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肾合并尿酸结石的药物溶石治疗:单中心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来源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多囊肾合并尿酸结石的临床诊断依据及药物溶石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临床诊断并采用药物成功溶石治疗的3例多囊肾合并尿酸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患者的血尿酸均>460 μmol/L,结石CT值均为500~700 Hu,腹部平片(腹部X片)极淡显影。其中2例因治疗前处于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行输尿管支架置入术。3例患者均经过B超、CT检查确诊为多囊肾,且根据单中心经验临床诊断为尿酸结石。3例患者均采用口服枸橼酸氢钾钠、别嘌呤醇及碳酸氢钠的联合药物治疗方法,并根据尿液pH值情况调整用药剂量,治疗期间每隔2~3个月复查泌尿系CT平扫观察溶石效果。

结果

3例患者治疗时间为3~8个月,其中1例在治疗3个月时复查CT提示双肾结石已消失(顺利溶解),其余2例分别在治疗后的第7、8个月顺利溶石。

结论

对于临床诊断为多囊肾合并尿酸结石的患者,药物溶石治疗的疗效较好,可考虑采用。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UF-50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简称UF-5000)对尿液的结晶标记参数和人工镜检结果,评价UF-5000检测尿液结晶的性能。方法收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2021年9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1046例患者的晨尿,采用UF-5000对尿液样本进行检测,并采用人工镜检对结晶和其他有形成分进行观察。结果UF-5000的结晶检测阳性率低于人工镜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7%(98/1046)vs.12.91%(135/1046),P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CD146(sCD14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与炎症因子及脂质代谢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21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合并肾病的患者列入DN组(100例),将未合并肾病的患者列入试验组(112例),同时选取同期11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受试者的血清sICAM-1、sCD146、sIL-2R、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转录因子E2F1/2/7/8在前列腺癌(PCa)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在GEPIA数据库中,以50%为界值将E2F1/2/7/8基因表达水平分为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分析E2F1/2/7/8表达差异与PCa患者无病生存率(DFS)的关系。TCGA数据库包含497例PCa和52例正常前列腺组织,UALCAN网站分析TCGA数据库中基因转录水平及其与Gleason评分的关系。分别获取E2F1/2/7/8的相关基因,将4组相关基因取交集绘制韦恩图获得最终相关基因,进一步行GO功能分析和KEGG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17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依据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分为阳性组(38例)和对照组(138例)。分析两组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的病原菌检出情况,统计分析两组基线资料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176例患者中,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38例,其发生率为21.59%,其中微生物培养阳性30株,病原菌检出率为78.95%,主要为革兰阳性菌(60.00%)。阳性组中年龄≥60岁患者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碎石取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的疾病感知与疾病自我管理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8月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泌尿外科中行输尿管镜下碎石取石术后留置双J管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简易疾病感知问卷、疾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进行调查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的疾病感知得分为(38.34±11.53)分,其中得分最高的是疾病关注[(7.28±2.82)分],对71.23%的患者进行了疾病的病因分析,结果显示:疾病的产生与饮食结构不合理、饮水少、缺乏
原发性肾上腺神经内分泌癌的发生极为罕见。本院于2019年7月收治1例原发性肾上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现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诊疗作一总结,以期对原发性肾上腺神经内分泌癌的治疗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肾上腺囊性病变行经腹腔路径腹腔镜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8月在本院收治的29例行经腹腔路径腹腔镜手术切除的肾上腺囊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基本信息、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等。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单侧肾上腺囊性病变。手术时间20~125min,平均55min;估计出血量5~100mL,平均25mL;术后住院1~7d,平均2.5d;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1~3d,平均1.3d;术后随访1~60个月,平均37.5个月,均无复发及粘连性肠梗阻、腹胀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阻断术在肾蒂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及肾蒂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期提高肾蒂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分析1例肾蒂损伤后联合腹主动脉钳夹阻断术修补肾静脉的病例,并进行肾蒂损伤诊治及腹主动脉阻断术相关文献回顾。综合讨论肾蒂损伤的诊疗方法及腹主动脉阻断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应用现状。对腹主动脉阻断术在肾蒂损伤中的实施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本例肾蒂损伤病例救治过程中,术中探查见术野出血严重,患者病情危急,行腹主动脉阻断术,探查肾静脉破口并顺利修补,术后成功保留了肾脏,术后随访3个月,患者恢复良好。结论腹主动脉阻断术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IUD)迁移导致的多种系统损伤病例的诊治情况并文献复习,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合适的治疗选择。方法结合本院2011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5例病例,检索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最近10年的相关文献,以确定类似的研究并进行文献复习分析。结果本院收治结合数据库检索出的病例以节育器异位至各个系统进行划分,共检测到异位至泌尿系统患者53例,异位至消化系统患者共41例,异位至生殖系统患者共19例,异位至大网膜7例、腹膜后8例及盆腔1例。临床表现包括下腹痛、血尿及排尿困难、阴道流血及尿
目的报道2例以盆腔腹膜外巨大占位为首发表现的前列腺癌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分析。方法收集2020年10月及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以盆腔占位为首发表现的2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查阅国内外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报道的2例患者以盆腔腹膜外巨大占位为首发表现,在行盆腔肿瘤切除术后病理报告提示前列腺癌,随后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给予内分泌治疗,分别进行了6个月及1个月的随访,随访情况良好。结论对于男性盆腔肿瘤患者,应在术前化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盆腔MR或前列腺多参数MR,如符合前列腺穿刺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