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渗透数学模型的构建 提高低年级教学实效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j3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无论站在大学的视野、中学的视野、还是小学的视野、又或者低年级孩子的视野,数学建模的本质,正在于它更突出地表现了原始问题的分析、假设、抽象的数学加工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建模,就是不断让学生经历从具体事例或现实原型出发逐步抽象、概括建立起某种模型,从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感受,提升数学学习能力。本文试从三个教学片段来尝试说明如何在低年级课堂中建立数学模型。
  关键词:方法模型 结构模型 概念模型
  中图分类号:G623.5
  有个相声这么评判解决问题中的工程问题:
  甲:你说小学六年级,你弄那么难的功课干吗?问:说一大水池子,大水池子要灌水。要是开灌水管儿的话,十五个小时给弄满了;要开那个排水管的话呀,二十四个小时排完。问俩管子一起开,几小时灌满?你这不吃饱了撑的吗?
  乙:怎么啦?
  甲:国家水那么紧张,你灌水放那排水管子干什么呀?
  确实有人质疑:日常生活中,有谁会同时打开进水管和出水管呢?其实用一种模型的观念来审视:家庭的收入和支出、地铁站人们的进出站检票问题不就和水池的进水出水是同一个模型吗?情境、素材只是表面的,模型才是最为根本的。
  数学建模是构建数学模型并用它解决问题这一过程的简称。正如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其实,数学建模及教学研究在大学开展得较多,在中学中开展数学建模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小学阶段来研究数学建模是否可行?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课堂中,如何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我们面临很多挑战。
  我以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建模,就是不断让学生经历从具体事例或现实原型出发逐步抽象、概括建立起某种模型,从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感受,提升数学学习能力。本文试从三个教学片段来尝试说明如何在低年级课堂中建立数学模型。
  一、在举例中建立方法模型
  【教学片断】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比较数的大小》
  1、探究十位不同的两位数如何比大小。
  师;你知道46和37,谁比较大吗?
  生:46>37
  师:你是怎么比的呢?
  生:46里面有4个十,37里面只有3个十,所以46大于37。
  师:说的真好。这是四十多(课件:4□),这是三十多(课件:3□)你知道谁大吗?
  生:4□>3□
  师: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生:42>39
  生:41>36
  师:能不能举出一个例子4□不是大于3□?为什么?
  师:那你还知道四十多还大于几十多吗?(课件:4□〉□□)
  生:四十多大于二十多,一十多。
  师:真聪明,你还能想到什么?几十多也大于三十多呢?(课件:□□〉3□)。
  生:只要十位比三大就行了。
  师:你终于发现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了。
  在这个片断中,教师并没有文本刻板地揭示:“比较两位数的大小,十位上大的那个数比较大”,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比较,不断地抽象,进行了具体层面上的举例验证,为以后三位数、多位数的比较数的大小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渗透了初步的数学建模思想。举例的过程是去取值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是学生经验与积累的过程,是学生思维从无序到有序、有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逐步数学化的过程,是建构比较方法的过程,是建模的过程。
  尤为值得称赞的是,这个建模过程相当自然,也甚为贴切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由具体、形象的实例开始,不断地将实例的范围扩大,建立了适合一年级学生理解的方法模型。这种模型没有文本化,没有符号化,而是感性的,同时也是有一定的概括性。
  二、在操作中建立关系模型
  【教学片断】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 《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
  1、学生通过观察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小英摆了11个花片,小华比小英多摆3个,小华摆了多少个花片?
  师:不如我们也来像他们一样摆一摆花片吧。先想一想你准备先摆谁?小华的花片你准备怎么摆?
  生操作后汇报。
  师:你先摆谁?怎么摆的?
  生:我先摆的是小英的。摆11个。
  师:那小华的是怎么摆的?
  生:先和小英摆一样多,再摆三个。
  师动画演示
  师:小华摆了多少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数的。
  生2:可以从11接着数下去。
  生3:我是列式计算的:11+3=14(个)
  师:为什么用11+3=14?
  生:小华比小英多三个,要先和小英摆一样多,再摆三个,所以小华摆了14个花片。
  2、师:如果小方比小英多摆4个,小方应该怎么摆?要摆多少个呢?
  生:11+4=15(个)
  师:怎么想的?
  生:小华比小英多4个,要先和小英摆一样多,再加上4个,所以小华摆了15个花片。
  3、师:小丽比小英多摆8个,你能不摆花片,说一说小丽的花片应该怎么摆?怎么算小丽摆的个数?
  同桌讨论后汇报。
  4、师:小伟比小英多摆★个,小伟怎么摆的?你能用式子表示小伟摆了多少个吗?
  这节课中操作分为以下几个层次:操作的第一层次,理解谁是比较的标准以及通过操作直观呈现对“小华比小英多摆3个”的意思,体会小华画片的个数是与两部分组成的。第二层次,进一步感知积累类似经验。第三层次,摆脱直观,利用表象思维。第四层次,抽象出关系,建立模型。   通过“小华多的个数”、“小方的个数”等不同变式的呈现,使学生初步感知比一个数多几的 “模型”,虽然问题的情境在变化,但问题的本质----数量之间的结构关系是不变的。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求比一个数多几及其解题策略体系“就用这个数加几”,初步建构数学模型。引导学生不停变换题型,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的内省、自悟中得到提升,自主建构比一个数多几的关系模型也便水到渠成了。
  三、在比较中建立概念模型
  【教学片断】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
  1、 分4个苹果
  师:(出示课件)
  把一盘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盘苹果的几分之几?
  生:
  师:盘子里几个苹果还不知道呢,你们为什么都认为每份是这一盘的 ?
  生:因为是把这盘苹果平均分成了2份,每一份就是这盘苹果的 。
  师:想知道盘子里几个苹果吗?出示课件并填空。
  2、分6个苹果和分12个苹果
  第二次分6个苹果与第一次分4个苹果的处理方法相同,教师采取先不出示苹果的个数,用遮挡的方法加强一盘苹果整体性,得出“每份是一盘苹果的 ”结论之后再掀开幕布,进一步积累类似经验。
  第三次分苹果则采取是直接出示12个,让学生平均分成两份,学生已有初步模型,不再遮挡也能将一盘苹果看成一个整体,得出“每份是一盘苹果的 ”。
  3、3幅图集中呈现,在比较中求同存异,建立 的分数模型
  师:刚才我们分了3盘苹果,这3盘苹果的个数一样吗?
  生:一盘4个,一盘6个,一盘12个,不一样。
  师:平均分后每份的个数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每盘苹果的总数不同,每份个数也不一样,为什么每份苹果都可以用 来表示呢?
  生:它们都被平均分成了2份,只要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们的 。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教学,教师并没有在一个例题上停住脚步,而是一次列举了三盘不同个数的苹果,分别是4个,6个,12个,这是在“存异”,在多个不同的案例中逐步清晰抽象出学生对二分之一的认识,但是精彩之处是最后的"求同",为什么他们都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这个问题去除了二分之一所有非本质特征,保留了其本质特征:平均分成2份,从而建立了 这个分数的模型:只要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们的二分之一。
  这个模型的建立过程,这里我们没有给分数下定义,而是结合具体的例子,通过比较,在求同存异中让学生对 这个分数有一个新的认识,有了这样的理解,不光是在对 这个具体分数的层面上的认识,也是能够轻而易举推及对其他分数的认识的。
  如上所述,数学建模的本质,在于它更突出地表现了原始问题的分析、假设、抽象的数学加工过程。从现实生活或者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是建立模型的出发点;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是建立模型的过程;求出模型的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是求解模型的过程。
  低年级建模的尝试,让我们看到了数学的抽象美,感受到数学的深刻,学生从小就收到“数学化”的熏陶。不仅仅如此,学生在探索、获得数学模型的过程中,也同时获得了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程序与方法,而这对学生的发展来说,其意义远大于仅仅获得某些数学知识。因为这不仅促进了孩子数学眼光、数学意识和数学素养的提升,关键还促进了一种数学品质的提升。
  只有如此,数学才能深刻而持久地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其他文献
摘要:政治课教师在教学模式上要突破以往的“三个中心”和“两个凡是”,教学既要师生参与又要双向交流,让共性划一教育成为个性舒展教育。  关键词:创设情景;学生自学;课堂讨论;讲练结合  中图分类号:[G40-012.9]  现代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所看到的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多数学生渴望了解社会,希望通过政治课的学习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始体重为266.9±0.6 g的草鱼分别饲喂含胆碱水平为197、385、770、1082、1436、1795 mg/kg的饲粮,试验周期为八周,以研究胆碱对草鱼生长性能、肉品质、鳃免疫功能的影响,并
【摘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品德与社会课教材内容丰富、实践性强、富有启发性的特点和小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征,论述了教师应如何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兴趣,上好思想品德与社会课。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40-012.9]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常识教育
内容提要:珍爱生命,是第一位的。一个人降临到人世,就是一个应该被珍爱,也应该自爱的鲜活的生命,无论家境是贫是富,只要有爱,有家,有三餐的供给,就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像小苗,只要有阳光、雨露和土壤,破土而出是必然的,无需拔苗助长,无需盖华丽的大棚,风雨是他们必须经历的,也是能够抗衡的。本文就我自己在多年教学中的感受谈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
中图分类号:G42  进入21世纪的中国教育,归根到底是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人的问题,而“责任意识”则是现代文明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  中国历来重视对年轻一代的责任教育。中国很早就把教育的目标确立为“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孔子的“当仁不让”,孟子的“舍我其谁”,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仅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信仰,更是他们崇高历史使命感的人生实践。尤其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些思想败坏、道德沦丧等社会问题,连校园这片净土也受到了冲击。读书无用论、金钱万能论等造成了中学生许多直觉上的错误认识,加上社会上不良分子的教唆和勾引及家庭教育跟不上,很多中学生形成了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希望,也是抵制现在社会中道德沦丧的重要力量,因此德育教育对于现代学生
【摘要】愉快教学就是兴趣教学,就是快乐教学,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在愉快中获得知识,锻炼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一、建立平等、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二、营造民主、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三、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重视学生活动,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五、善于运用多媒体、视听并茂,趣化教学气氛。六、教师选取的材料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教育面向的群体是全体的学生,教师应该致力于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品德素养的提高上,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加偏爱学习成绩良好、品德优良的学生,对于那些学习成绩较差、在品德素质上表现有瑕疵的学生经常被教师所忽略。如此一来,学校育人的根本目标就难以实现,教师也没有履行转化双差生的职责,如果在校期间学生的不良品行不能加以更正,那么更不要期望其以后在社会上能够品行端正了。  关键字  双差生
中图分类号:G42  教育转化差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难点。凡是差生,历来皆让家长操心,老师费心,社会担心。因此,转化差生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关注。许多同仁也为此付出了不少心血。本人在转化差生方面也花去了不少时间及精力。我认为转化差生要爱与严双管齐下,用心去感化,用严肃的纪律去约束。  一、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已的工作。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琐的,责任大且费气力的工作。要做一个称职的班主任,就应该做好差生的
摘要:一直以来赏识教育已成为一种教育思想,更是常摆案头信手拈来的一种教育方式。而我列举的是现实中的廉价表扬、偏激表扬、夸张表扬、频繁表扬、低层次表扬等几种错误的表扬形式。我们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表扬要有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赏识教育;错误表扬;原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知道,当学生成绩较差或犯了错误时,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