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教学中渗透的育人教育研究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ke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当代文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十分重要,因为现当代文学作品表达的是人们的思想与情感,相当多的作品反映的思想与当下人们的生活有密切关联,在教学中借助文学作品进行育人教育需要一些恰当的方式方法,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参与应结合起来,把对学生的做人教育与成才聯系起来,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 教学 育人
  中国现当代文学承载中国人的思想和情感,优秀的文学作品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当下部分网络文学以各种噱头引起年轻人关注,价值观的偏颇不利于青年人的成长,如何在现当代文学教学中渗透做人教育便至关重要,以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的成长无疑是教学中的责任。事实上,现当代文学教学除了传授专业知识,更应该肩负起育人教育,把育人教育渗透到教学中既需要教师的自觉,更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主动引导应结合起来,做到针对性强,又要把握好度,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辨析人的良善与邪恶带来的不同效果
  文学作品以塑造人物、反映社会为主要目的,因为人物、事件容易引起大家关注,而人物的性格一般具有典型性,又极具个性化。在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如何认识作品中人物体现的善良与邪恶,对此采取的立场和态度至关重要,因为涉及对人的品性优劣的判断和对人的道德的基本判断。
  如何做一个良善之人,可以从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找到榜样。大学阶段既要学习生存的本领,也应该学会做人的道理,因为人终究要依靠社会发挥自己的价值。“应该说主要是学习做人之道。因为人的生活本领是在人之为人的那个本性里面的,不知道如何做人,就不会真正掌握人的生活本领。”a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在作品中引导读者如何做人。在现当代文学教学中,要把辨析作品中人物品性的好坏做有意识的讲解,明确做人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和底线,要做一个内心善良的人。现代作家路翎创作的作品对人性的善与恶进行了深入的诠释。他的作品《饥饿的郭素娥》写一个苦命的女人,生命力强大,追求自己的爱情,却遭遇人性的恶,被鸦片鬼刘寿春陷害,被流氓烙伤、奸杀,一个女人强悍的生命被迫结束。老师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时明确是非观念,深入理解郭素娥的悲惨命运,激发学生对人性恶引发的后果有深入思考。路翎的《罗大斗底一生》描写了一个人性比较邪恶的典型人物罗大斗,透过人物看到的是人性扭曲和比较昏暗的一面。教师在教学中分析罗大斗的人生,引起学生关注这样的人在社会中是不会得到别人尊重的,邪恶的人会受人唾弃。分析主人公形象的同时,启发同学们要做一个心地善良的人。路翎在《财主底儿女们》中描写长媳金素痕是恶的典型,她对人阴险毒辣,不择手段占有财富,过着奢靡的生活,搞得蒋家鸡犬不宁,气死蒋捷三,逼疯丈夫蒋蔚祖,这样的人令人生厌。因此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要与人为善,才能真正做一个心地纯粹的人。
  大学阶段是确立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引导学生分清是非、坚持做人的基本道德。现当代文学文本无疑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范本,教师在教学中有意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在比较教学中明确是非观念,做到有一定针对性。
  二、人的价值确立的重要性
  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充分显示了人的价值,人在社会、自然面前有充分的能动性,人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成长。
  文学作品以表现人命运的无常打动人心,而对命运的把握又充分彰显了人的价值。人文主义者认为:“人,只要拥有足够的胆量,是可以战胜命运的。正是这种对人的创造力与驾驭生活能力的强调,使得当时的人们产生了追求个性与增强自我意识的愿望。”b在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对作品中的人的价值的诠释关乎对人的认识,事实上,不同作家的作品呈现的是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人物身上的价值也就千差万别,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应该尊重人的价值或者为实现价值而付出的努力皆值得尊重。如海宴的网络文学《琅琊榜》中的梅长苏,为了维护正义和真理,为了安慰一群受冤屈死亡将士的魂灵,他百折不挠与权贵斗争,九死一生,历经艰辛终于为将士平反昭雪,他活着的价值就是实现人的平等,获得做人的尊严。在教学中对梅长苏的诠释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的价值。
  对生命的尊重也是人的价值的体现。如果一个人生命都不存在了,个体的人的价值就无从谈起。“人的价值标尺应该在人的自身,这就是对自我人格要立一个高标杆,我要形成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个性。自我这个标杆很高,如果你能真正达到这一点,那么你就跟孔夫子一样,跟毕加索一样,那还能没有贡献吗?你的自我也实现了,价值也实现了,对人类也有贡献。”c人既要实现自我的价值,也要尊重别人的生命,否则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而毁灭别人是不道德的,也是违背做人原则的。鲁迅《祝福》中,祥林嫂的生命是被鲁四老爷等间接害死的,祥林嫂做人没有尊严,被迫改嫁,失去自己的儿子,连祭祀的权利也被剥夺,最后悲惨死去,祥林嫂活着时没有得到真正的尊重,因精神的压力过重而人生也毁了。在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可以结合作品分析祥林嫂的悲剧,同时也应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应该关爱他人,对其他人的生命也要敬重。对生命观的教育切不可忽视,因为在大学生群体,偶尔会发生同学之间因冲突而导致生命失去的惨剧。在现当代文学教学课程中应该把这种敬重生命的教育贯彻到底。
  人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也有无限的可能。学习现当代文学作品,最重要的是了解人自身,通过作品的人物形象,判断其价值,可以作为提升自己价值的经验或教训,通过成功实现个人价值的人物形象获得启发。
  三、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背离
  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但在实现理想时可能与现实发生背离,也可能与现实一致。当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时,为未来就业打好基础,实现个人的理想就更有动力,相反,当不太喜欢自己的专业时,理想与现实有差距时就感到惶恐,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在现当代文学专业教学中要渗透对学生的理想教育,要掌握好课程特点,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还要培养学生有面对挫折的勇气。   王义遒认为:“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做好人文精神教育,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有高深的学科造诣,高尚的人文精神,同时又要讲究教学方法。这里,高深的学术功底是根本,本人的人文修养是灵魂,再加上适当的教学方式方法来铺垫,专业课程就会含有丰富的人文精神。”d老师面对学生的理想与现实发生的矛盾时,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对现实的了解、对文学作品的熟悉,利用现当代文学的课程教学,针对学生的迷惑,给予一定的帮助和鼓励。如钱锺书《围城》中的方鸿渐,他的人生理想不够高远,现实中随波逐流,无论是留学,还是回国教书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现实中处处碰壁,事业无所建树,爱情经营失败,他失败的人生与他缺乏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有紧密的联系,而且他的个人理想似乎就是做一个过得去的人,什么事情都顺其自然,结果可想而知。在课程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方鸿渐的人生,引导学生该怎样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要让学生为理想而克服现实中的困难。尤其要告诉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时代,有各种机遇,但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恒心学好专业课,从多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解决专业不对口出现的学习危机和缺乏学习动力的根源。在现当代文学教学中,不仅从作品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理想,还可以从作家身上学到有益的经验,如钱锺书一生热爱读书和做学问,取得了巨大成就,造福于人类,他对事业的执着值得学习。
  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对待理想与现实的背离采取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做法,最后的结果相差甚远。如郁达夫《沉沦》中的“他”面对现实的困境采取了退让、沉沦,最后以死了结,虽然值得同情,但对他的生活态度不敢苟同。在现当代文学教学中要把理想与现实的背离可能造成的心里落差渗透到教学中,如在教学《沉沦》中请同学们思考“他”的命运是否有另外的可能,设身处地地思考,当自己遇到现实中的困境是选择逃避、堕落,还是选择勇敢面对现实,通过作品人物与当下学生生活的现实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在遭遇挫折时也应为理想而奋斗。
  四、结语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要真正进行育人教育,首先是老师要以身作则,有自己的是非标准,有高尚的道德,关键的是对学生的教育要做到润物无声,要潜移默化,不要空讲道理,要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注意有意引导、启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a 高清海:《重新認识“人”》,载 《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三卷),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99页。
  b 〔英〕阿伦·布洛克: 《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董乐山译,群言出版社2012年版,第25页。
  c 高清海:《漫谈人的自我与人生的价值》,载《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 (第6卷),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3页。
  d 王义遒:《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载《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三卷),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14页。
  基金项目: 本文系西南科技大学校级教改项目“《现当代文学》 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研究”(项目编号:19xn0076)成果之一
  作 者: 黄群英,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与文化。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
其他文献
摘要:俄罗斯当代作家列昂尼德-马克西莫维奇-列昂诺夫的长篇小说《俄罗斯森林》具有深刻的哲理内容,在今日更具有现实意义。作者在小说中大胆地表达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哲学思想,表达对现在和未来的高度责任感。他把俄罗斯人民的命运与森林的命运联系在—起,从社会历史的高度、哲理的深度思考人类的生态环境问题,“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问题。这部长篇小说是俄罗斯生态文学的奠基之作,是保护大自然的宣言书。 
据美国网站报道,美国75岁物理学家斯坦顿·弗里德曼(Stanton Friedman)声称,自己确信外星生物曾到访过地球,并且外星生物在地球上停留很长时间。  弗里德曼指出,外星人的存在并不奇怪,许多人都相信UFO和外星人的真实存在。这位物理学家并不是人们所想像的头戴锡金头盔的疯狂UFO迷,他获有核物理学硕士学位,在世界多家顶级航天航空公司从事火箭燃料研究数十年。  弗里德曼和其他几位具有资深科学
作家档案:   韩青,笔名寒青。中考热点作家,文章散见《读者乡土人文版》《思维与智慧》《做人与处世》《广州日报》《绿风》《诗潮》《都市女报》《新阅读》《东方青年》等。   中考链接:   《坚定是生命的黄金》《保持心灵的澄澈》分别被选作2019年广东和广西贺州中考议论文阅读材料。     开始  韩青   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对于某件事,想做,却又担心结果可能不好
摘要:《迷青琐倩女离魂》演绎张倩女离魂追随王文举的故事,其“离魂”构思承自前代,又具有多层次的反讽性。剧作利用言辞层面的言意悖反和“离魂”所创设的不同语境,呈现了倩女由“迷失”到“找寻”自身主体意义的历程。基于反讽的不同观照层次,在对《迷》剧的反讽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到时人意欲把握自身命运、抵抗个体漂流、走出时代迷失的诉求。  关键词:离魂 反讽 《迷青琐倩女离魂》  元杂剧《迷青琐倩女离魂》以唐传
摘 要: 《末末》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描写了农奴盖拉辛被女主人从乡村带到城市后,他的爱情、亲情等个体精神都深深遭受到了压迫与摧残,最后愤然反抗重回乡村的故事。小说随着莫斯科的灰色房子、克里米亚浅滩和乡村三个空间的转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对深化主题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三个空间的象征意象,对俄国现代化进程中城市文明与乡村文化的碰撞进行进一步解读。  关键
摘 要: 艾·巴·辛格创作不仅仅局限在男性及犹太民族身上,也用了大量的笔墨描绘了大环境下的女性生存现状。其小说《冤家,一个爱情故事》不仅仅表现了大屠杀后犹太人的生活情境,还展现了男主人公与三个女人的情感纠葛。本文就对与男主人公赫尔曼相关的三位女性:妻子雅德维珈、情人玛莎、前妻塔玛拉进行分析,探讨辛格笔下的女性特点,关注女性的生存困境。  关键词:艾·巴·辛格 《冤家,一个爱情故事》 女性 拯救  
摘 要: 契诃夫言“简洁是天才的姐妹”,木心《文学回忆录》就是简洁睿智的大手笔。《文学回忆录》拆开来看就是一行行充满智慧的诗句,精炼至极。学者童明把木心这种短句式文体风格称为“碎片”式文体。木心点评作家作品时不事体系,所有的点评直接上升到诗性美学层面。  关键词:木心 文学回忆录 “碎片式”文体 诗性风格  木心(1927—2011),浙江乌镇人。少年时有机会常去同乡茅盾先生家看书。外界传言木心和
摘 要: 20世纪末叶,学界经历了“空間转向”,学者们“把以前给予时间和历史、社会关系和社会的青睐,纷纷转移到空间上来”。迈克·克朗于1998年出版的《文化地理学》中单独开辟章节以文学景观为题,讨论了文学中的空间含义。本文试图以迈克·克朗《文化地理学》中的家园空间为线索,梳理出家园空间在西方文学理论中的历史脉络和核心概念,结合香港小说分析文学空间中的家园空间。  关键词:家园空间 《酒徒》 《香港
“喂,敢不敢打个赌!”开口的人是班里的一个作业靠抄,上课睡觉,课间打闹,整天不务正业,吊儿郎当的“小混混”。那小混混还一脸傲睨自若,蔑视地看着我。那嘴角若隐若现的弧度,若有若无的轻笑,让人捉摸不透。   我一脸不以为然地回道:“凭什么跟你打赌!”他边说边惬意地靠在椅子上,脸上挂着一副淡然处之的表情,好似刚开口的人不是他,而似一个事不关己的“吃瓜群众”。   他似乎没料到我会拒绝他的挑战,只好清
诗歌作品影响深远,其书法作品也是备受关注,中国邮政曾先后为其发行《国家名片:中国当代书法名家李尚朝》珍藏集邮册(2015)、《时代先锋:李尚朝翰墨丹青耀中华》珍藏集邮册(2016)、鸡(丁酉)年《福禄寿禧》系列贺岁明信片(2017)、《启航新时代:中国当代书法艺术领军人物李尚朝》大型文献类珍藏邮册(2018)。这些邮品很快脱销,进入收藏领域,有的甚至因为销售引发报警事件。中国日报网、光明日报网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