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与土地经济问题

来源 :科技与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n0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乡差别越来越小,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之所以会如此都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升。有需就有供,这是社会的必然分工,这是社会资本的构成规律,因此导致了城市化的不断加速。随着城市化越来越明显,一个重要的问题凸显出来,那就是土地经济问题,城市化改变了以往的土地利用结构,特别是我们国家,虽然地域广阔,但是人口众多并且分布非常不均匀,面对城市化加速的问题,就更加应该要注意土地的合理利用,这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城市化;土地经济;问题
  一、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
  历史和现实经济发展的实际都表明,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和产业结构变化的结果。有机构成规律在农业中的特殊作用,决定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为什么城市总是集中在一个地方呢?这是由生产的聚集效益或相邻效益规律决定的。分工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分工并不意味着分散,与分工规律同时起作用的是规模经济规律、聚集效益经济规律和相邻效益经济规律。聚集效益经济规律和相邻效益经济规律,要求第二、第三产业集中在一个地点。这种产业聚集的地点,就是城市。
  城市的产生和社会规律、人类发展规律是相符合的,人类的聚集地会让当地的经济更加的活跃,发展更加的迅速,因此会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因此产业聚集的地方基本都是比较发达的城市,这也是经济导向的因素,此外城市建立在何处还和政治、地理、自然等等因素相联系在一起。但是不管城市在何处建立,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也会得到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现实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二、城市化和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规律
  土地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所起的作用虽然是不同的,但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土地.因此,随着三次产业的发展,城市的产生和城市化的发展,土地利用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城市产生以后,以城市为中心,土地利用的模式就形成为以下的结构:城市市区的土地;城市郊区的土地;农村的土地,或者说.以城市为中心,土地利用格局形成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或者说中心地区,是城市的市区;第二层或者说城市的外层,是城市的郊区;第三层或者说最外层,是农村的土地。不管一个国家的国土面积多大,从宏观上说,它的土地利用结构,都是由这三种结构构成的。当然就全国来说,这三个层次是交错的。如果两个城市靠的很近,第二个层次也可能是交错的。不管第二、第三层次是交错的也好,衔接的也好,就一个国家来说,它的土地利用结构,始终都是由这三种利用性质构成的。
  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城市化的实现都是这种土地利用结构的成因。所以我们必须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承认他的这种结构,现实中的的确确就是存在的。不承认、不认识这种现实情况的行为都是错误的,是和经济发展相背离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利用的这种结构,在性质上是不变的,但是,在数量上是不断地发生变化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土地只会增加,而农村用地会随着城市用地的增加而减少,其实城市化过程中只有两个方向:第一:提高城市容积率;第二,扩大城市用地面积。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去均衡两者的利与弊,但是如果城市容积率达到的一定高度则无法进行容积率的提升,那么就只能对城郊用地进行城市建设。这部分内容是和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政策、经济、社会等等因素有关的,不是单一方面的问题。
  三、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政策
  城市化土地利用组成内容无外乎城市土地、城郊土地以及农村土地三个。在这三方面的平衡方面,增加一方另一方就会减少,城市化占用的土地是从农村土地那划分而来的,也就是说随着城市面积的增加,农村土地面积就会减少。我们人类生存是需要粮食供给的,而粮食不是从城市土地里生长出来的,因此我们为了满足生存供给,就必须要保证一定数量农村耕地面积。这就体现了农村城市土地利用的规划和统一调度原理,目前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更加应该如此,非但不能弱化这样的原理还应该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需要国家政府部门通过政策的制定来进行宏观调控和城乡规划。
  第一,土地产权关系清晰,贯彻土地公有制原则。我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土地应该是公有的。我国的宪法有相关的规定,土地是属于国家的,因此无论是城市土地还是农村土地都是国家所有,这一点我们必须明白,另外我国的土地使用权限是可以在合法的情况下进行转让的,但不是土地所有权,仅限于使用权。
  第二,土地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通过市场实现对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当代市场经济,都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运行的。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土地是公有的,这就给宏观调控提供了比资本主义更为有利的活动场所。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宏观调控是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对土地资源的宏观调控,主要是控制土地资源在第一、第二、第亿三产业之间的分配,尤其是对耕地转为非耕地的调控;对城市土地供给总量的调控。其次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实现城市土地在城市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优化配置;农村土地在农村各产业之间的优化配置。无论是在土地一级市场,还是在土地二级市场,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如土地供给总量的确定和控制的问题;城市土地出让方式的问题;土地出让价格的问题等;都是规范土地市场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第三,税费体系和土地资产流失的问题。我国的城市土地才纳入市场经济运行轨道内没多久,因此从体制上来看,存在非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就让我国的土地资产白白的流失了,这样的情況不仅是不利于房地产的发展,而且对于我国的各部门竞争也没有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
  第四,加强土地法规的建设,规范土地市场的行为。任何一种经济的完善和发展都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辅助和约束,既然土地开始纳入市场经济运行范围,那么相应的法律法规就应该完善,以法律来解决土地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当前在土地方面的法规还没有土地法,只有《土地管理法》,因此为了满足房地产经纪的发展需要,《土地法》和《房地产法》都应该尽快的制定。
  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我们能够取得舒适的生存环境以及我们的后代能否享有更好的生存物质条件,都需要我们这一代开始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利用。房地产经纪时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要注重房地产经纪的现实意义,我们需要有一个非常清楚的认识,在这一问题的处理上也应该高度重视。
其他文献
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称在英国伦敦市中心的牛津大街百货商店,600名成年人脱光了衣服任意溜达.使得原本热闹繁忙的购物场景消失了.这些人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金发碧眼的
期刊
【正】 在人的身体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两回事。消化,指的是把食物切断、磨碎,进行化学分解,加工改造,变成人体能够吸收的物质;吸收,是从已经消化了的食物里提取有用的成分
根据六矿井田范围内地质构造特征,分析栖霞灰岩隆起构造带的成因及形态,论证原界定“栖霞灰岩隆起构造区”有煤层赋存的条件,为该区域煤层探采提供依据。
<正> 过去人们产生头痛的原因不外乎有两大因素:一种是由于精神因素引起,即在生活、工作和学习当中过分紧张或由于其他精神因素而产生头痛;另一种因素则是与某些器质性病疾有
期刊
【正】 水是人体所需的六六营养素之一,是维持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一般人每摄入1,000大卡热量的食物,就应摄入1,000毫升的水,而一个成人每天需要3,000大卡热量,所以需要
<正> 有专家强调指出:遍布人体全身的血管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是人体内一条河流。这条河流的作用对人来说至关重要,体内脂肪代谢功能随着年龄的增加功能逐步发生紊乱,常
【摘 要】专利制度指的是通过法律手段对发明人的专有权进行确认,从而保护专利、促进专利发明的国际上通行的制度。专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企业的潜在竞争力。企业要想实现专利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就需要对专利制度的作用有新的认识。文章主要阐述了专利制度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同时对企业专利应用策略做了简单讨论。  【关键词】专利制度;专利法;专利文献;企业发展  专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企
【摘要】随时代的发展,智能电网建设与普及成为当前电力系统发展的方向。智能电表作为智能电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电网信息化、自动化等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智能电表的发展历程与现状,阐述新时期下的智能电网,对智能电表产业发展提出的要求,并讨论了智能电表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关键词】智能电网;智能电表;产业发展  1、智能电表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步入电子时代,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
作为企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和营销各自有其职能但又都服务于企业的总体目标。由于各自的性质与职能差异,必然存在着一些冲突。本文从财务和营销的几个主要的冲突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