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

来源 :当代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enx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气给人带来的变化真是奇妙,于我这样一个本就多愁善感的人更是深重。心情的转变,从秋光一照的那刻就开始了,在夏秋交替的时候,雨带来的变化是如此微妙神奇!
  连日多阴,似乎是连眉毛上也能长出苔来。整理文档,偶然翻出初国卿先生的散文集《不素餐兮》。第一次知道初国卿先生已是很多年前,那时初习写作,偶然从网上读到那篇《听雨》,爱不释手。几日后,竟得到先生文集《不素餐兮》,其中就有这篇《听雨》。有评论说《听雨》清婉明丽,韵致可人,在诸多写听雨的作品中,可谓翘楚,将初国卿的《听雨》与季羡林的《听雨》、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誉为当代“听雨三篇”。
  想来中国的文人多是爱雨的,也总能从各种各样雨的滴答声中听出无尽的意味来。“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每读这些寄情于雨的诗词,总是被雨的温婉雅致、缠绵悱恻所折服。那种把雨的忧伤融于视觉、听觉、感觉的本领,更是把情人的愁思表达得入木三分。雨,一滴一滴落在树叶上的声音,竟仿佛有人在心上一锤一锤地敲,然后又一线一线相连,织成网,直把一颗孤独寂寞的灵魂都网到一片空朦里去了。而心就在这片空朦里婉转起来,和着一段舒缓的音乐。
  汪曾祺曾作《昆明的雨》,文中提到有朋友向其索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想来一个城市總有一个城市的特色,就像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性格一样,性格都有双重或多重,只有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才称其为特点,那也是区分自己不同于其他的地方。昆明的独特性是什么?四季如春美如画啊!四季如春离不开植物和雨的滋润。他略微想想,遂画一幅:右上角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要想表现空气的湿润及良好程度,当然非菌子莫属。先生做人有趣,为文有趣,作画亦如此诗意。但更诗意的是题字:“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又说,很想念昆明的雨。可见,雨有时候是多么令人怀念。
  在江南,常把“春雨”形容成“杏花”,那景致真是再美不过。荷塘月下,小桥流水,再飞来几只野鹤,连那寒塘孤影,都是人间清丽宜人的美景。“碧瓦烟昏沈柳岸,红绡香润入梅天。”也许,正因了雨的这份洒脱,才使得江南也具有了一份诗人的才气与朦胧。“晚秋里,烟寂静,雨微凉。危亭好景,佳树修竹绕回塘。不用移舟酌酒,自有青山绿水,掩映似潇湘。”秋本多悲啊,而佳树修竹、危亭好景,无形中似乎让秋也少了许多寒凉。细雨里,一树一树的花开了,一树一树的花又落了。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着一袭白衣,撑一把油纸伞,在雨中怅行,那轻扣的足音里,又会衍生出怎样一段千古佳话?“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古人听雨,听出多少故事,而今人听雨,又听出了多少惆怅?
  或许,北方的秋天更需要一场雨的滋润,尽管繁华的城市每时每刻都有无数的清洁工在拂拭、清扫,却依旧有尘埃弥漫了窗外的景色。虽然是秋有些深了,万物都已不再生长,但是山色犹在,草木也还葱茏,林中红叶、庭前银杏不时飞舞着,让人想起掠过书窗的鸟影。这时候正该有场雨。我这样对自己说着,一面想着淅淅沥沥雨的声音,雨的飘逸,路的那头真就闻到了雨的气息。绿水无痕,因风皱面。青山不老,为雪白头。悄悄的一场秋雨,摇落几片秋叶,带走几缕秋光呢?美到极致的时候易引人伤感。而秋光也易引人怀恋与追思,那个落魄的秀才张继不就在一个孤寂的秋夜,读出了凄凉吗?
  人若如古人般能时时欣赏到大自然的妙趣真是优雅。雨过松林,沙沙过耳,涌现在眼前的,却是色彩缤纷的波涛。这声音远远地来自树林深处,扰得树枝轻微震颤,好像天际的松针是竖琴的弦,被这雨的手指震颤弹拨着,发出某种蕴含着神秘与魅力的节奏,从一个山谷回荡到另一个山谷。那意境真令人说不出的欢喜。
  雨虽可以看到,但文人雅士却多愿意听,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感受那份雨带来的别样情怀。各种各样的“听雨轩”也应景而生,初先生文中提到的“来今雨轩”,即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一处,在北京中山公园,那里是当时不少文艺界人士聚晤之处。“故交新知欢聚一堂”,亭中听雨,想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只是人若寥落,命运多舛,那自另当别论。
  吴冠中先生有一幅《紫藤·镜心》的水彩画,很具一番清幽雅致。画中取景便是中山公园“来今雨轩”茶座。画中紫藤牵爬盈架,繁花密如坠饰,下面茶座却冷冷清清。轩还是同样的轩,只是吴先生写此幅的背景时空已转变,我们便从中读出许多寥落的心境。文人以文字抒情,画家以画作写意,画中情韵与文人心境却总会气息相通。若画中换做三二知己正倾心畅谈,即便帘外有雨,入眼也是温馨。
  忽念起秋雨先生的话:文章的极致如老街疏桐,桐下旧座,座间闲谈,精致散漫。想到初国卿先生的《听雨》,感到深以为是。
  (方爱华,有散文选入《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散文百家十年精选》等文集。)
  编辑:刘亚荣
其他文献
职场曾风靡“ 什么挣钱做什么”。在这个行行出状元的新经济年代,含金量高、发展前景广阔的职业层出不穷。在《职业》杂志奉献给读者的年度盘点中,自然少不了最热门职业的盘点。而我们所定义的最热门职业即2007 年度人才需求量最大的、高薪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受职场人士追捧的职业。     项目管理师    上榜理由:项目管理师是我国近年来比较热门的职业,未来几年也仍将是受追捧的热门职业之一。据不完全统计
对王松涛女士的画作心慕已久。直到2016年松涛美术馆在北京房山开馆,我有幸参加了开馆仪式,同时参观欣赏了王松涛中国画作品展,才对松涛女士的画作有了系统的欣赏,那画作透达出来的“松涛雅歌”久久在耳边回荡,真是一场心灵的享受。  松涛女士是河北武安人,著名画家,不仅自己在中国山水画中不断探索,还培养了河北省美协主席祁海峰等子女成为著名画家。让人敬佩的是松涛女士一生执着于艺术,追求艺术的真善美,一生修炼
新春佳节,亲人团圆,朋友相聚,喜事来临,少不了举杯碰盏,放怀一饮。欢乐时刻的酒并非千杯不醉,真的喝高了你不妨试试以下方法解酒、救急。  1.牛奶醒酒法醉酒者可饮些牛奶,以便使蛋白凝固,保护胃黏膜,缓解对酒精的吸收。  2.甘蔗汁醒酒法 醉酒神志尚清醒者可自己嚼食甘蔗,严重者可榨出甘蔗汁灌服,能醒酒。  3.皮蛋醒酒法醉酒时,取1 ~2 只皮蛋,蘸醋服食,可以醒酒。  4.白菜醒酒法 将大白菜心切成
  
大部分人进入社会、参与工作以后,多多少少都会丢失对周遭自然世界的感知力。人,是一种社会性的智慧生物,也许能够忍耐孤独、忍受存在绝境,但总还是需要陪伴,跨越种族和物种的亲密关系亦能在某些孤独时刻赋予人存在的慰藉,甚或存在的意义。依靠动物去描述这种绝境中的“慰藉”,或者通过动物视角叙述生存处境的文学作品非常多,赵经纬的短篇小说《花鼠,花鼠》正是这一庞大谱系中新生的佳作。  花鼠,南方的朋友可能并不多见
晴朗李寒,原名李树冬,生于1970年10月。河北河间人。诗人,译者。获第二届闻一多诗歌奖、中国当代诗歌奖(2011-2012)翻译奖等。出版诗集《三色李》(合集)、《空寂·欢爱》和《秘密的手艺》。译诗集《俄罗斯当代女诗人诗选》《午夜的缪斯:阿赫玛托娃诗选》(一、二卷)等。翻译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著作《我还是想你,妈妈》。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白俄罗斯作家斯维特兰
康志刚,石家庄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北京文学》《芙蓉》《长江文艺》等发表小说及散文200万字,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作品与争鸣》等转载,并收入年度选本。曾连续两届获河北文艺振兴奖,多次获河北省作协优秀作品奖、《雨花》杂志优秀小说奖等奖项。  说起我与《当代人》的缘分,还要追溯到三十多年前的1980年。我当时在邢台沙河县武警中队服役,因为喜爱文学,这年夏天,
17 岁当老板打拼市场,18 岁步入大学读书,期间开了全国首家聊吧,月赢利万元。2003 年,正读大三的她休学开公司创业,一时间声名远播。  截至2007 年9 月,她用5 年时间赚取了500 万。从大学生到公司老总,26 岁的她靠什么赢得了成功人生?      爱也生意,败也生意    张美英从小就很有个性。上小学时,她跟着外公卖瓜子、花生,很会算细账。在学校,她常常“倒卖”铅笔、泡泡糖之类,同
Match Point,网球中的术语,指比赛中的赛末点。领先的球手只要拿下这一球就能赢下全局比赛;当然如果拿不下,比赛仍将继续而最终结果也许会完全不同。职场风云变幻,稍不留神已经物换星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犹豫、懈怠、喘气甚至一时脑子没有转过弯来的瞬间,晋升、加薪就会统统从鼻子底下溜走,而之前所有的辛苦努力都将白费。那么,究竟哪里才是决定职场输赢的那个Match Point 呢?    Matc
如果要找一个比喻来形容2008,不少职场人都会用“坐过山车”来形容今年的感受。爆发频率颇高的大事件不断突破着职场的心理承受底限,在大变动中,劳碌了一年的职场人会收获怎样的心情和成长?为此,知名人才媒体《职业》杂志特别联合搜狐就业频道推出“2008′年职场人成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近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成为对职场人最有启发的大事件,78.93%被调查者的风险意识得到了提升,58.27%的职场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