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进行课文阅读分析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y_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个性化阅读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阅读取向,它是阅读本身的客观规律,每一位学生都是各个不同的生命体,对问题的理解,都有自己的思想方式和个性特点。
  阅读的过程是学生求知的过程,学生个体千差万别,决定了在求职的过程中,他们所选用的方法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我们应该清楚,语文材料来自于生活,作者在创作时,不管选取什么题材,也不管运用什么表现形式,都着力抒发内心的情感,表达着内心的体验。所以,我们应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有差别的去解读文本,注重学生依据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阅读的再创造。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抓住有利时机引导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经验等,通过想象去感受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心理体验”,与课文的情感相碰产生火花,从而感悟文章语言中的内涵。那么,如何去引导学生进行课文阅读分析呢?我认为应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关键“字”,加强对学生“悟”性能力的培养
  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字,强调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可以促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就能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感悟到作者的情感。如在教小学三年级下册《荷花》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品味“荷花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冒”字,“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字吗?(伸、长、钻、露……)然后,让学生反复读读这段课文,认真体会,这些荷花怎么“长”出来,才叫“冒”出来,(一个劲儿、用力、使劲……)并且结合课件变化,播放荷花录像,让学生进行想象思考,冒出来的荷花想干什么?说什么呢?(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中冒出来,仿佛要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又仿佛向小朋友们展示自己的努力和姿态……)这样一来,使学生感悟到了作者在行文时用词的分寸感,描写的形象感,同时悟出作者的情感内涵。
  又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一文时,“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中的“斜”字,试想还可以用什么字代替呢?学生通过思考,就会回答:歪、侧……等字。但作者在这里之所以用“斜”字,就能够把燕子在微风之中,在碧蓝的天空中那种悠然自在,无拘无束自由的飞翔写得更加逼真,更加生动真切而形象,而这就是作者的感情真正的内涵,学生在品味之中理解得更加深刻。
  二、抓住关键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自己不熟悉的词语的含义,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通过注意具体的语言环境和揣摩上下文的意思而求得悟解的,因此,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激发学生思维情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验文中的情感内涵。课文中的关键词就像歌曲中的音符,随着歌曲旋律节奏而跳跃,使整个歌曲进入表达感情的高潮,音符的音量或高或低,或短或长,美妙而动听,令人陶醉。歌手在演唱时,就会情感投入,把这首曲子的内在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作为听众,也会被这美妙动听的曲子陶醉在其中,如在教学小学语文三年级语文《风筝》中,“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的”翩翩飞舞”。形象地表现出了风筝在空中的舞姿,同时衬托出小朋友们那种欢快愉悦的心情,与下文“线嘣地断了……我们大惊失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朋友们的心情由喜到悲,感情急剧而变,学生仔细读文,进一步去理解课文内容,就会体验出这种用词的深切含义。
  三、抓住关键句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抓住关键句段,进一步理解关键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篇文章是由一个个语段组成的,一个个连缀着的语段,反映着作者思维的条理性,理解全文的基础在于对语段的理解,每一语段都有一个中心意思,体现中心意思的句子叫中心句,语段中其他句子都对它起着支撑作用,语段的中心句应该说是文中的关键性句子,因为它们是引导读者去理解和把握文章题旨,从而抓住全文的关键性句子的“台阶”,而它们或在段首或在段尾,或在段中,要抓住它们,就须理清段中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看哪个句子为那些句子所支撑的。
  如在教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搭石》一文时,第一自然段先介绍什么是搭石,而第二自然段的首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后面的句子对这句起着支撑作用,这一句就是这一段的中心句,也是关键性的句子,表达了文中的中心题旨,学生认真读一下课文就会一目了然。
  我们知道,文章中的“呼应”和“照应”,主要是指在内容上的关照和呼应,即瞻前顾后,首尾相接,让读者感到不突然,好理解,或者是深化与延伸,“呼应”常常指开头和结尾照应,即在内容上有作用,也在结构撒加那个完整与严密,“照应”的方法也很多,如:回答式、对答式、引申式、映衬式、重复式等等。如在教学小学语文三年级《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首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尾句:“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两句首尾呼应,加强语气,突出了主题,表达了文章的中心意思,又如三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首句“……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尾句“……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首尾照应,进一步引伸开去,强调了小兴安岭的可爱、宝贵。学生仔细阅读,抓住了这些关键句,就可以进一步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其他文献
<正>诗歌文字优美,往往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事物,生动形象且易于接受。在生物教学中,若教师巧妙地运用诗歌,将抽象的生物学知识拟人化、形象化,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
随着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减小至深亚微米以下,互连延迟成为集成电路性能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障碍.为解决互连延迟带来的危机,国际上已开发出以铜为互连材料,大马士革工艺为制造方法的铜互连工艺以取代亚微米时代的铝互连工艺.本文介绍了大马士革工艺中铜金属化以及阻挡层的研究现状.
1问题提出的背景 江苏省教育厅为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作出了“五严”规定,要求各中小学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控制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和家庭作业的时间,严禁组织学生在节假El集体上
今年是反法西斯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中国文艺界的导师和朋友罗曼&#183;罗兰逝世七十周年,本-J:lj特推出此专辑,以示纪念。
在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主办的2009第四届中国橡胶市场发展论坛上,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范仁德声称。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中国2009年的橡胶需求较2008年将增长7%。而前一年
1问题史国丽[陕西省汉中市西乡一中(723500)]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怎么理解其中的“一定”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