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的渗透浅析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gro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高中语文的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富有“应试”的意味,内容和形式单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的文化学习兴趣,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然而,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由于高考压力、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使得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重视不足,富于功利性的课堂教育,严重背离了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初衷。本文立足教学实践经验,探索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途径。
  一、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的渗透现状
  (一)传统文化的教育富有“应试”的意味
  新课程改革明确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将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上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对于弘扬和传承优秀文化,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打造文化强国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高考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很多高中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往往富有“应试”的味道,教师对课本教材中的古诗词、文言文等的教学,重点在于记忆,而不是理解和融会贯通。这种应试化的传统文化教育,会影响学生对传统文化探索和深度学习的乐趣,最终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传统文化的教育过于单一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过于单一,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单一,二是形式单一。首先,在内容上,高中语文教师渗透的传统文化教育,仅仅是依据课本教材中的文言文、古诗词等,没有对相关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拓展和补充,更没有延伸课外的文化教育内容,导致传统文化内容教育单一,难以实现好的教育效果;其次,在形式上,高中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改革创新力度不足,依然延续传统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足,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最终影响了高中语文传统文化的教育效果。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开放的社会环境,使得外来文化的冲击成为影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让祖国的接班人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关注传统文化,并主动承担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二)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明,拥有很多优秀的传统美德、文化精神,对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一方面有利于改变当前文化浮躁的社会现象,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教师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对学生情感、认知以及语言等形成很好的影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途径
  (一)立足语文课本,深入解读传统文化
  语文课本是对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一般而言,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诸多的教育研究学者精心挑选,并科学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等进行编排。因此,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有关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都是具有较高文化价值的、优秀的作品。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立足语文课本,深入解读文章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内涵、意义等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例如,在文言文《师说》的教学中,对文本的学习,不仅在于中心论点、写法等,还要强调学生对“尊师重道”内涵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等,深入解读文本的内涵,强化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语言综合素质。
  (二)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针对传统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形式单一的教学现状,现代高中语文教师要改变过去逐字逐句讲解,然后学生死记硬背的教育现状,不断改革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探索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善于整合信息手段,结合多媒体、微视频等教学手段,通过教学视频、图片、背景音乐等的融入,创设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李白《将进酒》一文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学生编曲进行课堂表演的形式,直观展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将传统文化教育与生活有机整合起来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落实生活化的教育理念,立足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知识,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例如一些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教师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文化活动,拉近传统节日与生活的距離,实现传统文化与生活的有机整合,同时可以有效地改变学生崇尚圣诞节、万圣节等节日的现象,达到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当结合时代发展需要,积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生文化自信,提升学生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 胡凌.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语文教学通 讯·D 刊(学术刊),2015(1).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信息研究法以及对比归纳法,结合我国具体国情,通过分析国内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融资渠道,提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这一融资形式。首先阐述了公共租赁住房
【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非常迅速,更加提倡素质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有了更高要求,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成了当前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不仅具有整体性与自主性,还具有活动性与生成性,采用开放性引导活动,让学生融入一定情境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热情,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自身潜力。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加以研究,能够使语文教学更加具有创新性。  【关键词】作文先导式;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仅课堂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融入课外阅读培养,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更多的综合知识。在阅读和写作中有所帮助,课外阅读有助于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在不断学习中有新的收获。本文从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情况出发,分析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语文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  
古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诗立意高远、哲理性强、语言清新,有利于听障学生陶冶情操,开启思维.本文以《江
该文首先论述了促淤工程在沙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的两种不同淤积形态,然后根据淤泥质海岸细颗粒泥沙的悬移、沉降特性,提出了淤泥质海岸促淤工程的淤积计算方法。这一方法不仅在
该文在分析了北黄海淤泥质海岸自然条件,湿地的形成和发育及自然分带的基础上,讨论了这一地区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开发的四点建议:1、要以综合开发为方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语言课程,不仅是要学习语文语言的规范,还要学习的是文章中语文知识的运用和分析。而在初三的学习阶  段,学生有了一定的语文语言功底,还有了一定的语文的分析能力,即语文阅读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那么,如何在语文的阅读复习课上高效教学以及如何对学生的阅读分析做出评价,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认真总结和分析。本文就从阅读复习课的教学和评价等方面谈谈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的看法。  【关键词】阅读;初
文字是人们交流的基础,而漂亮的硬笔字能够提升人们的交流效率,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高效的硬笔书法教学能够让其快速打下书法基础,让其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生活.基于对小
通过建立某型发动机FADEC系统和电子控制器的动态故障树,并转化为标准马尔可夫状态链图,同时进行了可靠性计算,其结果表明动态故障树法是分析发动机数字式电子控制系统可靠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