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搞好初中物理课教学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物理课教学中,对教学效果的优劣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作为物理教师,必须多措并举,因材施教,才能搞好物理课教学。近几年来,笔者采取激发学习兴趣,搞好实验课教学,让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现将做法介绍如下: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升物理课成绩
  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动量”一节时,教师可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而掉在泥地上不易碎,这是为什么呢?一片树叶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砖头从高处落下时,人们会望而生畏,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的困难。只要教师做有心人,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捕捉教育契机,诱导学习兴趣
  教师要以良好的契机为着手处,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惯性概念”后,教师可做这样一个实验,拿一只笔套竖立在讲台边缘的纸条上,然后问:谁能拿出笔套下面的纸条又不接触或碰到笔套?做法:可用手捏住纸条的一端,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迅速打击纸条。这样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既使兴趣因诱导而生,更使学生在终生难忘的小实验中获取和巩固了知识。再如:结合平抛运动规律的教学,可借助教室内唾手可得的粉笔头完成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粉笔头置于讲台边缘的操作平台上,用米尺敲击一下粉笔头,使它沿水平方向飞出,并在水平地面上留下一痕迹。若用米尺,怎樣才能求出粉笔头沿平台面飞出时的速度?应该测量哪些数据?用米尺也能测出速度?此实验能很好地诱导学生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兴趣。
  3.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物理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了课堂,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二、搞好物理实验课教学,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应着重对学生的实验、观察、操作、制作等动手能力、自我获得知识的能力等方面加以培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要注重演示实验教学
  学生看到新奇的实验及现象,会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初中物理教材在编写时既注重了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又特别强调了实验。物理概念引入、规律得出、检验猜想、发展新知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加以总结和思索得来的。阿基米德原理、欧姆定律、焦耳定律,也都是通过实验来验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演示实验,融实验与教学为一体。课前要精心准备,做到一丝不苟,严格按步骤规范操作,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做到万无一失,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率。在演示实验中,教师要告诉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对不同的实验可采用①定向观察法——即向学生指出观察对象、内容及发生的现象,而后进行分析,得出结论。②发现性观察法——即事先不告诉学生观察什么,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现象,寻找、究其原因。③预见性观察法——即由学生首先设想会出现什么现象,定位后,再在演示中进行观察,给以验证。
  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物理图景,建立感性认识,再经过分析概括,思维加工形成物理概念或规律,所以加强演示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2.加强学生实验
  学习物理的主要方法是观察和实验。在观察了教师的实验后,为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在学生实验前,教师先严格按要求规范演示和讲解,说明注意事项和要求,学生做实验时一定要认真按步骤进行,填写实验报告,教师在学生做实验时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3.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拓展实验教学
  学生学习成绩、能力的提高,除了受智力因素的影响外,还会受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是否健康发展的制约。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和钻研问题。所以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小组,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
  总之,要提高物理课成绩,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施教。可以采取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基本素质;可以根据新课改的教学要求采取多种途径,加强物理实验课教学;可以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河北省磁县贾璧学区索井中学)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之积极思维,发挥其创造精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提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土壤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严重压抑,创新思维被窒息。因此,要想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我在讲
图形、图表是信息的重要载体和工具,是生物试卷重要的命题形式和手段。它能直观地反映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过程,高度简洁地概括生理活动之间的相同点、区别和联系。因此一直被高考命题专家青睐,应成为高三复习备考的重点。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可以看出,试题的新颖度、难度和区分度在一定程度上都借助于图表和图形的创新,这已成为命题的重要切入点。一方面是考查考生对生物学常用图形、图表所表达的内容和含义的正确理解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果没有兴趣和主动性就谈不上能力培养了,因此,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结合我几年来的经验谈谈几点方法:  一、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兴趣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应研究好采用的各
预习习惯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一,学会了预习就等于学会了自学。可能很多老师也要求过学生预习,布置过预习作业,但真正回去认真预习的学生为数不多,久而久之预习也就不了了之了。原因在于老师对预习的认识不到位,预习作业布置得过于简单,对学生预习缺乏细化地指导,预习督查跟不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精心设计课前预习提纲,注重提纲的引导性、提示性、趣味性、差异性、可行性  仔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一、描写概述  什么是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  二、描写角度  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或俯视,或仰视,或远眺,或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调动各种感官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