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简单,感知世界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ryholm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地寂然,四野寥廓,有声音轻轻呢喃:“我夜坐听风,昼眠听雨,悟得月如何缺,天如何老……”
  这堪称诗人戴望舒心中流淌的声音。也只有在这没有游客拥挤、市廛喧嚣的旷野,诗人才能够摆脱身世浮沉的纷扰、功名利禄的聒噪,让自己的心与自然静静对话。
  我始终认为,直接感受是人亲近世界最有效的方式。以耳聆听,以目观照,以手触摸……让世间万物穿透你的感官直击你的心灵。而当下,人们宁愿紧盯着手机屏幕苦苦搜寻各种美景图片也不愿关注身边的一道道真实风景,宁愿戴上耳机沉浸于手机里的鸟鸣蛙叫也不愿聆听大自然中真实的鸟语风吟,更不用说投身自然的怀抱,触摸大地的肌理!而曾经笼罩于春花秋月、沐浴着夏雨冬雪的土地,也早巳被压制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之下。
  我们接近自然、探寻真知的方式难道只剩下各种高科技的手段和现代化的工具?
  我不以为然。倘若生活中的一切都借助于高科技,恐怕只是徒具其“新”而未有其“心”!这样不过是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所言的“形骸徒具,真宰已亡”。
  洪应明曾言:“用意不可重,重则我为物泥,而无潇洒活泼之机。”大自然充满魅力,只有直接地、全身心地感受,才能获得真意趣。如果只是在手机上欣赏风景,在耳机中聆听鸟鸣,那只会“我为物泥”,也失去了天人合一的乐趣。人,是社会人,亦是自然人。回归自然,融入自然,调动全部感官去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是使我们身心健康的必然途径,也是获取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精神养料的最佳方式。
  既然简单可以让我们拥有更丰饶的收获,我们又何必为繁复的手段而煞费苦心?老子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回归于“一”,似是在做减法,实际却促成了人生的圆满,是人生的顶级智慧。
  从现在起,不妨学着舍弃一些东西——舍弃那些不切实际却耗空心思的念头,舍弃身上看上去很美却累赘多余的装饰,舍弃眼前阻碍你和自然亲近的东西……简言之,少点儿虚,多点儿实,回归本真,回歸初心。把迷雾一样叠床架屋的包裹剥去一层,人与世界便会亲近一分。唯有回归简单,亮出你的本真,才可以感受到身外世界的本真!
  感知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比你的眼睛、耳朵和肌肤更直接、更有效、更真切!
其他文献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否则必将伤及人类自身。人类能否与自然和谐共处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绝不能为了发展经济而肆意破坏生态环境。只有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双赢,才能构建和谐美丽的社会。  名言金句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2017年7月,阿里巴巴推出无人超市,刷脸进店结算,拿了商品就可以出门,智能化的操作让人倍感新鲜。随后,京东也宣布推出无人超市和无人便利店。  有人说,这是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成功;有人说,这是科技以人为本的体现;有人说,以后不需要人服务了,这是对人类的挑战;也有人说,这是一种无聊的噱头,顾客有时购买的不仅是商
杜甫走时,恰是一个秋日。离别而逢秋总是叫人伤怀的,然而这浅浅的离愁,终抵不过山水与美酒。  酒一杯,敬长天秋水,敬青山妩媚。  李白向杜甫举起酒杯,他没有束发,一头青丝随意披散下来。人至中年的李白,眼眸依旧有神,只是眼角眉梢添了几道浅浅的皱纹。那不是时光的痕迹,是他游历山水得到的礼物。他轻抚着胡须,眯着眼,斜倚在一块山石旁,酒樽轻抬。不知他这杯酒敬的是坐在他面前的杜甫,还是秋日胜景。  彼时的杜甫
努尔曼老汉患了失眠症,一件恼人的心事折磨得他头疼脑涨的。此刻,他思量着今夜雪势不大,天亮准停,明早狐狸的去向一清二楚,便是不可错过的狩猎妙机了,但是……嗨!巴力斯(猎狗名)不在手上了嘛!有啥办法呢?为此,好久不能入睡。若是晴天,这阵也该三星西斜了。神秘的夜幕笼罩着大地,显得异常静谧,就连阿吾勒(哈萨克人的村庄)里的狗也不吠叫。努尔曼躺在床上静听了一会儿,似乎听到了窗外雪花沙沙落地的声音,心里怪痒痒
诗日:“休说孟德割发轻,狠如猛虎尚哀鸣。莫问青天真无道,道是无情却有情。”  自古关于大丈夫的俗语不胜枚举,大都是赞扬大丈夫豪迈、豪情,甚至还有赞扬大丈夫无情、绝情的,而关于大丈夫柔情的却是少之又少。  这样看来,无情怕是世人對大丈夫普遍的定位,就连小说也是这么写的:“大丈夫行走江湖,哪儿来那么多儿女情长?”即便是美人爱英雄,恐怕也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罢了。久而久之,英雄便被定型了,一旦哪个英
初看到“睢宁”二字,我睁大了眼睛,一个堂堂中文系毕业的大学生,第一次被一个汉字“睢”的读音困惑了。“关关雎鸠”的“雎”字与“睢”字很相像。但我知道“雎”是形声字,从隹(zhuī)从且(jū),且(jū)亦声也。隹(zhuī)是象形字,指一种短尾巴的鸟,有点像凶猛的鱼鹰。《诗经》中“雎鸠”是生活在黄河边上的一种以捕鱼为生的水鸟。依此类推,“睢”字难道也是形声字,从隹(zhuī)从目(mù),目(mù
时光的脚步氤氲了岁月,人生的彼岸花开正艳。而我们却正于此岸思念、渴望,就像游子渴望回到故乡,孩童渴望重回母亲的怀抱。我们的灵魂一直都在生命的渡口寻觅,寻觅下一站的归宿。  于是,人们给自己打造了梦想的冠冕,以期堂皇地实现尘世的价值。他们在生命的河里苦苦寻觅,渺小得连如水的岁月都可以肆意地将他们欺凌,留下斑驳的伤口。他们从未于步履匆匆间瞥过落崖惊风的美景,亦未曾在朝晖夕月中寻觅灵魂归栖的方向。于是,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曾经用三载光阴写就一联诗,这对于现在的我们的确很难想象,在那凄清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他是怎样寻寻觅觅、一字一句地斟酌推敲的?或許对于他而言,这只是尽其所能将文章做到极致罢了。  贾岛就是如此写诗的,抱着精益求精、宁缺毋滥的工匠精神,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可反观当下,这种工匠精神在工业化浪潮的洗礼下,好像渐渐地缺失了。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大国工匠似乎烟消云
2019年8月26日,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官方微博“中国消防”发布了一条微博,写道:“开学了,又开始了是吗?”配图是某位网友于8月24日发布的一条“终于实现了在宿舍吃火锅”的微博截图。对此,《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及各高校官方微博纷纷转发,提醒学生注意用电安全。网友们则纷纷调侃:“开学了,敬业的消防员叔叔顺着网线又来了!”  据消防部门介绍,学校宿舍之所以禁用大功率电器,大体有四点原因:一是学校学生
何谓尊严?  何谓“自己的”尊严?  鲁迅先生笔下的方玄绰,白命清高,冷眼旁观同事的讨薪运动,这算不算在人群中意识到了自己的尊严?阿Q以“儿子打老子”讨回面子,狠狠地在假洋鬼子和赵秀才面前过了一把革命党的瘾,这算不算在人群中意识到了自己的尊严?  我认为不算。  尊严究竟是什么呢?  是受人尊敬吗?是保住面子吗?还是说高人一等?  大错特错。因为尊严从来不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得来的,也不是别人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