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铁对人体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水平的影响

来源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dagjc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补铁过程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值的时相动态变化趋势,为sTfR是否可作为观察补铁效果的指标提供依据.方法 2002年4~10月,从河北省廊坊市和北京顺义区初筛942名18~45岁育龄妇女,检测其铁生化指标,依现行铁状况评价标准,筛检红细胞生成缺铁(IDE)和缺铁性贫血(IDA)妇女,经知情同意后,共有59名妇女完成了自始至终的补铁效果动态观察.采用L-苏糖酸亚铁胶囊(7 mg元素铁/粒),IDE妇女隔日服4粒,IDA妇女每日服4粒,补铁12周,分别测定补铁过程中0、3、6、9和12周的铁生化指标和sTfR值,观察sTfR时相动态变化.结果 IDE和IDA育龄妇女sTfR含量分别为(26.62±10.57)nmol/L和(41.25±21.96)nmol/L,均显著高于健康者的水平;在补铁过程中,sTfR呈现以下变化特点:在IDE期,sTfR在补铁后3周内趋于平稳,3周后渐进性降低,至12周时接近和达到健康者的水平,检测值为(17.86±5.57)nmol/L;在IDA期,补铁后3周内sTfR迅速下降,3周后缓慢下降,至第9周趋于平稳,至12周时接近和达到健康者的水平,检测值为(19.54±5.94)nmol/L;sTfR/血清铁蛋白在补铁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与sTfR基本平行;补铁过程中sTfR与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呈负相关,与锌卟啉呈正相关.结论在补铁过程,sTfR随机体铁状况的恢复而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sTfR可作为观察补铁效果的特异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诊断、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33例自发性SAH病人进行了DSA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29例,对以上病例均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结果造影显示100%填塞21例(72.4%),90%以上填塞5例(17.2%),80%~90%填塞2例(6.9%),微导管不能跟进进入动脉瘤内1例(3.4%).结论自发性SAH病人均应进行DSA检查而确诊颅内动脉瘤的存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
目的 评价Nd:YAG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葡萄膜炎继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葡萄膜炎继发瞳孔阻滞闭角型青光眼经Nd:YAG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的情况.随诊时间2月到4年.结果1)一次激光所有患眼均成功击穿虹膜.虽经术后积极抗炎治疗,12眼(44%)发生虹膜孔关闭.多次激光治疗后,最终89%的患眼获得了通畅的激光孔.2)在46次激光治疗中,击射点数为3~376点,激光能量为12~2
目的 探讨儿童头颅CT扫描条件.方法[1]将病人按年龄划分为四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选择90例病例,采用不同的mAs进行扫描,由3名放射科医生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进行分析,分别统计甲、乙、丙片率,进行统计学处理.[2]测量不同mAs时的权重CT计量学指数.结果①每个年龄段的儿童随着mAs增加,图像质量提高,超过一定值后,继续增加mAs图像质量不再提高.[2]采用240 mAs的吸收剂量比160 m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