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图记——兼说陕北民间文化

来源 :陕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ua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生活和艺术做过许多努力后,我发现根本无法对自己的几乎所有的事情做出什么计划和安排,但这样的计划、安排我一直是愿意去做的。
  当时间行过大地,而至陕北的时候,一切都显得有如陷落一般的迷失。这里有许多无名的山,还有一条河叫无定河。在黄河以东的山西,在洛水以南的关中,那些常常看上去无比真实的故事以及关于这些故事的真实表达一旦被放置于陕北,便可以虚化为传说,便可以抽象为符号。在这片土地里,人们似乎天生习惯于这样一种更加内在的、更为深远的表达。这种现象被这里的地貌、居住环境、建筑、民俗、民歌、民间美术等现象一再验证着。
  生我之地方在一片黄土深处,环顾左右原本就少有人烟,惟有去细读蓝天上的风云变幻和黄土中的生死交替。我年少时不知天外有天、不知山外有山的道理,也不知世界上有什么大的学问。一向身心宁静地居住于世界深处的父老乡亲,也时为木讷、时又聪明。我们不知什么叫不可能,我们的自信就是再大的天地大道理,也可以画成简单的有意味的符号,然后拿来成为我们的游戏图,我们于这些图形中跳跃着,出入着,在图形的结构里成长着我们的结构,就如同被这无尽的山水再一次孕育着。对于我的童年而言,学校就是一座有着更多伙伴的游乐场,所以现在被许多家长十分看重的读书、识字以及画画的出发点,因为那时这种实际意义的模糊不清,也就一直是模糊不清的,所以在我还没有准确把握那些文字和图画时,它们与我皆为有意味的游戏图。
  直到后来,直到我大学毕业来到这山外和天外的大千世界里,我才知道那些文字是文字,它有着固定的含义;而图画更是具有图画所要表现的具体对象!然而在他们之间竟然真的一直存在着那种半是文字半是图形的特殊符号,这使我获得了如同圣经里所言那样的一种自豪:神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神就造出空气,将空气以下的水、空气以上的水分开了,事就这样成了。”再后来我又知道这些符号并非仅仅是我所钟爱的游戏图,它们还大量存在于窑洞木门窗的装饰上,存在于彩色拼布的工艺中,存在于正月里闹秧歌时的路线图里;而且它还被雕成砖、石、木等雕刻,制成木版画,剪成剪纸,捏成面人,甚至照此图形和图形的意义去生活、劳作,去修窑造房。也是后来我才知道,在这些看似简单的符号里,蕴涵着人们无限尊崇的天地、阴阳、三才、四象、五行、八卦、九宫这些神圣的因素。人们要以此来召唤神秘的大自然力量;以此来与灵界沟通和对话;以此来祈祷吉祥和消灾灭难。从这种意义上看,它们也不是简单的符号,而是携带着咒语功效的符图。而这种符图在民间的存在就如同我们手心里的掌纹与我们,这大概是一种生长着的血脉,因为无法准确地图解这一切,于是一切也就变的十分神奇和难以琢磨。所以民间一切文化的、艺术的问题,我们都应该重新面对,而绝不能按照已有的、或者是事先设计好的框架和教条来考证和谈论它。也就是说不要离开这条河而谈论这条河,离开这片土地再去描述这片土地。
  就是这样的符图以及符图的理念,在我行走着的黄河两岸民间生活中,却是十分重要的生活和信仰之根本。这种符图之与我们正如民间艺术家笔下的图画一样,它们始终是枝叶相连,气息相通的,是我们与生具来的我们的羽翼和毛发。我们正是在这符图的空间里生长起来的,它们是民间精神和信仰有迹可寻的指引;是寂寞辽阔的乡村的黑暗里人神间对话的语言;是民间文化艺术的根本形态和形意曲谱;是人们的心象和身印;是人文艺术的样式和通达未来的途径。
  黄河流域的民间剪纸是比篆刻更加丰富和深入地表达了阴阳互为成形的一种符图文化形态,而绝不是那种故作扭捏的装饰绘画式的所谓剪纸。符图的构成,一种见与形态,如十字的交叉就象征着阴阳的交合;另一种是通过形体和形体所依附、所对应的阴形而共同构成的阴阳结构,比如在陕北人的观念里,黄土高原那些沟壑间就切合着与天空一体的与山相对应的阴形。这便是人们生存和创造的法则,因此才有那么多与生命难以割舍的符图,因此才有这里人们崇天敬地的信仰。为了能更加准确地探讨这种意义,我们必须了解和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和探询他们的精神空间,而不要因为一个所谓迷信的概念而生怕打开来面对这一切。五行观念中有相生相克之说,这也是符图常见的构成法则。相生即为相通的状态;相克即遇到了阻隔,然而这多半不是在说走路,而是对生命途径的形容。生命在人们看来,远不是短短的一生,一生仅为他们“天地十八层”这种大境界里的一个空间。所以许多神秘的符图正揭示着那种复杂而立体的生命途径,它不仅仅是现实的,不仅仅是此生的,是许多生命在多维空间里死往生还、周而复始的绵绵途径。只有当人类美好的愿望与天地相通时,才能显现出这些符图之阴的深远与宁静;只有在符图宁静的内心,才能显现出符图之阳升华了的生命,提炼过的形体。
  符图的真正显现仍然是朴实的,人们为此付出的努力也是屡见不鲜的。体现在符图与民间生活,符图与民间文化,符图与民间艺术家之间那种形与影的关系常常令我们惊喜不已!尽管天人合一的大成在庙堂里往往难以如愿,但在民间那些毫无防备和毫无妄念的人们中间,却时有发生。在这里,这种结果不是自我的选择,却是命运的逼迫!这种机缘是缘于孤独,缘于灾难,缘于割舍,或者还缘于她所拥有的自然阴象。因此我在这条大河的两岸继续行走着,在这片山水的心背间穿行着,去寻访那些仅存的迹像并尽量准确和可视地将它们隐匿于文字和图画之间,隐匿于黄河的心背之间,隐匿于身体和灵魂之间的面目显形化色呈给大家。民间有一迷信的道法:就是在具体的施行巫术或者是替人治病时,因为难将那虚无缥缈中的一缕魂魄拿起来示于人前,便用剪刀剪出一个麻纸小人,据说这样就可以盛放那灵魂了,而那纸人在这时就是那个虚无中的灵魂,也是一件特别的容器;还有一种道法就是凌空画符,即在天地的中空里伸手画一道符图,使得那种虚无在瞬间便可以成为一种具体的事物。然而,且不管它迷信不迷信,我注意到这种道法的实施过程里,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空间!关键是一切真实和虚幻的行为都是之与这个空间的行为,死亡因此而重生,生命因此而消失和隐匿。从这种记忆开始,神所创造的诸水之间的空气便成为我的无限疆域,我在诸水之侧的行走也至此变得十分真实和有意义。我虔诚地记录着,也亲身验证着。
  
  郭庆丰研究陕北文化艺术的主要著作
  2000年1月《阳歌阳图》由台湾汉声出版社出版
  2003年8月《黄河的衣裳》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6年6月《纸人记》由上海三联出版社出版
  2008年《符图记》由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并在《汉声》、《艺术世界》、《美术研究》、《雕塑》、《延安文学》等国内外重点期刊发表论文十多篇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女性与自然的共同境遇,生态女性主义对西方传统哲学的统治逻辑的批判,基于其背后根源的探讨,进而对自由派的非批判性的平等二元论,激进派的彻底逆转二元论,深层生态认为的人与自然同一性都一一进行了深层反思。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体身份构建;非等级化差异;非二元论  [中图分类号] I20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4649(2020)04-0043-04 
期刊
老高退休那天,全局领导和干事都陪他拍了留念照,然后又在市里最豪华、最高档次的“聚贤阁”设宴举行欢送仪式。席间新任局长致了欢送词,大意是老局长光荣退休了,可以回家尽享天伦之乐、欢度晚年了……后面的话,老高一句也没听进去,尽管新任局长把他吹捧了一番,尽管大家情绪很是热烈,尽管欢送仪式特别隆重,老高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反而觉得这场面很凄凉、很悲壮,他很想哭,很想大哭一场……  第二天早上,老高仍然7点准
期刊
我爱泥土,爱泥土之上生长着的青草,特别是故乡山野水畔那青草。这份情,影响了我的做人与处世的方式。初中毕业,刚上榆林师范学校的时候,我就将父母从黄土坷垃里刨出、寄来让我买饭票的汗水钱,买了惠特曼的《草叶集》。从那时起,我的精神世界,到处弥漫着青草的气息。  故乡是黄河岸边一个只有二三十户人家的小山村,那时,石坡、草林,就是我们的幼儿园,放牛割草,是我整个童年的记忆。  第一棵从大地上探出脑袋来的草,
期刊
黑龙庙·西云寺  一  闯碛汉漂流血泪衣衫  碛里下去了  艄公死了不用埋  船泥糊子就是他们的棺椁  贫富亏盈贵贱生死  朝香打卦    二  飞檐斗拱倚倨着黑龙的传说  以信仰的权威和名片  庇护三里仄街  帐房的笔砚汤清水利  镖局的拳戟保驾护航  四季生意  日进斗金    三  登高摘云  河声岳色  铿铿锵锵的《打金枝》  宇池如瓮  隔岸不出戏钱  泣笑十里相闻  九曲黄河第一镇  
期刊
来榆林时日不长,我自忖自己不了解榆林,阅读不懂这块有趣的地域。曾有一外地朋友来榆,我设宴招待,朋友当然是屈指可数的能人,我人穷,便拿榆林的家常小吃款待,一顿饭不足百元,且加酒水。朋友说榆林的饭实在、味美、价廉。吃过榆林如数家珍的几道小吃以后,我便带朋友到处“闲转”。没有车,便一头钻进了榆林的老巷子,从这爿出来再从那爿进去,甚至在路过大街的时候,我也是简单地一语道过:这是新修的玩意儿。朋友在榆林逗留
期刊
王小波曾写过一部书,名叫《沉默的大多数》,他的意思是说,中国的老百姓是最善于忍耐的一群,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专制、集权、奴役、压榨、欺骗、谎言、敲诈、勒索、贪污、腐败……大多数人总是非常优雅地保持着“沉默”。实在忍无可忍的时候,才逼上梁山,起义、革命、造反,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呐喊。于是,中国自秦始皇以来,两千二百多年的文化,就始终处于这样一种周而复始的循环之中。按已故中国思想家李慎之先生的话说,中国
期刊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蓝。榆林地方地处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的交界处,黄河流经府谷、神木、佳县、吴堡、绥德和清涧六个县。被奉为中华民族始祖的黄帝的衣冠冢就在榆林以南的延安黄陵县桥山之上。从很早的时候起,这块土地上就有了人类的足迹。  1981年以来,地质工作者对我国大型煤田——神府煤田的大规模地质勘探证明,全区沿黄河以西从府谷墙头至清涧贺家畔,西达宁夏、甘肃省界,南接延安地区
期刊
首届陕西音乐奖器乐比赛榆林赛区预赛于5月17日至18日隆重举行。  参加此次比赛的选手是各县(区)一年一度考级晋升和经专业教师培训选送上来的共117人。比赛器乐有钢琴、电子琴、小提琴、单簧管、二胡、古筝、唢呐等。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組、少年组、少儿组、幼儿组等。此次比赛的评委由我市专业音乐知名人士组成,榆阳区公证处人员现场监督公证。经过初赛复赛,李琳、刘逸敏、张倩文、贺沸沸、张腊、贾宏、杨欣怡荣获钢琴
期刊
本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是2008年“西北电力文学丛书”其中的一本。共分“摄影手记”、“采访手记”、“人生苦旅”和“母校纪事”四个部分,叙写了作者从事新聞工作以来的心路历程和在母校求学四年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精选了作者的摄影作品44幅、文字约17万字、漫画作品155幅(其中101幅以“毛毛虫”为主体形象的原创漫画是作者专门给《母校纪事》所绘),全书亦文、亦图、亦漫,图文交相辉映。本书出版后
期刊
北国气象,高原莽莽。沟壑粲然,丘陵沧桑。黄河蜿蜒,峡胆豪肠;无定穿索,夺奇揽胜;秀延舒流,情柔义长。魁星楼高,山为笔架;叠嶂层峦一涧开,枣实凝丹映彩霞。清涧,就这样活脱脱走了出来,成了别样的风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成就了伟人的绝唱!  青石铺涧床,清泉润梓桑。清风从此来,清韵自绵长。难怪乎天子赐青城,清涧多灵性!  青澗载清流,青青的石头会歌唱。清涧石板装点了民谣,石板巷里道情悠扬。碗碗腔嫌软,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