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acle_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使小学生产生情感上的认同感,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从而达到我们追求的理想状态。良好的教学氛围应该是建立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之上的。教师要真正转变教育教学的旧的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引导。
  关键词:小学 语文课堂 营造 良好 教学氛围
  【分类号】G623.2
  新课程改革提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张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教学的目标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能营造一种相对融洽的教育教学情境,能为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积极的条件,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探究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呢?在这个问题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精心设计导入,营造良好氛围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叫什么名字啊”“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喜欢什么啊”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二、提供动手机会,营造良好氛围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多动手操作会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塑造亲和形象,营造良好氛围
  亲其师,信其道。充满微笑地去授课,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巧用媒体辅助,营造良好氛围
  多媒体技术以其生动性和多样性征服了课堂。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五、巧妙创设悬念,营造良好氛围
  小学生好奇心特别强烈。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六、提高教学艺术,营造良好氛围
  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总而言之,教无定法,创设良好氛围的方式、途径也是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6  “以生为本”教学是指将学生看成具有丰富情感,需要情感共鸣的对象,在教学中把思想政治的理论知识用学生感兴趣的,能触动他们内心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陶冶情操,提升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一、落实“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势在必行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教师讲条条——学生背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的发展,课改的不断的深入,对学生的教育的研究也在不断的加深。目前针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来一种探究式教学法的实施策略,主要根据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己探究来完成课程的教授,实现老师实际上课和个人学习探究的良好结合,为学生的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这种教学的策略实施,为学生的物理的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提高了教学的质和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初中
高等数学是很多大学理工科专业培养计划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如何提高初等教育(理科)大专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能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中应该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提出了
【摘 要】学生进入高中后无论在心理上生理上都面临一个重大的转折,由于初、高中数学无论在学习内容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异,许多同学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甚至有不少学生数学成绩一落千丈,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高中数学老师要研究学生、研究教法,讲究技巧,对症下药。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技巧。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