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介素18和干扰素γ在生殖器疱疹感染中的意义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43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白介素18(IL-18)和干扰素γ(IFN-γ)在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感染的生殖器疱疹患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夹心ELISA方法对43例确诊为HSV-2感染的生殖器疱疹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及血清IL-18和IFN-γ进行检测,设立健康对照组.结果 HSV-2感染的生殖器疱疹患者的血清及PBMC中IL-18水平分别为(424.32±51.60)ng/L和(417.54±47.23)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HSV-2感染者血清IFN-γ水平为(384.84±72.45)ng/L,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BMC IFN-γ水平(381.62±70.45)ng/L,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HSV-2感染生殖器疱疹患者血清IL-18和IFN-γ呈正相关(r=0.515,P<0.05);rhIL-18可诱导PBMC产生IFN-γ.结论 HSV-2感染的生殖器疱疹患者体内IL-18水平升高,并与IFN-γ呈正相关,rhIL-18可刺激HSV-2感染者PBMC产生IFN-γ,IL-18具有明显的抗HSV-2感染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IFN-γ产生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补铁过程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值的时相动态变化趋势,为sTfR是否可作为观察补铁效果的指标提供依据.方法 2002年4~10月,从河北省廊坊市和北京顺义区初筛942名18~45岁育龄妇女,检测其铁生化指标,依现行铁状况评价标准,筛检红细胞生成缺铁(IDE)和缺铁性贫血(IDA)妇女,经知情同意后,共有59名妇女完成了自始至终的补铁效果动态观察.采用L-苏糖酸亚铁胶囊(7 mg元素铁
目的 观察重组防御素 5 (r HD- 5 )对 6株肠道常驻细菌的杀菌效果。方法 通过冷冻干燥获得含有 r HD- 5的细胞培养上清 ( 液 )、5倍浓缩液 ( 液 )和 10倍浓缩液 ( 液 ) ,以
目的 观察免疫化疗对肾癌远期复发及转移的预防作用.方法肾癌根治术后患者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37~78岁,平均56岁.分2组:①免疫化疗组13例.T1 1例,T2 8例,T3 4例.根治术后第10天起联合应用大剂量白细胞介素-2(远策欣?k,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远策素?k,重组人干扰素α2b,IFN-α)皮下注射以及5-氟脲嘧啶(5-Fu)静滴治疗.②对照组5例.T1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白细胞介素_18(IL_18)和γ_干扰素 (IFN_γ)与免疫球蛋白 (IgG、IgA和IgM )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酶法 (ELISA)和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111例感染性肺炎
永存三叉动脉(p盯sistentmgeminal a啦q,PTA)是4支原始颈动脉-基底动脉吻合中最常见的一种异常,大概在0.02%加.60%的全脑血管造影中可以发现PTA….PTA很少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症状,在这些病人中,往往都是由于其他原因行全脑血管造影而偶然发现的.我们报导1例自发性永存三叉动脉-海绵窦瘘,并使用电解脱弹簧圈(GDC)行血管内栓塞术,取得了影像学和临床治愈.这是国内第一例使用G
目的 研究端粒酶SiRNA对端粒酶mRNA的阻抑作用以及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KB细胞生长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距离端粒酶mRNA起始密码第2 657~2 675核苷酸作为SiRNA的双链序列, 并在两条链的3′端加上"UU"两个核苷酸, 用RT-PCR和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测定KB细胞转染前后mRNA水平以及端粒酶活性,并测定细胞增殖、细胞周期以及细胞凋亡.结果 SiRNA转染细胞24 h后
目的 研究高糖作用下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C)和系膜细胞(HMC)中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1(SGK1)的表达,并初步探讨SGK1在介导高糖致肾细胞(HKC和HMC)过度合成细胞外基质(ECM)中的作用.方法将HKC和HMC细胞分别分为正常对照组(NG组,5.5mmol/L D-葡萄糖)、高糖组(HG组,25 mmol/L D-葡萄糖)和渗透浓度对照组(MG组,19.5mmol/L甘露醇
对长沙市100户居民住宅的能源使用情况进行了现场测试和问卷调查.分析了能源使用结构的形成与住宅建筑基本状况、人的热舒适性要求、生活习惯、家庭收入水平、当地气候特点、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退行性病变,其病因机制尚未明确,且缺乏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因此,建立有效的帕金森病模型对其病因机制的进一步探讨有着重要的意义.B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胃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VEGF-CmRNA在5株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3例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病例的胃癌组织标本VEGF-C蛋白的表达.结果 VEGF-C mRNA表达于胃癌细胞株MKN-45、SGC-7901及AGS.VEGF-C蛋白则在5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