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拳击教学训练中科学合理的安排体育游戏,对于拳击的教学训练是起作用的。通过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游戏教学训练方法,会培养拳击运动员对教学训练内容的兴趣,提高运动员训练情绪,激活训练场上的气氛,丰富教学训练内容。根据教学训练的需要,确定教学训练的目的,针对拳击专项和身体素质安排一些游戏。体育游戏必须与教学训练的内容、任务有紧密的联系,能不断提高教学训练质量和效果,加强拳击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提高专项能力,体育游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体育游戏 拳击 教学训练
一、体育游戏方法在拳击专项教学训练中的意义
拳击运动员的素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出拳力度和抗击打能力、移动速度和出拳时机、出拳速度和连续能力及准确性。每一种专项素质都建立在一项基本素质之上。基本素质的强弱,决定了相应的专项素质能力的优劣。专项训练的作用就是将基本素质转化为相应的专项素质。针对这些专项素质的训练,不能只靠单调枯燥的传统训练手段和方法,在训练中间穿插进多种多样的体育游戏项目,才能更好地达到拳击教学训练效果。
二、体育游戏方法在拳击专项教学训练中的应用及作用
(一)在拳击专项教学训练中,有很多种起作用的体育游戏方法。这些方法一般包含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要素。与拳击专项教学训练要求相接近,有直接联系的:1.力量类:拳击是需要力量来进行进攻、防守和移动的。在增强拳击运动员的身体上、下肢和躯干的力量,就有很多的游戏方法,如:角力、推小车、负重跑、抱人跑、扔石子等游戏方法;推大石、推、接或传递实心球就是利用身体腰、膝、胯关节的转动配合加上肩臂发力将球抛出,而传递实心球就要进行上下左右转体及胯部的传递,以此达到对于拳击的快速转动幅度和准确归位发力要求;2.速度类: 跳绳,手的快速摇绳和脚下快速的过绳,直接影响到拳击手的脚步移动能力。梨球的变化击打:要求运动员对节奏的掌握,轻重的结合,距离的控制,手眼的快速配合的把握;3.耐力类: 接力跑、林中越野跑:对外界新鲜环境的刺激分散运动员的对于专项的注意力,提高兴奋性,让他们感到很有兴趣。在此练习方法中可使运动员在不规则和不确定的情况下迅速绕行,寻找新的路径同时也有突然启动、变向及脚步的移动和滑步;4.灵敏类:灵敏素质主要是在多组合、高难度、技术性强的运动中得到发展。侧向移动触地、拣手套:提高运动员的空间感觉及应变能力与距离的控制。脚步快速的前、后、左、右滑步移动,根据仍手套的人的习惯和超前的分析判断能力,来进行下一次接手套的适时迎合。如,拳台的滚翻:对于拳击运动员的平衡和抗击打都有直接的用处。抓头闪避法:作用类似于下潜和侧向闪躲的防守方法。假动作练习,根据对方对于你出拳或身体细微的动作,来做出瞬时反应判断,相应做出动作,自己的动作达到迷惑对方的目的,让对方预测不到你的动作的真实目的和意图。“橄榄球”的游戏:游戏中含有身体急停、转身,躲闪动作等都属于机动、应变制约机制和相关运动能力的训练内容。擂台上蒙眼抓人:可以提高运动员对于拳击台空间感的认识,在迅速的移动和对外界刺激的快速反应同时,做出瞬间的判断及相对应措施,结合自己的滑步和移动来抓住对方;5.柔韧类:坐姿出拳,在下肢没有支撑的情况下,要求拳击手连续挥出拳头的同时,掌握身体平衡和腰部的活动能力,对腿部韧带有很高的要求,在练习的同时也加强了肌肉韧带的弹性和韧性。
(二)辅助性的体育游戏在拳击教学训练中的作用。各种球类的游戏作为拳击的辅助练习方式,对运动员的综合能力提高,起着积极的补充作用。例如:篮球运动是集,跑、跳、投于一身的集体对抗性项目。篮球运动中的基本技术组合、串连练习,可促进力量、速度、耐力、弹跳、灵敏等运动素质的发展。在玩篮球中运用娴熟的运球、巧妙的传球、准确的投篮、机智的拼抢和对抗变换,带给参与者愉悦与满足。这样的体育游戏安排,转变了训练场所、变换教学训练方式。拳击运动员也能通过此运动提高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也能培养拼博的进取精神, 能培养机智、果断、沉着等心理品质和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良好作风。从中可见很多体育运动项目,可以选择作为拳击运动员的游戏项目,成为拳击教学训练补充的方式。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1.在拳击教学训练中合理运用体育游戏,能充分发挥出体育游戏的特性,满足拳击教学训练的需要,有着实际应用价值;2.体育游戏是在拳击教学训练中安排和运用,是发展专项素质、专项能力的重要手段;3.体育游戏在拳击教学训练中的加入,是拳击教学训练的组成部分,是不能替缺少和替代的。
(二)建议
1.体育游戏在拳击教学训练中,要合理地安排游戏内容。作为拳击教练员,并应紧密结合拳击教学训练内容,进行游戏安排,以期提高教学训练质量;2.体育游戏在拳击教学训练中,充分调动出运动员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拳击运动员能在游戏的过程中,在“玩”中“乐”,在“乐”中“学”,在“学”中“得”;3.可以借用其他体育项目作为游戏的训练方法,作为拳击教学训练的辅助手段,运用在教学训练的准备活动、整理放松活动中,为拳击教学训练服务。
参考文献:
[1] 于德顺,高谊.拳击[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5:55-181.
[2] 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216-247.
[3] 王德新,樊庆敏.现代拳击运动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8.1.
[4] 陈钧,杨铁黎.体育教学中游戏运用的方法与技巧[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 体育游戏 拳击 教学训练
一、体育游戏方法在拳击专项教学训练中的意义
拳击运动员的素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出拳力度和抗击打能力、移动速度和出拳时机、出拳速度和连续能力及准确性。每一种专项素质都建立在一项基本素质之上。基本素质的强弱,决定了相应的专项素质能力的优劣。专项训练的作用就是将基本素质转化为相应的专项素质。针对这些专项素质的训练,不能只靠单调枯燥的传统训练手段和方法,在训练中间穿插进多种多样的体育游戏项目,才能更好地达到拳击教学训练效果。
二、体育游戏方法在拳击专项教学训练中的应用及作用
(一)在拳击专项教学训练中,有很多种起作用的体育游戏方法。这些方法一般包含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要素。与拳击专项教学训练要求相接近,有直接联系的:1.力量类:拳击是需要力量来进行进攻、防守和移动的。在增强拳击运动员的身体上、下肢和躯干的力量,就有很多的游戏方法,如:角力、推小车、负重跑、抱人跑、扔石子等游戏方法;推大石、推、接或传递实心球就是利用身体腰、膝、胯关节的转动配合加上肩臂发力将球抛出,而传递实心球就要进行上下左右转体及胯部的传递,以此达到对于拳击的快速转动幅度和准确归位发力要求;2.速度类: 跳绳,手的快速摇绳和脚下快速的过绳,直接影响到拳击手的脚步移动能力。梨球的变化击打:要求运动员对节奏的掌握,轻重的结合,距离的控制,手眼的快速配合的把握;3.耐力类: 接力跑、林中越野跑:对外界新鲜环境的刺激分散运动员的对于专项的注意力,提高兴奋性,让他们感到很有兴趣。在此练习方法中可使运动员在不规则和不确定的情况下迅速绕行,寻找新的路径同时也有突然启动、变向及脚步的移动和滑步;4.灵敏类:灵敏素质主要是在多组合、高难度、技术性强的运动中得到发展。侧向移动触地、拣手套:提高运动员的空间感觉及应变能力与距离的控制。脚步快速的前、后、左、右滑步移动,根据仍手套的人的习惯和超前的分析判断能力,来进行下一次接手套的适时迎合。如,拳台的滚翻:对于拳击运动员的平衡和抗击打都有直接的用处。抓头闪避法:作用类似于下潜和侧向闪躲的防守方法。假动作练习,根据对方对于你出拳或身体细微的动作,来做出瞬时反应判断,相应做出动作,自己的动作达到迷惑对方的目的,让对方预测不到你的动作的真实目的和意图。“橄榄球”的游戏:游戏中含有身体急停、转身,躲闪动作等都属于机动、应变制约机制和相关运动能力的训练内容。擂台上蒙眼抓人:可以提高运动员对于拳击台空间感的认识,在迅速的移动和对外界刺激的快速反应同时,做出瞬间的判断及相对应措施,结合自己的滑步和移动来抓住对方;5.柔韧类:坐姿出拳,在下肢没有支撑的情况下,要求拳击手连续挥出拳头的同时,掌握身体平衡和腰部的活动能力,对腿部韧带有很高的要求,在练习的同时也加强了肌肉韧带的弹性和韧性。
(二)辅助性的体育游戏在拳击教学训练中的作用。各种球类的游戏作为拳击的辅助练习方式,对运动员的综合能力提高,起着积极的补充作用。例如:篮球运动是集,跑、跳、投于一身的集体对抗性项目。篮球运动中的基本技术组合、串连练习,可促进力量、速度、耐力、弹跳、灵敏等运动素质的发展。在玩篮球中运用娴熟的运球、巧妙的传球、准确的投篮、机智的拼抢和对抗变换,带给参与者愉悦与满足。这样的体育游戏安排,转变了训练场所、变换教学训练方式。拳击运动员也能通过此运动提高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也能培养拼博的进取精神, 能培养机智、果断、沉着等心理品质和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良好作风。从中可见很多体育运动项目,可以选择作为拳击运动员的游戏项目,成为拳击教学训练补充的方式。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1.在拳击教学训练中合理运用体育游戏,能充分发挥出体育游戏的特性,满足拳击教学训练的需要,有着实际应用价值;2.体育游戏是在拳击教学训练中安排和运用,是发展专项素质、专项能力的重要手段;3.体育游戏在拳击教学训练中的加入,是拳击教学训练的组成部分,是不能替缺少和替代的。
(二)建议
1.体育游戏在拳击教学训练中,要合理地安排游戏内容。作为拳击教练员,并应紧密结合拳击教学训练内容,进行游戏安排,以期提高教学训练质量;2.体育游戏在拳击教学训练中,充分调动出运动员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拳击运动员能在游戏的过程中,在“玩”中“乐”,在“乐”中“学”,在“学”中“得”;3.可以借用其他体育项目作为游戏的训练方法,作为拳击教学训练的辅助手段,运用在教学训练的准备活动、整理放松活动中,为拳击教学训练服务。
参考文献:
[1] 于德顺,高谊.拳击[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5:55-181.
[2] 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216-247.
[3] 王德新,樊庆敏.现代拳击运动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8.1.
[4] 陈钧,杨铁黎.体育教学中游戏运用的方法与技巧[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