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颈髓交界区血管母细胞瘤合并脑室内出血一例并文献复习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hemangioblastoma,HB)系血管源性良性肿瘤,好发于成年人,小脑半球是其最常见的好发部位,其他好发于小脑蚓部、脑干及脊髓等[1].虽然HB是血管源性肿瘤,但HB发生出血的病例非常少见,且出血多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小脑内出血[2];HB合并脑室内出血罕见报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成功治疗1例延-颈髓交界区HB合并脑室内出血患者,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由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举办的第四届癫痫外科术前评估学习班定于2012年4月18日-21日在北京清华大学近春园举行。学习班就癫痫外科术前评估进行全面系统的讲解,包括术前评估的流程,致痫灶定位及手术方案的确定,各种癫痫外科手术技巧,头皮视频脑电图监测技术,颅内电极植入(硬膜下电极及立体定向深部电极)方法。
期刊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生物学特性,而肿瘤的生长必需依赖新生血管的生成.目前认为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整合素αvβ3在肿瘤血管形成和肿瘤侵袭性生长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缺氧是实质性肿瘤物理微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在缺氧条件下,HIF-1α参与编码多种肿瘤血管生成因子的基因转录,促进肿瘤血管生成[1];整合素αvβ3介导的黏附行为和信号传导,在肿瘤的发生、发展
期刊
近十几年来,内镜神经外科在我国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神经外科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领域[1].在脑室外科、颅底外科、脊髓脊柱外科的发展中,神经内镜技术起到了一个独特的推动作用.内镜神经外科技术在对许多疾病的治疗中,日益成熟并表现出独特的技术优势.如何保持这些优势并进一步努力促进内镜神经外科稳步发展,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
期刊
目的 针对面肌痉挛患者在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出现的延迟治愈现象进行研究,以获得可信的参考数据来指导预后评估和决定再次手术的时机.方法 回顾分析300例具有延迟治愈现象的面肌痉挛患者资料,用统计软件SPSS 15.0对资料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延迟治愈时间平均129.0 d,中位数为50 d,95% CI(105.4,152.5)d.延迟治愈时间与年龄(P=0.045)、病程(P=0.029)呈正相关
患者 女,39岁.全身多处刀刺伤12 h入院.查体:面、颈、左侧腹、双手、双腿刀刺伤11处,左侧腹伤口斜形于髂嵴上方2 cm,约2 cm ×4 cm,有大量凝血块;食指探查约10 cm仍未触及底部,腹部无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腹部B超未发现异常,双下肢肌力Ⅴ级.清创缝合伤口,左侧腹伤口留置橡皮片引流,术后24h拔除.术后第8日晚,左侧腹伤口敷料被浸湿,见伤处膨隆并渗出淡黄色液体;拆除缝
期刊
不断提高神经外科的整体水平,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谋求为13亿人健康服务,使神经外科迈向世界先进行列,这是当代神经外科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专科医师培养和准入制度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医学生毕业后教育制度,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全面推行该培训体系和制度,但尚未建立统一、规范、完整的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体系和准入标准.为了全面培养和提高我国神经外科专科医师的水准,建立与国际标准接
期刊
神经外科手术中,随着颅腔完整性破坏、占位病变清除,以及手术操作的干扰,势必引起颅内压(ICP)变化,甚至出现难以控制的严重并发症。Agrawal等(Clin Neurol Neurosurg,2008,110:321—327.)报道在神经内镜手术中,进行脑室灌洗可能会引起ICP的急剧变化,如不引起警惕,会出现心跳过缓甚至是心跳骤停,说明了术中ICP监测的必要性。术中ICP监测可作为预警手段,及时发
期刊
脑室出血铸型是神经外科急症,可引起脑脊液循环和吸收障碍,导致急性颅高压、脑积水,是一种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疾病[1].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分别采用脑室外引流+尿激酶脑室灌洗联合腰大池引流和单纯脑室外引流+尿激酶脑室灌洗治疗脑室出血铸型79例,本文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期刊
立体定向脑电图(stereo - electroencephalography,SEEG)是一项有创检查技术,其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的法国Saint Anne 医院[1-2].1966年Bancaud和Talairach两位教授基于SEEG技术,提出了致痫灶的定位应以临床症状-脑电生理-脑内解剖结构为理论依据的临床思路,成为当前指导多数欧洲国家在开展SEEG时所遵循的判定方法和理论基础.本文将归纳
期刊
尽管存在争议,但去骨瓣减压术仍然广泛应用于伴有恶性颅内高压的神经重症患者中[1-6].2011年4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澳大利亚学者Cooper等[7]的文章,题目为《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弥漫性外伤性脑损害》,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热议.因为这是成人颅脑外伤中,对去骨瓣减压术(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DC)治疗重型颅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