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模式 教会学生读懂文本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kxr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小学语文课该怎么教?这是当前部分小学教师的困惑。其实,语文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小学语文教学本身最具有特征的规律是什么?本人认为,小学语文教学要彻底扬弃应试教育的影响,要严格遵循教学本身的规律,构建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具体模式,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教学规律 小学语文课 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小学语文课该怎么教?这是当前部分小学教师的困惑。其实,语文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小学语文教学本身最具有特征的规律是什么?本人认为,一是教会学生“三读”,即读懂,读会,会读;二是构建“受益于课外”的教学模式。因而,小学语文教学要彻底扬弃应试教育的影响,要严格遵循教学本身的规律,构建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具体模式,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教授“三读”,让学生读懂文本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从小语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大纲规定的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方面看,完成“三读”对语文课堂教学来说意义重大。此外,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读”贯穿始终。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显而易见,培养学生的“读”的能力,作用多么重要。再者,但凡作文都离不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写”这三个要点,而“三读”恰好对应这三个要点,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而言,正符合作文规律。下面,笔者就对“三读”做一个粗略的介绍:
  一是读懂。语文课堂教学要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准确地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穷人》这一课,学生通过自读、默读等方式,不仅可以了解到课文写的是女主人公桑娜去探望生病的女邻居西蒙的过程,而且懂得善良的桑娜对不幸的西蒙的那种牵挂,那种同情,从而理解人物在特殊心情中的特殊行为。
  二是读会。语文课堂教学要以课堂为学生的“训练场”,让学生“体验”课文内容,从而真实地体会出文章的思维感情。像进行朗读训练,可以使学生在课文中的激昂处来个激昂,悲伤处来个悲伤,从而促使学生不仅仅感知外在的美,还能进入内心进行激荡情感的品味。鉴于小学生语文素养并未完全养成,教师可在课前有感情地范读,或播放课文录音教学磁带,唤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有助于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由学生试读,再组织学生来讨论交流,讨论试读是否正确流利,是否表达出了课文的思想感情等。
  三是会读。语文课堂教学要带领学生走一个来回。“来”就是上述的“读懂”“读会”,即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回”就是指导学生从思想内容又回到语言文字上来,知道课文是怎样表达这些内容的,即达到“会读”的程度,使学生从中学到作者是怎样立意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运用各种表现手法表达中心和体现写作意图的。如教学《观潮》,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通读全文,领会写法。①作者看海潮,是怎样观察的?课文为什么能给人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②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把“观潮”写得栩栩如生的?通过诵读欣赏、品味揣摩,使学生明白,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分别从形、影、声三个不同角度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从而给本人们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下来,学生才能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达到“会读”的境界。
  完成“读懂”“读会”“会读”这“三读”,从教学目的要求方面看,这就是语文科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然而,在应试教育的阴霾下,本人们的语文教学却始终徘徊在第一、二层次之中。
  二、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受益于课外
  课堂教学“得法”的多少,终归是“课堂”上的事,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充其量只是个典型的例子。语文科是一门工具性、应用性、人文性和教育性特强的社会学科。因此,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在社会中开拓语文学习、巩固的大后方,把知识建筑在这个广阔的“智力背景”上,构建起“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模式。
  一是上好语文活动课。语文活动课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延伸,但在应试教育下,许多教师忽略了这一点,将活动课当成一般的语文课来上,显然得不偿失。上好活动课,加强课外阅读指导,首先要把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其次,要激励学生自学语文书籍的兴趣,使每一个学生在语文世界里都有自己的生活。再次,创造条件促使学生参加语文的各种小组活动,在活动中读书,读书后又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的语文劳动。又或每周举行一次讲故事比赛,比赛谁的故事最有趣,最有教育意义。这样既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又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念。
  二是用好生活课堂。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它是运用和学习语言的大课堂。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必须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去参观、访问、观察、操作……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吸取和积累语文材料,丰富和充实自己的语文学习,如写《给抗洪抢险前线的一封信》等。可见,语文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的建立,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扎扎实实地“授之以渔”,并使之在课外得以真真正正地应用、巩固和延伸,这才能使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的轨道上健康地运转。
  此外,指导学生坚持天天写日记,对于学生学习、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想,有意义的人或事都可作为日记内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经常不懈地进行这样的听说读写训练,学生听能听得到重点,听得到头绪;说能清楚、完整表达意思;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写能做到内容具体,条理清楚,中心明确,发展了学生智力,提高了学生素质,能充分实现语文素质教育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批改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作业批改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着其他教学环节的有效性。教师如何把握作业批改中的一些亮点,切实有效的进行数学作业批改,提高教学质量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批改 创新  批改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新课程改革的热门课题是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数学教学改革包括作业批改的改革,批改作业是教学环节的一个
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区域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核心所在,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增强竞争力就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关键。本文正是以自主创新
【摘 要】对小学教学来说,习作教学成了语文教师头疼的一件事,而习作也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习作,师生付出了许多努力,却收获不大。笔者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结合教学经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 习作教学 对策  习作是表达学生思想活动和认识的一种表达形式,是人们敞开心扉表达内心世界的桥梁。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
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老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就是给他一把钥匙,他拿了这把钥匙能够自己开箱子,开门,到处去找东西。”为了让孩子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尝试在英语教学中开展提高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活动,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  一、开展“争奖状”行动,鼓励孩子自主学习英语的意愿  为了鼓励同学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本学期我采用“大家一起来争奖状”的
期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速公路企业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贡献巨大,经济发展对于高速公路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全国高速公路的总里程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与之对应的高速公路企业也在不
【摘 要】语文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生成的过程,人、言、言语实践演绎出来的生命气息是感悟式教学的本质特征。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对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本文从几个方面谈论了如何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效率 方法  什么是语文?什么是语文教育?这是在语文课程、语文教学层面之上的更为重要的概念。许多教师和专家的不同看法,形成了上个世纪语文教育界时常
【摘 要】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课的重点,必须要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为核心,积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使得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际,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对小学作文课课堂教学与写作训练的思考。  【关键词】作文 课堂教学 写作训练  一、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写作动机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综合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充分利用家乡的文化资源,就有利于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思想
期刊
【摘 要】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的现象常见于识字、写作或是阅读中,然而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其实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且效率不高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导致学生对语文产生厌烦心理,甚至会阻碍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训练 学习兴趣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的现象常见于识字、写作或是阅读中,认为似乎这
【摘 要】本文以一次教研活动上中的课堂教学为基础背景,对立面突出那些教学要素有感而发,思考和论述了如何才算是突出“语文味儿”了的一些教学探索。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语文味儿  对于语文的性质,教育界曾存在着迷惘,争议,最终由《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作了比较统一、权威的定义:“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即使是这样,在我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