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工艺对纳米贝氏体渗碳轴承钢表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来源 :机械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tim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渗碳纳米贝氏体轴承钢表层高碳成分组织与性能的演变规律还不是很清楚.设计一种高碳钢模拟G23Cr2Ni2Si1Mo纳米贝氏体渗碳轴承钢表层高碳成分,利用SEM、TEM、硬度和冲击等研究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随相变时间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试样在200℃贝氏体等温相变需要总时间为48 h.随着等温时间从0h延长到48 h,组织中的马氏体含量逐渐降低、贝氏体铁素体含量逐渐升高、残余奥氏体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等温12 h时含量最高38.5%.等温48h后,组织中贝氏体板条平均厚度为48 nm.随等温时间的延长,试验钢的硬度先降低后升高,在等温12 h有最小值58.1 HRC;冲击韧性值逐渐增大,在等温48h达到最大值96.0 J/cm2;抗压强度逐渐降低,断裂应变逐渐增大.该研究结果更清晰地展示了纳米贝氏体渗碳轴承钢表层组织与性能的变化规律,为其工艺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同时预测结构内部温度场和厚度对定量化评估油气管道等高温石化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有重要意义.采用增大初始时间和时间步,建立稳态传热条件下基于热/声耦合分析的超声同时测厚测温模型.采用超声回波法和热传导反问题分析方法相结合,将结构内部温度场的预测转化为等效热边界条件的反演和热传导正问题的计算问题,发展一种同时测量结构厚度和内部温度场的方法.研究表面,不仅避免了参数识别中输入信息不足带来的矩阵奇异问题,而且反映了波传播路径上由于温度不同所带来的声时累积特性,可有效提升稳态传热条件下超声同时测温测厚的准确性.试验验证
日本近代情报工作在其漫长的情报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实现了大破大立式的变革发展,其演变形式深刻,实战运用广泛,经历了由确立到发展,由兴盛到衰落的嬗变过程.日本近代情报工作的兴衰演变也见证了日本帝国主义由萌发到建立、由巅峰到衰亡的全过程,其演变轨迹也与日本侵略扩张进程契合相关.其在日本近代侵略战争中充当了罪恶的“帮凶”,并日益“畸”化发展,最终跌入破灭的深渊.对日本近代情报工作的嬗变过程详加考察,可以加深对这一段历史的理性认知与记忆.
期刊
转子在旋转过程中,转子上的各种激励力会通过轴承传递给基础,从而导致基础的振动。为了抑制多频传递力,提出一种基于跟踪滤波后轴颈位移和传递力误差信号的变步长神经网络算法。设计一种集电磁执行器与固定瓦滑动轴承于一体的混合支承结构,并建立其动力学模型。用有限元法建立多跨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传递力控制的基本原理,采用离散跟踪微分器和状态观测器分别解决位移信号夹杂白噪声不易微分和传感器与执行器不同位时执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党史工作的研究人员,笔者非常关注红色藏品信息和收集.最近,非常有幸、有缘从一位藏家手中得到滦东抗战的主要领导者之一的高敬之的一份手稿.这份手稿全部装入《星火燎原》编用稿袋中,稿题为《卢龙风暴》.稿袋边角处微有破损,袋纸整体已经泛黄,明显是纸张老化的岁月留痕.稿袋里面收入的有《卢龙风暴》初稿、作者对初稿的意见、作者审订稿、作者再审意见、编用稿5部分材料.这份手稿极为珍贵,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信息,是卢龙人民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真实记录和历史见证.
期刊
陕甘宁边区作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战的总后方,在创建发展进程中,积累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的丰富历史经验.其推行的节约运动,为解决边区财政困难、巩固红色政权直至抗战取得最终胜利提供了坚实保障.陕甘宁边区的节约运动,对于当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厉行节俭,反对奢靡浪费,树立良好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针对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弱导电性和异质多相结构特点,通过设计开发高分辨率涡流线圈探头结合空频域信号处理方法,实现对碳纤维复合材料板中10-6~10-3m细观尺寸范围内的纤维分布以及纤维缺失、褶皱和空隙过大等缺陷的涡流成像.主要从线圈探头耦合特性建模仿真和图像特征参数提取两个方面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电涡流细观尺度成像技术进行研究,建立分离式线圈探头耦合阻抗信号模型和点扩散函数数学模型,综合考虑这两方面影响因素设计一种自调零涡流探头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会师西北.对此,蒋介石恐慌不安,调集重兵到西北继续围堵红军,胡宗南部是“围剿”红军的主力.中共中央意识到“能否歼敌一部,制止敌人进攻,成了关系我党我军和陕甘宁根据地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1]1936年11月,红军综合分析战争形势之后,决定在山城堡地区与胡宗南部决战.11月21日至22日,红军与丁德隆师激战山城堡.学术界对该战役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如砺锋等对该战役进行的整体论述[2],雷兴鹤等关注其战略战术[1],杨奎松等分析其影响[2].但是对于战争细节
期刊
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中搅拌头与工件接触界面处的界面峰值温度对接头的组织与性能有决定性影响.研发界面温度测量系统,将热电偶置入搅拌头的轴肩底面和搅拌针侧面来分别监测两个接触界面的温度,信号采集、放大和处理等单元与搅拌头紧凑集成于一体,以蓝牙方式将温度数字信号以无线方式传输到计算机.通过AA6061-T6铝合金对接测温工艺试验,分析不同工艺条件对界面峰值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界面峰值温度随着转速的提高或焊速的下降而升高,且随着转速的提高升温幅度逐渐变缓,转速变化对温度的影响大于焊速的变化.搅拌头倾角对界面温度有一
乞师,是一种本国向他国请求军事援助的外交活动.[1]郭旭东先生提出:商代已有乞师的行为,但并没有像后世那样用“乞”字,而是用“令”字、“登”字,这样的表述有以大命小、以上命下的意味.[2]春秋历史,可以称之为争霸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乞师对大小国间的政治、军事博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春秋列国乞师的情况主要记载于《左传》,而《左传》中除明确用“乞师”一词记录这种军事外交活动外,鲁宣公十八年的“既而用晋师”、鲁成公十八年的“宋华元如晋告急”等未用“乞师”一词,但具有乞师性质.本文结合春秋时期的战争,对《左传》中
期刊
英阿马岛战争是二战后航母编队最后一次典型的攻防战,双方动用航母、核潜艇、飞鱼导弹等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以航母编队为作战力量核心,以岛屿进攻作战、海上封锁作战和反封锁作战为主要作战样式,开创了导弹视距外打击、编队远程防空作战等多种战术战法.英阿马岛战争已过去将近40年,时间久远,规模不大,但在战争史上影响深远,被视为现代多军兵种联合作战的雏形.研究英阿马岛战争中航母运用的经验教训,对提升航母作战体系在未来联合作战中的地位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的指导意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