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律规范人类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发展

来源 :新华月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hong0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基因组编辑技术带来的法律问题与挑战
  人类基因组编辑技术发展带来的首要问题是如何保障应用目的的合理正当。这关系到是否应当限定该项技术的应用目的,以及如何限定。
  面对这个论题,我们可能会发出连珠炮一般的提问:出于健康的需要将基因编辑从“治疗”推广到“预防”领域,无疑有合理性,但如果要通过风险比例来确定实施基因手术的合理性,怎样的风险比例才是正当的?期望通过基因编辑改善健康状态、智力身高等是否具有同样的正当性?相关主体拥有哪些可以被道德认可的利益?这些利益是否能够转化为受法律保护的权利?面临着技术风险的不确定性,如何设定基因组编辑的基础研究、临床试验、临床应用准入标准?是否应当禁止可遗传性的种系基因组编辑?因其对他人及社会的影响,我们需要明确在什么情况下,以何种方式通过基因编辑进行辅助生殖是合法的。基因是人类天生而带的符号,谁有权力决定切除另一个人的基因?经过基因编辑诞生的孩子到底是满足社会要求和家庭期待的客体,还是独立的法律主体?对可遗传的人类种系基因组进行编辑意味着人类试图进行自我创造,这种创造存在哪些风险?如何通过政治与法律的手段化解由此带来的技术与社会风险?
  不同政治、文化、宗教背景下,人们对上述问题的解答存在差异。但降低科技风险,致力于人类的共同福祉是跨越文化差异所形成的社会共识。面对科技发展所产生伦理挑战与权益冲突,法律的价值在于以程序、权利、义务、法律责任等弥合理论漫谈与制度构建之间的鸿沟。
  对人类基因组编辑技术进行法律规制的目的
  对人类基因组编辑进行法律规制的首要目的是协调风险与利益的冲突。不确定性、不可逆性和公共性是基因编辑技术风险的特点。
  不确定性体现为受益与危险机会的并存。丰富的基因库是一个物种得以生存繁衍的基石,遗传变异涉及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生的随机变异,这些变异既是致病的根源,同时也具有生物学上的优势,与优劣后果的不确定相对应,人类基因组编辑的不良后果往往需要数代人之后才能显现,这无疑增加了技术风险判断的难度,而基因操作的不可逆,意味着即使出现危害后果也无法纠正。这种风险超越了个体的利害关系人,具有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的公共性。
  技术风险折射到社会领域,对法律制度的影响体现为:其一,基因是人类共同的遗产,人类基因组编辑技术风险的公共性决定了我们需要超越个体法律主体的权利、义务,从人类共同体的角度考量相关法律制度的建构;其二,技术风险的不确定性决定了相关法律制度建构的实质在于受益与损害的评估;其三,后果的不可逆性决定了禁止与许可是对人类基因组编辑技术进行法律规制的主要手段。
  面对基因编辑技术带来的风险,虽然各国监管体制各有不同,但均强调通过法律手段保障基因编辑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可控性,通过禁止、许可、知情同意、专家证明责任、风险评估、公众参与等制度设计,平衡、分担基因编辑技术带来的利益与损害,实现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
  法律规制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明确责任与宽容的限度。负责任的创新已经成为新的全球性发展理念。与药物的副作用类似,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会面临脱靶的风险,一项有风险的科学试验是否具有合法性?如何确定风险的限度?如何以安全、公平为原则平衡利害冲突?谁来承担不利后果?在风险存在的前提下,如何防止基因编辑技术操作者与受试者之间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权益侵害?损害发生后,如何确定基因技术操作者的法律责任?
  这些是制度建构必须回应的问题,因此,所谓“负责任的创新”意味着在公众参与下,考量科学研究的特殊性,遵循公开、透明、民主的程序,明确科学家的权利、义务。一方面,必须遵循权力与责任成正比的公平法则,建立完善的责任分配体系,明确不同性质的基因编辑技术的准入条件,通过权利、义务、法律责任的设定,平衡基因编辑技术背后的利益关系,明确科学家的法律责任,防止专家信息垄断导致的侵权;另一方面,尊重研究机构和研究者的科研自由,设置合理的准入标准,避免因责任的严苛,扼杀科学发展与技术创新的动力。
  法律规制的第三个目的在于实现管制与开放的平衡。科学不会自我设限或自我规范,以法律手段规制科技的目的在于促进科技发展,增加人类福祉,同时,防止科技发展的失控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化解风险。
  过度管制会抑制技术的创新,而监管失控亦会导致人类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滥用,因此,需要遵循管制与开放相结合的原则,对人类基因组编辑技术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定期评估,根据技术的成熟度、公众认同度,调整规制措施,平衡基础研究、临床试验与应用领域的开放与禁止关系。
  对人类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分类规制
  按照阶段划分人类基因组编辑可分为基础研究、临床试验和临床应用;按照对象可分为体细胞基因组编辑和可遗传的基因组编辑;按照目的则分为治疗、预防和增强。分类规制的目的在于根据不同类型的基因组编辑面临的技术与社会风险,确定适度的规制手段。
  体细胞基因组编辑规制的重点在于保障细胞组织来源的合法性,以及捐赠者与受试者的知情权和隐私权。以人格尊严、意思自主为基础的知情同意是其核心制度。除当事人的知情同意之外,对体细胞编辑技术临床试验进行规制应侧重于合法性、必要性和安全性的事前审查,即根据科学理论与临床证据,综合考虑疾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耐受性、潜在的风险,可替代疗法及其有效性,决定是否准予实施。
  可遗传的种系基因组编辑的优势在于能够有效治疗家族遗传病,满足准父母生育具有亲缘关系的健康后代的渴望,但人类种系基因组编辑具有巨大的技术风险,且生物学后果甚至几代后才会显现,除技术风险之外,可遗传的基因组编辑涉及诸多伦理纷争与法益冲突,如父母权利的边界是什么?父母一代是否拥有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塑造后代的权利?当人类进行自我改造时会引发哪些社会风险?上述问题关乎人类个体利益与共同体利益的权衡。2015年,科学界在全面评估可遗传的人类种系基因组编辑的技术和社会风险的基础上,达成“华盛顿共识”,明确“目前为止还不具备进行任何生殖细胞临床应用的条件”。基于对生命多元化以及人的自主性的维护,各国立法均秉持审慎性原则,明确禁止可遗传的人类种系基因组编辑技术的临床试验与应用。与此同时,各国对人类胚胎基因组编辑的基础研究的包容性逐步加强,普遍认同以合法性审查、知情同意、准入许可为核心制度,对人类胚胎基因组编辑基础研究进行规制。
  关于“增强”目的的人类基因组编辑的公共议题集中于不公平优势带来的社会问题。反对者提出以“增强”为目的的人类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应用,将拉大社会等级差距,导致社会不平等关系根本性的固化。同时,鉴于遗传性基因编辑可以代际遗传,对于可遗传的增强性基因编辑的讨论,包含了对人类基因库安全的担忧,以及对回歸优生学的恐惧。
  从法律的角度而言,上述问题涉及个体自主权与群体公平之间的冲突。由于该项技术的发展将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冲击,严格禁止该领域技术的应用是现阶段科学界的共识,因此,各国立法均禁止以“增强”为目的的人类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应用。跟所有的区别一样,“增强”与“治疗”的界线是模糊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区别不重要。判断“增强”与“治疗”的区别在于一种基因治疗是否为人体健康所需,但“健康所需”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不同社会阶段、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人们对此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分歧,法律的作用在于制定公众参与、专家评估等程序规范,通过政治抉择、法定程序达成社会共识,明确禁止的范围、许可的条件。
  总之,如何通过法律手段规制人类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不仅关系到当下不同法律主体之间的权益冲突,更关系到人类如何对待具有不确定的可能性的未来,因此,立足于人类基因组编辑面临的问题与困境,作出相应的制度回应是法律的责任。
  (摘自5月9日《光明日报》。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科技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其他文献
线路一美丽的什刹海后海1 遥望鼓楼。2 钟楼上的永乐大钟。3 走廊通道。4 银锭桥。  从鼓楼出发漫步后海前,不妨先看看眼前的这座鼓楼。拾阶而上,经过69级台阶,来到鼓楼的击鼓厅,立刻被眼前的景色吸引。击鼓厅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不仅宽敞,而且建筑装饰也非常考究:室内彩绘遍布,脚下是整齐厚实的方砖。站在护栏处向远处望去,景山、故宫、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剧院、北海白塔尽收眼底。鼓楼的北面是钟楼。钟楼采用
谁先谁后    饭桌上,5岁的儿子和爸爸争执起来。  儿子问:“为什么只能说儿子像爸爸,不说爸爸像儿子?”  爸爸说:“我问你,是先有爸爸还是先有儿子?”  “当然是先有儿子,后有爸爸。”儿子理直气壮地说,“在妈妈生了我以后,你才成了爸爸的!”    造句    老师:“小明,用‘要么……要么’造句。”  小明想了想说:“冰棍五毛钱一根,要么?要么?”  老师目瞪口呆。    首长更黑    一日
文化之旅云居寺浴佛节  云居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距市区65公里,是北京地区著名的寺院之一。该寺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问,珍藏着大量石经、纸经和木版经,并称“云居寺三绝”。僧人在此刻经千年,历经六朝十六代,刻经1122部、3572卷、14278块,分别藏于石经山9个藏经洞和云居寺地宫之中,堪称世界佛经镌刻之最,赢得了“北京的敦煌”“石经长城”等美誉。云居寺还完好保存唐塔7座、辽塔5座,有“碑海塔林
林是对墓的一种称谓,但不是什么人的墓都能用的。就如陵,就如冢。埋葬帝王的称陵,埋葬王侯的称冢,埋葬百姓的称坟。墓称林者,中国古代只有两人,一是孔子,孔子墓称孔林;另一人就是关羽。埋葬关羽首级的墓几经变化,最终称为关林。孔子、关羽都是经皇帝敕封的圣人,也是其生后走入平民百姓心中被平民百姓认可的、崇拜的圣人,分别为文圣和武圣。只有圣人墓才能称林。洛阳关林是有墓有庙、林庙合一的祭祀关羽的场所。汉时,曹操
千佛崖风景区位于黄松峪乡黄土梁,该景区地处山区,群峰耸立,壁立千仞,明长城横贯乡域中部山上。地势北高南低,生态环境良好,植被茂盛,山花烂漫,森林覆盖率达到90%,景区溪水长流,时而舒缓,时而湍急。  千佛崖景区现发现千余尊浮雕佛像,大部分保存完好,后经专家初步考证为宋辽时代佛刻。这也是华北地区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处石刻佛像群,数量之多,雕工之精美为世界罕见。最大的一尊佛像隐身在松林之中,高5.3米,宽
山居破城子与河西城堡  古北口,山河纵横,形势雄险,关隘门户。潮河川,通畅大道,地形复杂,兵家必争。气候上极为特别,常发洪水。《长安客话》中描写:潮河川原本以水为险,若逢雨季,周边山上雨水直下,险要异常。有诗为证:“雷声急处雨如倾,电火光来满室明。忽道溪湍高十丈,鼋鼍岸上断人行。”川内形势,险要异常,明人依据长城关堡,布兵列陈。嘉靖年间,曾为蓟辽总督的杨选到此巡视,大发感慨:“潮河潮河,流迫山阿,
关键词:《烛之武退秦师》;人物语言;个性形象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是一篇记叙秦晋围郑,郑大夫烛之武临危受命智退雄师的故事。文章篇幅较短,但情节完整,语言精练,较好地向我们展示了先秦散文卓越的艺术成就。尤其是故事中的人物辞令不仅生动而且巧妙,是一篇难得的可以发展与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等素养的文章,这也是其被多版高中语文教材收录的原因。笔者就文中出现的五个人物,按照
1打树花表演。  这次的蔚县之旅,让我最期待的便是打树花了。  从南张庄村出发,沿雪绒花大道一路向西,前往暖泉古镇。暖泉古镇位于蔚县的最西端,是一座无比安逸的边缘小镇。走进暖泉古镇  暖泉古镇里有西古堡、北官堡、中小堡三座古堡;还有暖泉书院、华严寺等名胜古迹。西古堡是暖泉古镇的精髓。它是三座古堡中最大的一座,建于明嘉靖年间。清顺治年间又在南北城门外增建两座瓮城。  来到西古堡南瓮城,发现券门上镶着
日落时分的海神通信与市政厅钟楼。圣玛丽亚教堂与皇家礼拜堂。金门与皇家大道。  格但斯克,波兰北部的海边城市。历史上跌宕起伏,这里一度富甲波罗的海,也曾经是东欧地区人口最多的城市;这里中世纪的气质格局和尼德兰风格的建筑很容易让人一眼着迷。  格但斯克,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地方之一,被誉为“波罗的海的明珠”。城市形成于10世纪,在中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是波罗的海地区十分重要的航运和贸易中心。18世纪,
上等的东西不见得热闹、好看,但绝对用心。比如婆婆做的饭,那些家常菜肴让生活现出了本色的滋味:餐桌上盘盆错落有致,切成细丝的紫甘蓝、闪着光泽的土豆丝、绿格盈盈的毛豆米夹杂几缕红辣椒,让人见一眼就垂涎欲滴的红烧排骨正腾腾地冒着热气。还有锅里饭后待用的冬瓜肉丸汤,是儿子的最爱。我婆婆是个精细之人,虽没念过书,对于日常却能打理出一套独有的品质。单就每一餐的饭菜,从买、秤、拣、切、烧制,环环节节都不马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