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网中的低电压问题分析和整治措施解析

来源 :科技与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untryga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的用电量增加,用电压力随之增长,在部分农村地区产生了低电压现象,对新农村建设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对低电压问题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低电压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整治措施。
  【关键词】农村电网;低电压;原因;整治措施
  前言
  随着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电网覆盖面增加,有助于农民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开展,随着各项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村家庭的用电量不断增加,加剧了电网用电压力,在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低电压现象,对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均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消极影响,制约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农村电网中低电压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我国农村在电网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农村用电量快速增长,增加了电网负荷,同时,由于农村电网建设在管理、技术等方面存在问题,在集中用电时段会产生低电压现象,上述现象的产生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农村电网管理水平较低
  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因为电网铺设的难度高、延伸范围广、结构复杂等因素,对电网的管理具有加大难度,同时,由于受到时段和季节因素的影响,农村用电的波动性较大。农村电网在运行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部分地区没有认识到电压检测仪的重要性,无法对低电压相关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在部分地区虽然设置监测点,但是对数据分析的全面性较差,最终导致低电压现象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同时,农村的电压检测方式较为单一,部分地区只依靠运行管理人员进行统计,配电的运行管理水平较差,监测点较少,无法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上传,因此,无法做到对负荷情况的实施监测。由于设备管理和线路管理水平较差,无法按时、保质的进行巡查,未将隐患及时排除,导致电网的压降较大、损耗较多。用户在发现低电压问题报修后,没有引起用电企业的重视,导致低电压问题无法从根源上得到治理。
  2.农村电网设备和技术较为落后
  部分农村地区的电网设施较为落后,导致线路损耗较大,影响在电路末端的电压稳定水平,最终使变压器产生过载运行等现象。 目前我国主要通过几下四种方式对电压质量进行监测。第一,在配电室对台区的电压指标进行监测,一般使用万用表或电压表进行测量;第二,在低压线路的末端配置检测仪器,对电压质量进行监测;第三,运行管理人员对没有安装监测仪器的地区进行监测;第四,用电客户发现电压异常情况后报修,由运行管理人员现场监测。上述监测方式由于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监测结果较差,无法准确分析低电压易于发生的时段。具体来说,在以下三个时段中,更容易产生低电压现象。第一,在农村排灌期间容易出现低电压现象。在每年灌溉时段,用电量很大,综合变压器会产生过载、满载等现象,导致低电压现象的产生。第二,在夏季7月-8月和冬季11月-2月的晚间,农村家庭空调、冰箱等电器的使用量较大,易于产生低电压现象。第三,在偏远地区,供电半径在三公里以上的地点,低电压现场长期存在。农村电网的建设基础较为薄弱,且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建设水平较低,部分地区原有的线路老化严重、線径较细、供电半径较大、供电水平不足等问题十分严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供电能力的限制,影响经济发展水平。
  二.农村电网中低电压问题的整治措施
  为治理在农村电网中存在的低电压现象,应该采取以下整治措施。第一,对超过供电半径的低电压网进行改造。对电网结构进行优化,避免供电半径过大的现象,按照密布点、小容量和短半径的原则对低电压网进行改造,使用多台配电变压器替代以往使用的变压器,使用提前分流和减少电流密度的办法,避免产生迂回供电。在部分农村地区,变电站的布点较少,导致供电半径超出了预先设计的范围,且无功补偿的能力较少,部分农村家庭未安装补偿装置。在新增电网中,因为线径增加等因素,会导致配网线路产生卡脖子的现象,因此,供电企业应该针对上述现象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理活动,通过技术手段对农村电网进行改造。
  第二,加强对农村电网的管理。为从源头上对农村电网进行管理,解决低电压问题,应该结合电网的实际符合情况,在综合考虑经济负荷增长等因素后,对农村电网进行改造、升级,使供电质量得到提升。同时,应该完善电网管理制度,重视管理配电电压器,结合用电的实践性,对分接开关进行科学调整,采用营销思想对农村用电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健全的管理制度,减少三相不平衡问题。电网管理部门还应该重视对供电设备、线路的分析、检查工作,设置电压检测设备,对低电压数据进行有效、及时的掌握,为低电压的整理工作提供数据信息。同时,还应该整理低电压问题相关的档案资料,对低电压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对低电压情况进行改善,使电压质量得到提高。应该结合农村地区的负荷情况进行电网的建设,根据低电压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发展计划,全面落实各项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避免低电压现象反复出现。同时,应该合理使用变压器,通过调压功能对低电压现象进行有效解决,最大限度的避免电压由于受到线路较长等因素的影响,随着距离的增加降低等现象的产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应该对变压器的末端和出口电压进行监督和测量。
  第三,提高无功补偿能力。应该大力推进农村电网无功补偿工作,根据电网实际负荷情况,按照就地平衡、全面规划和合理布局的原则,提高无功补偿能力。在供电的距离较长,且经济能力较为薄弱的地区,应该安装无功补偿装置,避免农村电网无功输出现象的发生,使电网荷载水平提高。
  第四,提高动态监测水平。供电企业应该在用电高峰季节和时段对电网负荷情况进行实施监控,并根据测量数据及时调整,分析客户负荷,避免线路末端的农村家庭生活受到低电压现象的影响。在对农村电网进行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应该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建设并合理利用配网生产信息系统、营配信息系统、自动化计量系统,对低电压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具有较高可行性、针对性的政治方案,在减少供电企业运行人员工作量的同时,提高工作效果,保证农民能够正常用电,使供电企业的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第五,重视对供电设备的维护。供电企业应该重视对供电设备进行定期维护管理,及时消除电压无功设备容易产生的安全隐患,使设备的使用率提高,保证设备的完好水平。在不同的时段和不同的季节,确定分接头的摆放位置,配置专门人员落实台账制度,保证相关信息记录的准确、详实,并制定完善的检修计划,在电网负荷的高峰来临之前,对电网进行检修和调整。
  三.结语
  总之,随着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在农村家庭中大功率电器和农用设备开始普及,因为受到管理、设备和线路等因素的影响,在农村电网的运行中,易于产生低电压问题。因此,应该从源头上对农村电网进行治,根据农村实际用电情况,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最终保证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和落实。
  参考文献
  [1]李晓玲,王心怡.综述提高农村电网电压质量的措施[J].中国电力管理,2012,6(9):118.
  [2]王艺晓.农网低电压原因分析与治理[J].农村电力系统建设,2012,31(19):109.
  [3]李毅亮,杨晓燕.吉林省农村电网“低电压”分析与治理[J].供电企业管理,2010,32(3):229—230.
  [4]何一琴.浅析提高农村电网电压质量的措施[J].企业管理信息,2010,27(2):68—72.
其他文献
肿瘤的免疫治疗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肿瘤治疗的第四法宝,为验证九代清源口服液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我们于1999年6月~2000年12月用九代清源口服
证明在面(除了球面)上的最小度至少为4的任意三角剖分图是对不可约的三角剖分图做两种局部的形变(4-分割和八面体加法)而得到的,球面上的任意三角剖分图对八面体做上述两种形变得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但是收入分配中还存在一些不公平因素,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不同行业之间以及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不断加大;这里既有分配制度上的
笔者采用文献资料、民族学、宗教学、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形成与现状进行较系统的理论研究,力求找出其形成特征与现存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化建
【摘要】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繁荣,文艺界整体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方向问题一直伴随着相关理论与论争。中国文学在发展的过程中怎样突破困境与世界文化融合一直是文艺界人士在苦苦探索的问题之一。西方化与民族化交替发展的过程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整体进程。本文在探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倾向的同时,试图寻找促进中国文学不断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现代文学;西方化;民族化
目的:研究IL-3,GM-CSF能否扩增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并通过MHC Class-I途径提呈外源性抗原。方法:以C57BL/6小鼠骨髓2h粘附细胞作为树突状细胞来源,在IL-3(10ng/ml)及GM-CSF(1000U/ml)条件
现代教学论认为,启发式教学思想是教学方法的基本指导思想,任何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必须依此而展开。但到底什么是启发式,目前,教育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以致于许多好
期刊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好书更要育好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育才先育德,成才先成人。”
【正】 湖南省教育會商同湖南教育司。各派四人。並聘請教育專家。統計專家若干人。組織全省教育調查委員會。編製教育統計圖表。十三年度報告。已於十四年雙十節出版。就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