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力钧 “输出”是揣测,“交流”才是良性的关系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4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最早一批将中国的当代艺术成功“输出”国门的艺术家之一,方力钧在时隔20年之后又将在今年6月于意大利威尼斯马赛洛宫殿举办名为“处境”的个展,作为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文化精神生成”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本次展览将由意大利都灵市立现当代美术馆馆长达尼洛埃克尔担任策展人,展览将展出方力钧近年创作的11件新作品。
  从1993年第一次踏进威尼斯双年展的“东方之路”,在经过“玩世写实”、“艳俗艺术”等标签的包裹之后,抽身而出的方力钧在当下的“处境”之下,如何看待“输出”?也是我们想知道的。
  我们总是习惯于为很多在西方举办的展览赋予更多立竿见影的功利期待,所以才会产生对于“输出”的讨论。但艺术的交流有它自己的途径和节奏,并不是说想去果园里采摘水果或者像领奥斯卡奖一样,必须拿到一个实物或官方的认可才是成功。我认为作品本身能够与更多的观众间产生“交流”的关系就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它比强调“输出”更重要。
  而谈到“西方”又涉及到一种我们习惯的思维方式:我们总是会揣测我在别人眼中的位置是什么样的,或者说我得用别人的手来掂一掂我的分量如何。我举一个例子,熊猫在西方人眼界里面是一个什么位置呢?大家不会去这样提问,因为它的稀有性和唯一性已经造成了人们喜爱和珍惜它的最大的理由,而这种喜爱的程度并不以地域来作为区分标准的。其实艺术和文化也是这样,你的创作如果能够真正说明你自己的处境和问题,那么它不但对于你重要,对于别人也重要。如果你没有深入地思考自己的问题,然后把别人的问题伪装成自己的问题再转换成作品输出的话,那么你永远不会变得重要。
  最后,对于作品的交流结果其实不应该抱着一种盲目乐观的态度来看待,如果你想的过于乐观,那么你得到的结果一定是非常不满意的。作品的交流是一对一的,不可能得到每个观看者都会喜欢你作品的结果。而在一对一的交流中,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你的意图并与你产生互动关系,或者是观众出于对你的了解之后依然不喜欢你的作品并提出非议等,这都是一种良性的互动。最惨的就是别人根本就不认为你的作品有意义,甚至都没有想交流的欲望。我觉得一个艺术家的工作就是要找出不同的策略或者说不同的可能性,来应对自己所思考的问题。但我们通常工作都是鼓励偏执狂般的“真理”寻找的,强调“真理”的唯一性。但是艺术的工作和创作却正好与这种想法相反,它能够给大家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让你像狗熊掰棒子似的,每一次找到所谓的“真理”就立刻被证实是“谬误”的,这也是艺术存在的积极的意义吧。
其他文献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社会各界都在为抗击疫情做出不懈努力。作为一名學生,不能像医护人员一样冲在前线,我们能做到的是团结一致、共抗疫情。用所学专业表达我们的感受与心声。这些画作是对春暖花开的美好愿望,由此,向您传达团结一致的正能量,为驱散疫情尽一份艺术之力,向奋战在一线的英雄们致敬!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期刊
应急管理能力是我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否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检验政府行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近年来,我国频发的诸如甲型H1N1流感
20世纪80年代,组织文化建设理念兴起,后为国内不少企业所接受;近年来,国内外对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实践已经拓展至创建学习型组织,其中以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理论最具代表性。我国
Sodium-ion batteries (SIBs) have been attracting considerable attention as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large-scale energy storage because of the abundance and low
在英语课堂中采用合作学习,将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式的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
不知道大自然究竟赋予了北纬37度这一神秘的纬度线以怎样的神力,将纬度、海洋及陆地完美地结合,造就了这条纬线上宜人的气候、独特的自然景观、美丽的城市及丰饶的物产.rn烟
期刊
期刊
我们在每一个时期来讨论自身问题的时候几乎总去找一个大的坐标系来进行参照,到现在也没有被改变过。这个坐标就是所谓的“西方模式”,但我们再深入一步来看,到底什么是西方模式呢?是欧洲  的?还是英美的?我们真正了解西方吗?  我感觉现在来讨论“中国输出”的概念有点陈旧,不论是艺术、文化还是其他的文明传播能否采用“输出”这个词,也值得商榷 。  我们最近在组织、出版一套“当代艺术丛书”,其中有侯瀚如的策展
“你认为成长是什么?”这个问题抛出,想必很多爸爸妈妈都会愣一下,笑一笑,然后一时语塞.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曾思考过这个问题?rn成长,似乎是一团模糊的记忆曲线,由无
期刊
每一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举办,可以说都是艺术圈的一大盛事,也自然会引发一系列的关注和讨论。此次钟飙受意大利知名当代艺术项目“威尼斯计划”(Venice Projects)之邀,在威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