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拿素质教育为考不好找借口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lll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的教育开始提倡素质教育,而不是应试教育了。结果,教育界很多人不知道怎么搞了,因为在上面,高考的指挥棒、社会的用人标准,还是没有什么变化。
  所以,高考前突击补课、强化训练、加班加点学习的情况,在各个中学,还是没有得到改变。
  再后来,高考的时候,一些公办学校因“倡导素质教育”,所以升学率没有过去好了,甚至落后于一些民办学校。
  这时,一些公办教师或领导,又出来鼓吹了:说考得好的那些学校教出来的学生,都是属于“死读书”的那一类,那是应试教育的恶果,而不是素质教育的结果。
  安徽一所中学—毛坦厂中学,因为考试历来考得好,升学率高,学校的规模很庞大—有两万学生!日前,在赶往各地参加高考前,很多家长夹道欢送,祝贺学子考出好成绩。有的家长甚至提前燃放鞭炮庆祝。互联网上,一些媒体给这所学校冠上了“高考工厂”的名称,这也引起学校不满。
  我认为,毛坦厂中学没必要在乎这些酸溜溜的嘲讽。现实中,我们注意到,自从提倡素质教育后,很多考得不好的学校或学生,终于为学校或自己在考分上考不过别人,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借口—好像他们的学习成绩考得越烂,他们的素质就越高一样。
  同样,高考前几天,朋友圈上又开始流行某某刊物对过去几十年的高考状元回访,得出的统计结论:状元随后的人生,大都默默无闻,他们都活得很苦逼、没出息,而活得好的,都不是高考状元之类的。
  在转发这类消息的同时,这些家长正在为了子女考上好中学,不惜重金、拖关系,努力在注重应试教育的学校里,为子女谋得一学位。
  这明显是自欺欺人的。
  我们知道,现实中,考得好的并不一定就混得好,但从整个阶层的整体来看,毫无疑问,活得好的,大多和考得好有很大关系。这不是因为他们活得好是由考多少分出来的,而是因为应试教育和素质本身,原本就不是孤立存在或互相排斥的彼此。
  换句话说,好的素质教育往往就蕴含在应试教育之中。
  接下来,我不想从理论上去阐述。大家仔细回忆和观察你初中、高中的同学、朋友,你就会发现:其实读书考试考得好的人,一般都是素质比较高的人,这些人的素质高,不仅体现在学习成绩中,还体现在他们勤奋、努力、拼搏的精神,体现在他们遵守课堂纪律、有团队意识和精神,体现在他们面对学习或生活上的困难时,其身上所表现出的百折不挠的精气神,表现出的坚强毅力和坚定信心—而这些,难道不是高素质的体现吗?
  相反,一些学习很烂的同学,并不是因为他们脑子笨,而是因为他们的脑子太好使,他们过于信任社会今后运作的潜规则,相信自己不用过多付出也能比付出更多的同学赢得未来。这类同学,因没有守纪律、不讲究团队精神、没有坚毅的品格和面对困难时缺乏下定决心排除万难的勇气,所以,他们的学习成绩往往是不好的。
  试想一下,一个学习成绩不好的人,原本就是因缺乏某方面优秀的品质和素质才导致的,凭啥说,这是他们注重素质教育、素质优秀的体现?
  同样道理,学习好的人,不是天生聪明,而是因为他们面对社会各种诱惑时,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他们学会控制自己,懂得取舍。此外,他们身上所具有的不服输、坚韧、拼搏和不放弃的精神,就是素质高的体现,也是他们成绩考得好的根本原因。
  从这个意义上说,应试教育做得好的,往往就是素质教育做得好的结果。相反,应试教育做得差的,往往就是素质教育没搞好导致的。
  当然,这里论述的,是存于现实中的普遍意义和价值,不是特指那些有悖常理的典型个案。
  总之,想想吧: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家长,你们凭啥就相信一个考试考得很烂的学生,他们的素质就比考试考得好的学生高,而不是相反?多想身边人,多看身边事,很多时候,身边的案例就是最好的教师。
其他文献
郝金伦所憧憬的课程改革,是要达到一种状态:孩子们对学习乐此不疲,不是为了考上好大学,而是出于对真理的迷恋。这是一种充满浪漫主义味道的愿景。  8月10日晚上9时,内蒙古集宁一中,四周寂静,弯月如钩。这是一所著名的中学,校长李一飞是教育界耳熟能详的改革者。  郝金伦坐在操场旁的台阶上,良久无语。“徒有羡鱼情”了,在他当了3年教科局长的河北涿鹿县,同样的改革已经在上一个月以覆没告终。同时结束的,是他2
社会主义要有各方面权利的平等,并不纯粹局限在政治领域,还应该要延伸到经济以及经济社会以及法律关系当中去,特别是人和人的关系当中。  N-南风窗  B-白钢  最近几年,在一批新生代学者中间出现了一股研究社会主义的热潮,他们以新颖的论说方式阐释社会主义的内涵与历史,展望社会主义的未来,在读者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以至于有人说“社会主义有点潮”。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秘书长白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可见具有质疑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参数。素质教育呼唤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发展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释疑”的能力。所以,有质疑的课堂才更美妙。学生提问就是学生的质疑,它体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种文体。就目前的现代诗歌教学情况而言,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还很保守和陈旧,导致诗歌教学效果低下。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怎样进行现代诗歌的有效教学。下面我以自己执教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为例,谈谈自己对现代诗歌教学的一些初浅的看怯。  一、多样朗读。激发诗情  我国古代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可
近日,我国财政部公布2010年的财政收入约为83080亿元。《南风窗》的《又一个财政“丰收年”的隐忧》来得很及时。在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背后还有不少隐忧。  这篇文章解开了众多的谜底。作者包刚升用一个公司的经营来作为文章的引子。税收的增长消耗掉公司所有营业额的增长,这是典型的竭泽而渔。而套到中国的财政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是否也是同样的图景呢?有这种可能。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的是一种生产状态,财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巨大压力之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创新教学方式,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识字能力是学习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创新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创新语文的生字教学,通过形象记忆、结合之前学习过的生字、灵活的作业形式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识字前言: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应该在教学
德国联邦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院(BIBB)根据2016年9月30日所签培训合同的数据分析,公布了2016年职业教育的十大热门职业排行榜。女性十大热门职业依次为:办公室商务师、零售业人员、批发业人员、外贸从业人员、工商业人员、医疗助理、牙医助理、生活手工用品销售人员、酒店商务师和理发师。男性十大热门职业依次为:汽车修理师(以极大的人数差继续稳坐第一名)、电工、零售业人员、工业机修师、暖气空调技师、专业
每一种颜色都可以重新定义  《南风窗》:西茜,你平时有没有一些固定的朋友?  西茜:我不是社交动物,甚至非常讨厌为社交而社交,以前都是父亲陪着我,每天可能有超过5个小时的时间,就像今天我和你这样,一起坐着聊天,聊人生,聊困惑,解决一些内心的问题。  有时偶然接触到一些人,会觉得目的性太强,太累,所以人与人之间还是有点冷落,“君子之交淡如点赞”。与人来往主要限于几个闺蜜,还是在我父亲去世以后才意识到
以核心素养引领课程教学改革,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但在实践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目标,如何确保核心素养落实到每一堂课,每一位学生,面临着实际的困难与巨大的挑战。  对于《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比较普遍的教学目标设计大多关注的是学科知识,其实,这篇科普文还承载着科学精神、科学文化素养等内涵。怎样变“知识核心”为“核心素养”?如何通过升级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我们知道,“中国学生发展核心
位于德国纽伦堡的联邦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研究所2017年5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过去20年,德国全职就业人数从2590万下降到了2400万。反之,非全职就业人数上升明显。1996年,非全职就业人员为830万人,2016年则达到了1530万人,翻了将近一番。1991年以来,非全职就业人数的比重持续上升。当年,德国2890万人全职就业,630万人非全职就业,非全职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员总数的17.9%;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