华,赵昕,等. 尿IL-18对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J]. 中华全科医学,2014,12(12):1935-1937.
  [16] 谢飞,赵学忠.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9):2568-2572.
  [17] 吴竹青,汪国宏,王小强,等. 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与临床预后的关系[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5):463-465.
  [18] 孙旭文,高晓玉,李冰,等. 单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开放及其与脑梗死的关系[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7):498-499.
  [19] 钟维章,黄光坚,陈渊,等. 症状性颈内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特点及其与神经功能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61-64.
  [20] 刘汝刚,郝盼盼,陈玉国,等.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J]. 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4):515-517.
  (收稿日期:2016-01-08)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比重浓度的罗哌卡因用于足踝部手术患者的镇静效果对比。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我院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下行足踝手术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0.25%罗哌卡因麻醉,对照组采用0.50%罗哌卡因麻醉,记录手术前、手术中10 min、30 min以及术毕时的OAA/S评分、血流动力学参数,并且观察两组患者
[摘要] 目的 評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PegINFα-2a)单用及联用胸腺法新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74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egINFα-2a组;PegINFα-2a 胸腺法新组。比较两组治疗早期和治疗结束时生物化学应答率和病毒学应答率、持续生物化学应答率和复发率、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和复发率。 结果 PegINF α-2a组治疗早期生物化学应答率、
[摘要] 目的 提高对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病毒性肝炎的认识,探讨病毒性肝炎合并甲亢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对37例合并甲亢的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肝炎合并甲亢的患者临床表现明显,肝脏损伤重,易发展为重型肝炎。血清甲状腺激素以混合型升高(高T3、FT3、T4、FT4)多见,尤以FT3 升高、TSH 下降显著。结论 合并甲亢的病毒性肝炎病情易重症化,在积极治疗肝病的同时
[摘要] 目的 探讨治疗性沟通方案对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2年6月~2014年12月来我院救治的十二指肠消化溃疡穿孔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消化外科的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消化外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前、干预6周后采用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及生活质量评估表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比较。 结果 干预6周后实验组患者的
[摘要] 心肌纤维化是以心脏间质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胶原过度沉积及异常分布为特征的心脏间质重构。其与高血压病、慢性心力衰竭、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等多种心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并且是心源性猝死的潜在危险因素。目前对心肌纤维化的具体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明确,主要认为多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调控性细胞因子、氧化应激、炎性因子、内皮功能障碍、细胞内钙离子等存在密切关系。这些因素通过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早期乳腺癌的CT影像学特点,探讨CT在诊断早期乳腺癌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的69例早期乳腺癌患者CT检查资料,分析总结影像学特征。 结果 CT检查早期乳腺癌的影像学征象主要为不规则形肿块状;另一个明显征象为钙化。病灶血流大小随患者年龄增加呈逐步减少趋势。其中,浸润性导管癌38例,导管内癌15例,单纯癌6例,小叶癌5例,小管癌5例;TN
[摘要] 目的 探讨保留部分腮腺浅叶腺体与全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90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行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观察组行保留部分腮腺浅叶腺体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肿瘤复发率。 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解剖面神经分支术分别为(83.45±2.13)min、(40.17±3.45)mL、(6.26±1
[摘要]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治疗对癌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 方法 选择口服美施康定镇痛癌痛患者60例,夜间静脉缓慢泵注负荷剂量Dex 0.5 μg/kg后,以(0.2~0.7)μg/(kg·h)持续泵注5~7 h,一周为一个疗程。记录治疗开始前后癌痛患者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分值、日均爆发痛例数、癌痛患者及其家属总体满意度。结果 Dex静脉泵注治疗明显改善癌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P<0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技术及其在泌尿系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138例泌尿系疾病患者行MSCT平扫及四期增强扫描,并利用MIP 、MPR、CPR及VR等后处理技术进行泌尿系成像与分析。 结果 138例患者中,泌尿系结石76例,泌尿系肿瘤28例,泌尿系先天发育异常17例,泌尿系结核4例,肾血管性疾病2例,其他11例。 结论 多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技术的联合应用可以清晰、立
[摘要] 目的 讨论研究心脏脚踝指数(CAVI)、最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Max IMT)及平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Mean IM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AG结果及Gensini评分,分为正常组A组(得分0分),B组(得分在1~80分)及C组(评分为81~160分),并以B、C组作为CAG阳性组。对三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