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1990—2010年江苏省年度数据对区域经济增长与物流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选取代表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三个重要指标,对江苏省经济增长与物流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证明江苏省经济增长与物流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江苏省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呈现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关键词:现代物流 经济增长 格兰杰检验
一、文献回顾
物流业具有增强产业竞争优势、调节平衡市场供需、推动新型流通形式发展以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等重要作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刘雪妮(2007)利用长江三角洲区域在1985—2004年期间的相关统计数据,建立了货物周转量与GDP的协整分析模型,检验地区物流发展和宏观经济之间的均衡约束,证明该地区经济发展与物流产业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刘南,李燕(2007)利用浙江省1978—2003年期间的数据,运用了格兰杰因果检验从供给推动、需求拉动两个角度分析现代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证明该地区现代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桂寿平(2001)教授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现代物流业增长和宏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分析了宏观经济和物流业发展的关系和影响机制,针对物流系统与系统动力学建模的特点,建立了具有正反馈机制的物流系统模型;李文顺等(2004)选取货物周转量作为物流水平测度的指标,采用加总数据的非平稳时间序列模型——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1952—2003年间的物流增量和GDP增长序列之间的长期和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检验,其协整模型的实证检验结果证明中国GDP增量和物流业增量序列之间存在着可靠的协整关系。
以上文献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物流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详实、客观、充分的研究,对研究探索物流与经济发展关系起到积极作用。本文将在以往研究基础上,以江苏省物流产业投资、货物周转里程、物流网络代表物流业发展水平,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代表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研究江苏省物流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
二、变量与数据的选择
(一)变量选择
根据相关文献对现代物流衡量指标的研究,本文选用物流供给能力、物流需求和物流发展成效三个指标来描述现代物流的发展水平。物流供给能力包括该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状况、物流信息系统指标和物流企业服务能力指标方面,本文仅选取物流网络里程作为反映物流供给能力的指标(WLLC),考虑物流网络里程中最主要的三种方式:公路、铁路和水运,以其简单加总后的总和来度量物流网络发展状况。物流需求是指社会经济活动在物流的各个环节所提出的有支付能力的需要,选取货运周转量作为反映物流需求的指标(ZZL)。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1994年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物流业属于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因此采用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业生产总值来反映物流发展成效的指标(CZ)。经济增长指标选取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速度的指标。
(二)数据选择
本文研究所用的样本数据是从1990年到2010年度的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物流网络里程、货运周转量、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产值(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数据库),以上所有指标,凡会受到价格影响的指标,本文都将其价格因素予以剔除,将其全部转化为1990年不变价格进行分析。同时为了消除数据时间趋势的波动性,以消除时间序列数据存在的异方差,所以又对各时间序列数据取自然对数,以使数据进一步平稳,对原始数据取对数不影响各序列数据之间的关系。
三、实证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根据上述资料,利用EViews5.0软件对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物流供给指标、物流需求指标、物流成效指标等四个变量分别作单位根ADF检验,根据AIC准则选取滞后阶数,检验结果显示,江苏省生产总值、物流产业投资、物流里程、物流货物周转量的水平数据和一阶差分数据都没有通过ADF检验,说明水平数据和一阶差分数据单位根存在,数据序列是不平稳的;二阶差分数据通过了ADF检验,二阶差分数据没有单位根,数据序列是平稳的,即这四个水平序列均是I(2)过程,满足同阶单整条件的变量即可进行协整检验。
(二)协整检验
本文采用JJ检验来检验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对LNGDP、LNWLLC、LNZZL、LNCZ等四个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看出现代物流发展水平即现代物流供给发展水平、现代物流需求发展水平与现代物流发展成效水平分别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在研究中,要判断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性,一般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本文根据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原理,对LNGDP和LNWLLC、LNZZL、LNCZ之间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从现代物流供给水平发展角度上看,江苏省经济增长是物流供给能力提高的格兰杰原因,物流供给能力的提高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从现代物流需求增长的角度可以看出,江苏省的经济增长与现代物流需求的增加互为格兰杰原因。从现代物流发展成效上看,江苏省的经济增长与现代物流发展成效呈现出互为因果的关系,即物流产值(CZ)是国内生产总值(CZ)的格兰杰原因,而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时也是物流产值(WLC)的格兰杰原因,即现代物流发展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增长互为格兰杰原因。
三、结语
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江苏省的经济增长对物流供给能力、物流需求增长和物流成效有拉动作用,2010年江苏省地区总产值为41425.48亿元,外贸进出口额为4657.93亿美元,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606.80亿元,江苏省经济的快速增长带了巨大的物流需求,产生发展现代物流的迫切要求,带动了交通、仓储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生产总值的增加,为推进物流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江苏省货物周转量、物流产值与GDP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物流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而物流网络里程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1990年以来江苏省现代物流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物流供给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但相对于快速发展的经济而言,江苏省现代物流供给能力发展速度较慢,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显著。
从现代物流发展成效上看,江苏省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呈现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状态。
综上所述,目前江苏省现代物流与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出了互为因果关系的良性发展趋势,但现代物流的发展水平相对于江苏省经济的快速增长,其发展速度较缓慢。因此,在将来的工作中要积极规划,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现代物流供给能力,将巨大的物流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
参考文献:
①刘雪妮,宁宣熙,张冬青. 长三角经济增长与物流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J]. 企业经济,2007(3):97—99
②刘南,李燕.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J]. 管理工程学报,2007:151—153
③桂寿平,朱强,陆丽芳等.区域物流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算法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0):36—40
④李文顺,刘伟,周宏.1952—2002年中国物流增量和GDP增量的协整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04(12):45—49
(刘大建,1979年生,江苏苏州人,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张译匀,1981年生,江苏苏州人,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关键词:现代物流 经济增长 格兰杰检验
一、文献回顾
物流业具有增强产业竞争优势、调节平衡市场供需、推动新型流通形式发展以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等重要作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刘雪妮(2007)利用长江三角洲区域在1985—2004年期间的相关统计数据,建立了货物周转量与GDP的协整分析模型,检验地区物流发展和宏观经济之间的均衡约束,证明该地区经济发展与物流产业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刘南,李燕(2007)利用浙江省1978—2003年期间的数据,运用了格兰杰因果检验从供给推动、需求拉动两个角度分析现代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证明该地区现代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桂寿平(2001)教授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现代物流业增长和宏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分析了宏观经济和物流业发展的关系和影响机制,针对物流系统与系统动力学建模的特点,建立了具有正反馈机制的物流系统模型;李文顺等(2004)选取货物周转量作为物流水平测度的指标,采用加总数据的非平稳时间序列模型——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1952—2003年间的物流增量和GDP增长序列之间的长期和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检验,其协整模型的实证检验结果证明中国GDP增量和物流业增量序列之间存在着可靠的协整关系。
以上文献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物流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详实、客观、充分的研究,对研究探索物流与经济发展关系起到积极作用。本文将在以往研究基础上,以江苏省物流产业投资、货物周转里程、物流网络代表物流业发展水平,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代表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研究江苏省物流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
二、变量与数据的选择
(一)变量选择
根据相关文献对现代物流衡量指标的研究,本文选用物流供给能力、物流需求和物流发展成效三个指标来描述现代物流的发展水平。物流供给能力包括该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状况、物流信息系统指标和物流企业服务能力指标方面,本文仅选取物流网络里程作为反映物流供给能力的指标(WLLC),考虑物流网络里程中最主要的三种方式:公路、铁路和水运,以其简单加总后的总和来度量物流网络发展状况。物流需求是指社会经济活动在物流的各个环节所提出的有支付能力的需要,选取货运周转量作为反映物流需求的指标(ZZL)。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1994年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物流业属于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因此采用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业生产总值来反映物流发展成效的指标(CZ)。经济增长指标选取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速度的指标。
(二)数据选择
本文研究所用的样本数据是从1990年到2010年度的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物流网络里程、货运周转量、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产值(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数据库),以上所有指标,凡会受到价格影响的指标,本文都将其价格因素予以剔除,将其全部转化为1990年不变价格进行分析。同时为了消除数据时间趋势的波动性,以消除时间序列数据存在的异方差,所以又对各时间序列数据取自然对数,以使数据进一步平稳,对原始数据取对数不影响各序列数据之间的关系。
三、实证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根据上述资料,利用EViews5.0软件对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物流供给指标、物流需求指标、物流成效指标等四个变量分别作单位根ADF检验,根据AIC准则选取滞后阶数,检验结果显示,江苏省生产总值、物流产业投资、物流里程、物流货物周转量的水平数据和一阶差分数据都没有通过ADF检验,说明水平数据和一阶差分数据单位根存在,数据序列是不平稳的;二阶差分数据通过了ADF检验,二阶差分数据没有单位根,数据序列是平稳的,即这四个水平序列均是I(2)过程,满足同阶单整条件的变量即可进行协整检验。
(二)协整检验
本文采用JJ检验来检验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对LNGDP、LNWLLC、LNZZL、LNCZ等四个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看出现代物流发展水平即现代物流供给发展水平、现代物流需求发展水平与现代物流发展成效水平分别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在研究中,要判断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性,一般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本文根据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原理,对LNGDP和LNWLLC、LNZZL、LNCZ之间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从现代物流供给水平发展角度上看,江苏省经济增长是物流供给能力提高的格兰杰原因,物流供给能力的提高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从现代物流需求增长的角度可以看出,江苏省的经济增长与现代物流需求的增加互为格兰杰原因。从现代物流发展成效上看,江苏省的经济增长与现代物流发展成效呈现出互为因果的关系,即物流产值(CZ)是国内生产总值(CZ)的格兰杰原因,而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时也是物流产值(WLC)的格兰杰原因,即现代物流发展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增长互为格兰杰原因。
三、结语
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江苏省的经济增长对物流供给能力、物流需求增长和物流成效有拉动作用,2010年江苏省地区总产值为41425.48亿元,外贸进出口额为4657.93亿美元,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606.80亿元,江苏省经济的快速增长带了巨大的物流需求,产生发展现代物流的迫切要求,带动了交通、仓储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生产总值的增加,为推进物流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江苏省货物周转量、物流产值与GDP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物流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而物流网络里程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1990年以来江苏省现代物流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物流供给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但相对于快速发展的经济而言,江苏省现代物流供给能力发展速度较慢,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显著。
从现代物流发展成效上看,江苏省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呈现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状态。
综上所述,目前江苏省现代物流与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出了互为因果关系的良性发展趋势,但现代物流的发展水平相对于江苏省经济的快速增长,其发展速度较缓慢。因此,在将来的工作中要积极规划,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现代物流供给能力,将巨大的物流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
参考文献:
①刘雪妮,宁宣熙,张冬青. 长三角经济增长与物流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J]. 企业经济,2007(3):97—99
②刘南,李燕.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J]. 管理工程学报,2007:151—153
③桂寿平,朱强,陆丽芳等.区域物流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算法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0):36—40
④李文顺,刘伟,周宏.1952—2002年中国物流增量和GDP增量的协整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04(12):45—49
(刘大建,1979年生,江苏苏州人,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张译匀,1981年生,江苏苏州人,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