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59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虚实结合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真实存在的形象。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思想情感,是通过诗人的主观想象得到的。虚实结合得好可以使诗歌含蓄蕴藉,可以大大丰富诗的内容,开拓诗的意境,使感情表达得更充沛,抒发得更淋漓尽致,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使其回味无穷。
  一、具体描写为实,抽象情感为虚。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中用具体的事物——绵延不断的一江春水,来比喻亡国之痛的多、深。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在这里,愁具有了体积和重量。所以诗歌中具体描写的景物是实,抽象的情感是虚,能把抽象的思想感情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这样的诗歌才是极具感染力的。
  二、正面刻画为实,侧面烘托为虚。诗人在诗歌中描写景物时,有时难以正面表达景物特征,或者诗人要追求一种委婉含蓄的美时,往往会采用侧面烘托的方法进行暗示。这种正面刻画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其实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虚实结合。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诗人三次写到江中的月亮,而每次对月亮的描写其实都是为了烘托诗人的情感。“别时茫茫江浸月”烘托了诗人分别时候那种伤感、凄清的心境。“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用景色描写来烘托听众已经完全沉浸在美妙动听的音乐声中,有余音绕梁的效果,进而烘托出弹奏技艺的高超,“绕船月明江水寒”则烘托了琵琶女孤寂伤感的心境。景物刻画是实,而通过景物的描写烘托出来的情感则是虚。
  三、眼前景物为实,追忆过去为虚。诗歌中描写的这类景物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诗人把这些景物写到诗词中,多数是通过对过去的追忆与当前的实景的对比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春风十里”是虚景,写当年扬州城的繁华景象;而“尽荠麦青青”描写的是实景,写诗人今日所见到的扬州城凄凉的情形。曾经的繁荣与今日的萧条的对比,这一虚一实、对比鲜明的情景,蕴含着诗人对昔盛今衰、盛衰无常的感慨。
  四、已经发生的为实,还未发生的为虚。例如柳永的《雨霖铃》一词,上片描写的是眼前的实景和实情,描写了离别时凄清的环境和两人依依不舍、留恋的情景,是实写;下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想象离别后的景物:一只小船离开岸边,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着柳枝,一弯残月高挂柳梢。着意描绘了词人孤寂的心情,是虚写。本诗虚实结合,丰富了诗歌离别的内容,拓展了诗歌凄清的意境,渲染和强化了词人与恋人离别时的伤感、孤独、无奈的感情。
  五、本人为实,对方为虚。在抒情性的诗歌中,作者常常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想象将对方的言行写入诗中,从而增强诗词的意趣,开拓诗词的意境,将抒发的情感加以深化。这种诗歌,就是今天读起来,我们还会被它的艺术魅力感染。比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末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首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身陷长安所写的,是一首表达思念妻子儿女的作品,本来是诗人思念妻子儿女,而他却从对方来描写,写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着月亮思念自己。“香雾”一联,描写妻子望月的时间之长,可见盼丈夫早归的感情多么深。有评论家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全诗都从对方写来,都是设想之词,全用虚笔,构思巧妙,所以抒发的情感更加深沉,从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六、眼前看到的为实,想象中的为虚。要表现“竹林桥外锁酒家”的诗意,画家只需画“酒幌”;要表现“深山藏古寺”的画意,只需画打水的“和尚”。在这里,“酒幌”“和尚”是实,“酒家”、“古寺”为虚。在虚与实之间有一座桥梁,那就是欣赏者的想象。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一二句为实写,三四句为虚写,《梅花落》本是一首曲子,这里写听到笛子吹奏这首曲调,想象梅花片片飘落,随风飘散,洒满天山的情景。这首诗写出了戍守边疆的将士们听到梅花落的曲子从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飘落的情景,抒发了战士们浓浓的思乡之情。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等诗句,就是诗人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用神奇的语句描写了神仙世界的美好,衬托出现实世界的黑暗,表达了诗人不畏权贵的品质,是虚实结合手法的典型表现。
  总之,实境是真实存在的,是一种真境、事境、物境;虚境是在此基础上给读者创造的一种想象的空间、诗意的空间。诗词讲究虚实结合,写法变化多端,但无论怎样变化,都是从具体描写到抽象描写,从实景到虚景,从浅入深。它们都能使诗歌充满诗情画意,表现出一种深邃空灵的审美境界。
  (责任编辑韦淑红)
其他文献
笔者有幸参加第九届全国“聚焦课堂生长课堂”活动并执教了人教版教材《长江的开发》一课。通过本次活动,笔者一直在反思:什么叫生长课堂?生长课堂应该怎样来构建?现以《长江的开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是合作学习,它要求教师将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则给予分组,让这些组员在一起进行学习活动,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一些看法,以供广大教师的教学参考应用。  一、在作文素材收集阶段,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长期以来,学生写作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作文素材储备不足
文言文教学中,不少教师认为文言文难懂,所以不肯放手,仍然以串讲为主,逐词逐句地翻译,搞灌输式教学,以词句解释为重,轻文章思想情感的感悟,课堂教学结构涣散,说到那里算那里,教学的流程方式机械、刻板,缺少创意,不重视文章自身特点,用同一种模式组织教学,缺少探索与研究,缺少师生的互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语文素质的提高,严重地束缚着学生的思维,遏止了学生的创造力,违背了新课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渭南师范学院主办,月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陕两省高校优秀社科学报、RCCSE中国核心学术
在现在的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这样:语文课刚开始就先让学生朗读一遍课文。课文本来很长,学生没有耐心一次读完,容易出现懒散的现象。然后教师就板书出教材上的提纲,让学生抄下这些内容。一节课除了朗读,就是抄板书。学生会厌烦这种上课的模式,自然就不会用心学习。所以,有必要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做一定的改革。  第一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的语文成绩有所提高,首先必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独立的艺术形式,是通过线条、色块的深浅把我们所画的物象的体积和空间真实地表现在平面的纸上。在素描的基础训练过程中,必须循序渐进,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这样素描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成果。学习美术必须打好素描基础。因此,在所有的造型艺术中都把素描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因此,所有有志于造型艺术的学生都必须从一开始就重视素描的学习,打下牢固的造型基础。同时学习素描要有好的方法
在路考考试过程中,考生由于不适应被电子路考系统进行指挥、评判,考试时难免有一些心理压力,开发设计一个适合智能手机使用的路考系统,将路考系统设备的路考功能移植到智能手机,能够与速度相关的考试项目进行参数设置,并在考试时能对这些项目自动评判和进行判分。
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教学策略被广泛使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自然而然地成为众多教师的关注点。因此,在设计课堂提问之前,教师要明确课堂提问的目的然后以学生认识新事物的思维操作为主线,结合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提问,而在问题提出后,教师要注重非语言行为和等待时间的运用,使课堂提问达到最优化。一、明确课堂提问的目的对学生而言,为了牢固掌握物理概念及建构物理概念所必需的思维操作,他们必须分享讨论彼此的观点,达到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