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刚:一生高调爱国的香港“船王之子”

来源 :东西南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hope9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有名气的富豪很多,自称“香港老王”的他或许我们并不熟知,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港,情牵祖国,一生赤诚。在他70年并不算长的人生里,每一个故事都令人敬佩,让人动容……
  他叫王敏刚,香港“造船大王”之子,一位名副其实的富二代。
  在我们的固有印象中,有些富二代挥金如土、出入名利场,在网上各种花式炫富!身为“香港船王”之子,王敏刚确实“十分高调”。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敢说敢言:批评一线城市房价过高;建议政府多提供用地;连续多年为抗战老兵群体提案,为年逾耄耋的英雄们东奔西走;而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更是不计回报,为敦煌一掷千金,成为港商开发大西北第一人!他坚决反对“占中”,早在2010年,就在两会期间,提案建议港府尽快启动《基本法》23条(国安法)立法。
  ……

船王之子豪掷数亿开发大西北


  王敏刚的父亲王华生,在香港堪称白手起家的传奇:1938年,只有14岁的他,只身从广东东莞来到香港当焊接学徒,苦练本领成为焊接能手。来港3年后,年仅17岁的王华生创办了“中华风焊厂”,凭着不怕苦、不服输的韧劲,仅用了20年时间,就创造了“香港奇迹”,把一个承接船舶焊接业务的“包工队”,发展成业务拓展欧美的大型造船厂,成为一代“香港船王”!
  王华生膝下有7个子女,王敏刚是他的第一个孩子,作为长子的王敏刚,从小就与船为伍。
  上世纪60年代,香港政局动荡不安、风雨飘摇,很多香港富豪移民国外。王华生希望儿子能出国留学,1966年,17岁的王敏刚,带着不归的心情去了美国。
  王敏刚也坦言,那时候,香港学子长期被殖民教育,少有国家民族观念。当时自己出国“就是为了追寻更好的生活和工作。”
  一次,王敏刚经过夏威夷的时候,特地去参观珍珠港战争博物馆,因为衣着光鲜被误认为是日本人,他连连解释自己来自中国才换回了友善的目光。
  在美国学习生活的5年,他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作为中国人的民族归属感——香港130多年的殖民史背后,有5000年的历史文明做后盾,这让王敏刚愈发深刻地认识到国家和民族的意义。
  1971年,王敏刚从船舶设计专业毕业回到香港后,从父亲公司的技术员做起。他学以致用,设计出了全球第四大马力的工作船,功能可与南北极救援船媲美。在他的助力下,父亲的造船厂首次建造国际级大型轮船,从香港走向海外。
  1979年,只有30岁的王敏刚接手中华造船厂业务。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他敏锐嗅到了改革开放的春风。
  上世纪80年代初,只有30多岁的王敏刚将大量资金投向内地,光是家乡东莞一地就投资2亿多元,渐渐地,王敏刚放开了手脚,开始在广州、东莞兴建酒店。当时邵逸夫在内地捐建的楼堂馆所,约60%为王敏刚家族企业所建。王敏刚成为了最早投资内地的港商之一,但年轻的他,比一般港商走得更远。
  1992年,43岁的王敏刚参加了一次丝绸之路的旅游,当时,敦煌发展还十分落后,根本沒有旅游配套的交通和住宿。
  但让王敏刚意外的是有很多日本游客被敦煌文化吸引而来,他们竟然比自己还要了解敦煌的历史和文化,这让王敏刚很受触动。他当时就想,敦煌宝贵的文化应该靠中国人自己的努力发掘出来!
  可那时候的敦煌,别说国际机场了,很远很远的地方才有一个又小又破的火车站。
  敦煌莫高窟蕴藏着人类1600年历史的文化辉煌,为了让全世界看见中国古老文明,王敏刚决定拿出1.5亿元打造敦煌山庄。但凡有商业头脑的人都看得出来,在这片荒芜的沙漠建五星级酒店,10年、甚至20年都看不到收益,甚至连不少敦煌本地人也不看好这位没有眼光的“港商”:“他竟然拿着1.5亿真金白银砸到这片连根草都不长的沙漠里……”
  在1993年,1.5亿元是一个天文数字。可王敏刚首先想到的不是赚钱,他迫切希望来自世界的游客认识中国,见识和了解辉煌的敦煌文化。1993年,敦煌山庄开工奠基当天,狂风大作,甚至吹垮了主席台,一些相信风水的朋友劝他放弃。王敏刚却说:“只要施工现场门口的木棚没被吹走,我就留下来接着干。”
  刚开始,酒店几乎没有收入,王敏刚拿出钱给员工们做专业培训。没有游客时,就带着员工一起种树,最困难的时候,酒店账面只有800块,甚至还在当地菜场赊过账。
  更重要的是,当时因为两地法律法规不一样,阻力和阻碍也很多。但王敏刚顶着压力没有放弃,他说:中国当时文化旅游开发不够,但我愿意做开荒的工作。
  不止是敦煌,他的足迹遍布西安、乌鲁木齐,投资5个多亿,坚持在不破坏历史文化的前提下进行建设和开发。
  王敏刚,虽然不如我们经常能在电视上耳闻目睹的那些香港富豪有名,但,他成为了港商中斥巨资开发祖国大西北的第一人!


我是人大代表王敏刚

我愿意为老战士们在两会上发言


  1993年,44岁的王敏刚,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港区人大代表。2013年,王敏刚意外认识了新华社调查记者孙春龙。这一场结识,让王敏刚关注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原国民党抗战老兵!
  彼时,平均年龄90岁的抗战老兵,每年去世的比例约为20%。孙春龙一直通过民间力量关注抗战老兵的生存状况,可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工作,留给他和老兵的时间不多了。焦急的孙春龙在微博上发布消息,希望能有两会代表向政府提案,将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优抚对象。让孙春龙没想到的是,王敏刚主动通过微博私信他:我是人大代表王敏刚,我愿意为老战士们在两会上发言!短短几句话让孙春龙感动不已。   王敏刚没有食言,在那年两会上,他联合了30多位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建议案,为抗战老战士们发声!
  这期间,他更是频繁发私信给孙春龙,告诉他:已经提案了,按规定60天内会有答复。可是,一个月又一个月过去了,没有任何消息,就在孙春龙不抱任何希望的时候,王敏刚突然在微博上@了他。孙春龙看到王敏刚发的微博,激动地大跳了起来,这次,王敏刚并没有给他发私信,而是直接在自己微博上晒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发给他的回复!
  2013年6月4日,民政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8260号建议答复了!
  这份红头文件这样写道:各级民政部门做好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的有关工作,及时将符合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临时生活救助以及社会福利保障条件的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相应保障范围;让符合条件的原国民党老兵优先优惠进入敬老院、福利院;在举办纪念抗战胜利等重大活动以及元旦春节等重要节日时,建议当地党委、政府邀请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参加,并予以慰问……
  可以想象王敏刚收到这份回复时的激动,他深知这份答复的重大意义:中央政府明确表示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应该受到政府和民间的关怀。
  王敏刚甚至都没有多想,就把这份文件公开发布到了微博,很快,媒体报道铺天盖地,包括人民网、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也纷纷把报道对准了国民党抗战老兵群体。
  民政部这份振奋人心的正面答复,让抗战老兵这一英雄的群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积蓄多年的感情,终于得到释放。
  2013年7月5日,在王敏刚晒出民政部答复仅仅一个月之后,“长沙市幸存抗战老兵关怀计划”首先启动。
  为抗战老兵每人每年提供1万元生活援助金。在王敏刚、孙春龙们看来,当时最首先应该解决的是抗战老兵的基本生活待遇问题,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对于已经风烛残年的老兵而言,他们最最迫切等待的,竟然不是物质生活上的改善……
  李昭东老人,96岁,曾参加淞沪会战,并经历血战南京、四战长沙、保卫重庆等重要战役。先后与日军作战200多次,在战场上曾3次负伤,现在腿上还留着累累伤痕……志愿者看望他时,送给了他一枚自己制作的纪念勋章。老人抚摸着这枚勋章说:“都这把岁数了,钱啊我们已经都不在乎了。只要国家承认我们,给我们发枚功勋章就满足了!”
  是的,比起舆论的兴奋和激动,对于原国民党老兵来说,他们平静而坚定地表示:“我们什么都不要,我只要国家承认我是抗战老兵。”“给我发枚功勋章就行,真正属于二战老兵的功勋章。”他们最迫切想要的,是一份国家荣誉。
  十几天后,风口浪尖上的王敏刚并没有因为舆论的推波助澜选择隐身,他高调接受新华社采访,一再表达要把关怀原国民党老兵落在实处的看法。
  2014年两会期间,王敏刚再次就国民党抗战老兵提建议。除此之外,他心里最惦记的就是老兵们最盼望的抗日勋章,真正的国家颁发的抗日勋章……
  2015年是个极特殊的年份,这一年9月3日,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一起迎来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
  这年两会期间,王敏刚和很多代表一起提案:以国家的名义给所有抗战老兵发纪念勋章。
  201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条件投降纪念日,在这个对于中国人有着特殊情感的日子里,王敏刚没有想到,政府给他的答案,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习近平总书记将亲自颁发纪念章。
  很多年逾耄耋的抗战老兵,听到这条新闻时嚎啕大哭。而这份荣誉,是多少老兵苦盼了一生的荣光。
  2015年8月28日,王敏刚激动地在自己的微博上晒出了四张图:白发苍苍的老英雄,胸前挂着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以及,发到老兵本人手中的5000元人民币!
  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这是王敏刚最难忘的一天。
  那天,他作为香港观礼团成员,亲眼见证了共和国对抗战老兵最至高的崇敬和礼遇:抗战老兵方阵在摩托车礼宾方队护卫下率先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这其中,有30多名原国军抗战老兵。“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英雄们重沐国家荣誉。”
  王敏刚没有停下对老兵的关注,最近两年的两会期间,王敏刚的提案都有关于迎接中国远征军遗骸返国的内容。
  可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2019年的两会,竟成了王敏刚最后的北京之行!


一路走好

爱笑的香港老王


  2019年3月2日,王敏刚随香港代表团赴京参加全国两会,当晚感到身体不适,随后进入北京医院治疗。
  3月4日,王敏刚由家人陪同返回香港就医;3月11日傍晚时分,在家人的陪伴下,王敏刚在香港玛丽医院离世,享年70岁……
  他的猝然离世才让我们认识了这样一位值得我们献上敬意的“香港爱国商人”。
  我们看了他在新浪的全部5608条微博,其中有一句话尤为印象深刻,他说:人民代表不能有负人民之托。
  这不是一句冠冕堂皇的话,王敏刚,他真正做到了一位人民代表的职责与担当。翻看他发的微博,他关注青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他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贫困的西部,他合影最多的,也是西部的人民。近几年来,他更是一直奔波在甘肃、新疆等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上……
  2015年,在吐鲁番,与年轻人在简陋的小馆子喝两杯,鼓励他们自有天地能闯……二十多年了,他仍然坚持把投资祖国西部作为最重要的事业!
  2017年8月,新疆,他指着身后的石山说:我将会建吐鲁番葡萄驿馆!他更是用脚步丈量祖国西部的每一寸土地,他的朋友们很多都是当地的老百姓。   2017年10月8日,在帕米尔高原上,自称香港老王的他探望他的塔吉克族的老友!
  二十多年过去了,王敏刚已经是头发花白,可他当年斥巨资建造的敦煌山庄,已然成为丝绸之路的“文化使者”。
  2017年,王敏刚从帕米尔高原回到香港后,就突然瘦了将近30斤,住进医院检查却没有查出病因,之后的他头发也掉了许多,脸色一直非常憔悴。但他依然东奔西走在祖国各地,微博上留下的全是满面的笑容!其实早在那个时候,他的肝胆已经出现了严重问题,但是他要做的事太多了,他一刻也不舍得停下……
  2019年1月9日,他还推送了数条微博,记录繁忙的12月。彼时,死神留给他的时间只剩下60多天,可他,还是满面春风、一脸笑容地热情招待来自甘肃的招商团。
  在他心里,能为敦煌、能为“一带一路”多做些事,就是最大的心愿!任谁也没有想到,永远都是身强力壮、吃苦耐劳,喜欢跟老百姓在炕头上盘腿吃饭,永远积极、永远乐观,永远挂着微笑的香港老王,生命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
  过完年,王敏刚不顾身体的不适,不顾亲人朋友的劝说,与香港代表团一起来到首都北京,履行他作为人民代表的职责。
  让人心痛的是,2019年3月2日当晚他的肝胆出现严重问题,在北京协和医院治疗后,于3月4日返港就医。
  3月11日,永远带着笑容的香港老王离开了他热爱的家、炽爱的国。
  王敏刚的逝世让很多人不敢相信,香港《文汇报》资深编辑凯雷回忆好友:去年两会,他还手把手地教我这个左撇子怎么用五个手指头玩自拍!那时候,他的身体看起来还很棒!
  在这位资深新闻人的眼中,王敏刚从来都笑对人生,笑对他的生意。在甘肃的生意亏再多他也不在意,他在意的是人大代表的履职和责任,赚钱对他不是第一位的。
  王敏剛最后一条微博,是点赞一只重病但42天就彻底康复的小狗,遗憾的是,他的微博永远定格在对生命最后的礼赞。
  王敏刚逝世后,香港特首林郑月娥赞扬他是为国为港呕心沥血的爱国实业家;霍震寰回忆挚友:他是个充满干劲和热情的实干家!
  王敏刚的子女们在父亲葬礼的答谢词中写道:父亲一生积极参加人大活动,开发文化资源,引领世界性旅游组织进入中国,聚焦法制建设和为抗战老兵安抚工作不遗余力。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政务司司长张建宗、中联办副主任谭铁牛、全国人大常委谭耀宗等8人为王敏刚扶灵,送他最后一程。
  王敏刚生于严冬,辛劳一生、奉献一生,在最明媚温暖的春天,他带着自己标志性的微笑,悄悄地,走了……
  在他曾发送过的微博里,还能看到他过往的痕迹。他说:作为人大代表,碰到民众要求帮忙,每感爱莫能助;有一位香港资深老代表荣休时说:能当上人大代表,自感无上光荣,惟未能为民解困,实有负人民所托……说罢,哽咽泪下,老泪纵横。那一刻,那一句:有负人民所托,敏刚从未忘怀;2019年1月8日,王敏刚在自己的微博上上传与林郑月娥的自拍合影,兴奋地回顾2018年香港盛事:香港接上全国高铁网,港珠澳大桥完工,香港融入大湾区交通网……
  他是八家上市公司董事,自称香港老王,朴素得犹如我们每一个普通的人!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为了国家豪掷千金,不计买卖赔与赚!他是人大代表,敢说敢当、不负人民!他,情牵祖国,一生赤诚。
  (于眉荐自北洋之家)
其他文献
这只91岁的老鼠已变得无比硕大,塞满了好莱坞,遍布了全世界。它造梦,同时不允许任何人打破这个梦。  两个月前,一名迪士尼乐园白雪公主扮演者对着镜头说了一个真相,她说自己作为白雪公主的扮演者,从来也不能自拍,从来也不能在社交媒体上告诉别人自己就是白雪公主。“我只能说我是白雪公主的朋友,因为迪士尼不希望人们知道白雪公主背后到底是谁。”  迪士尼乐园对演职人员有各种要求,比如“公主”角色的身高必须在16
期刊
汤杏芬是宿管阿姨,管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4栋学生宿舍楼。学校的大部分学生都认识她,在他们眼中,汤杏芬是校园的红人:写了7部小说,有几部在校报刊出,内容有趣接地气,学生连连催更。2019年11月,“汤阿姨”更成了全国红人,学生的朋友圈、微博以及许多网站被“汤阿姨”刷屏了:宿管阿姨成了杭电写作课教师。“我写作是野路子的”  “从吉林来的袁小亮对杭州的高热表现得尤为抗拒,他赤裸着上身,下身仅一条三角裤衩围
期刊
那丛充满尖刺的荆棘长成了柔韧的蒲草,演员的身份,让马伊琍在生命的中流获得了对复杂人性的感悟。她開始承认不完美,看到了不同女性无法掌控命运的软肋。  那次风波过后,她退而默默经营家庭。两个女儿的降生抚平了她身上的毛躁,她隐藏起了锋利的一面,与孩子磨合成长。  看过的美剧里,她最喜欢《欲望都市》中的律师米兰达。那是一个生孩子之后也能坚持每周55小时工作的女强人。米兰达最后的归宿是一个其貌不扬的男人,她
期刊
如果说“中国重载第一路”大秦铁路是中国重载铁路发展的“绝唱”,那么,他就是为这首“绝唱”而生的先行者。这是他创造的业绩——驾驶重载列车给国民经济的发展输送能源“血液”,25年跑了2200余趟,相当于绕地球跑了60多圈,成为中国铁路重载司机拉得最多的人。  2014年,他成为中国第一个开行3万吨列车的重载司机,见证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载铁路技术的重大突破;他驾驶长2.5公里的2万吨列车,驾驶台上
期刊
应该很多人都不知道他,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王晓东。  王晓东,生物学家,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百济神州共同创始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作為一名科学家,他41岁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地20多万留美人员中获此殊荣的第一人。作为科研体制创新的开拓者,他默默坚守16年,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打造成享有国际声望的科研机构。作为一名创业者,他参与创办百济神州,研发出第一款
期刊
直至今天,黑猫警长仍然极具代表意义,他象征着严肃、正义、一丝不苟,与葫芦娃一起,成为上世紀80年代动画系列片中的重要动画形象,在外国动画还未大规模进入中国的年代,他们是中国国产动画的最后荣光。  《黑猫警长》问世后,尽管周边产品到处都有售卖,却没人想过送戴铁郎一件。他买了辆黑猫警长的摩托车,放在家里视如珍宝。几年后,朋友带孩子来玩,借走摩托一去不还,戴铁郎找朋友要,对方说借给了亲戚家小孩,弄坏扔掉
期刊
从“霹雳娇娃”到“致命女人”,这个被骂“丑得像狗”的女人凭什么逆袭好莱坞?  丈夫出轨了怎么办?试图挽回他?果断离开他?或者……杀了他?最近热播的美剧《致命女人》带着这个宇宙级难题,上演了三个女人全程高能的“谋杀丈夫”大戏。  光看海报都觉得很“致命”——看似贤惠的妻子手里餐盘托起的是手枪;高贵的名媛姿态优雅地往红酒杯里下药;打扮个性的当代女性正对着一把菜刀抹口红。巧妙的黑色幽默、带感的情节设定,
期刊
采访袁隆平,至少已有四次,时间跨度十余年。我们目睹他从“70后”变成“80后”,到今年,1930年出生的他正式跨入“90后”了。“80后”“90后”都是他的自称,从第一次见面,我们就发现,他是一个“好玩到飞起”的人。  伟大的科学家都有相似的伟大,但各有各的性情。我们在2020年开年想起袁隆平,固然是因为他的伟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回首来路,正是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解决了数亿人的吃饭问
期刊
可能没有太多人会想到昂山素季会在荷兰海牙出现。2019年12月,成为缅甸国务资政三年多的昂山素季到海牙国际法庭替缅甸军方辩护,解释缅甸国内的“罗兴亚问题”。  挪威首都奥斯陆到荷兰城市海牙的直线距离为957公里,飞行时间不到两小时。从奥斯陆到海牙,昂山素季的人生境遇天翻地覆。在奥斯陆,她是民族英雄,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是缅甸之光。在海牙,由她出席辩护的缅甸军方被指控的罪名则是“种族清洗”。  就连
期刊
尽管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早在1870年就在《竞选州长》中揭批过包括政治广告在内的竞选方式的虚伪、荒谬,指其是对对手的恶意中伤,但西方用于竞选和执政的政治广告并未就此停止,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媒介的更新换代,“不怀好意的”政治广告一直延续至今。  150年之后的2020年,美国将展开新一轮总统角逐。部分美国人已经无法忍受政治广告的“扰民”,几大社交网站纷纷赶在2019年年底出台措施,限制或者禁止竞选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