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环境下地图综合结果自动评价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来源 :测绘科学 | 被引量 : 22次 | 上传用户:yy200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数字环境下地图综合的新含义和新任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讨论了地图自动综合的评价标准和综合指标 ,提出了一种大比例尺地图综合结果自动评价模型 ,并利用该模型开发了一个评价模块内置到深圳市规划国土局开发研制的地图综合软件 Auto Map中。此模块可对地图各种要素进行地图综合结果自动评价分析。最后利用深圳市 32幅要综合的 1∶ 10 0 0 0的地图对本文提出的模型和开发的模块进行了全面的实验研究。
其他文献
本文总结了数据调度的主要方法,分析了电子政务空间辅助决策的数据调度要求.结合电子政务试点项目实践提出了"混合型"数据调度结构框架与实现方法,利用服务器与客户器集成,支持服务器方式、客户端和服务器与客户器协同三种方式数据调度。
针对现有各种 GPS水准存在的缺陷 ,我们运用现代计算数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提出了一种新的 GPS水准 B样条最小二乘拟合法。通过对我国西南某地区的 GPS测量成果进行处理的具体结果可以看出 ,该方法是一种更适用于高精度 GPS水准的拟合方法
退耕还林是党和政府为改善我国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而实施的一项重大工程,投入大,周期长,各级政府党政领导人都很关注退耕后的实际成效。本文结合林业部门的具体退耕工作流程,介绍了对退耕还林工作进行精确监测的方法,提出了与具体退耕业务相结合的辅助决策应用、系统维护和数据更新模式,讨论了实现退耕精确监测的方法以及在政府辅助决策实际应用过程中的问题。
基于特征系统的特征分析法和条件数法是最为常用的诊断病态性的方法。本文试图就这两个方法的概念、区别与联系 ,以及存在的模糊认识进行研究和澄清。指出条件数法能够改进特征分析法存在的问题 ,但是又不能够完全取代它 ,并对条件数法应用于测量平差系统的病态性诊断作了有意义的探讨。最后给出了几点结论
利用 1998年和 2 0 0 0年南天山地区的区域性 GPS监测网的两期观测数据 ,并结合中亚天山地区的全球站数据 ,利用 GAMIT/ GL OBK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 ,首次获得了较为详尽和准确的南天山地区的地壳形变特征。并利用形变分析结果对天山地区的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据此对天山地区的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随着"数字地球"的提出,"数字省"、"数字城市"、"数字社区"的建设在不少地区开始设施,面对这样的一项系统工程,如何才能使它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政府领导决策,为国民经济建设,为老百姓服务提供帮助,本文结合"数字福建"的建设,从信息基础设施、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专题应用系统的建设,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系统运作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为其它地区数字区域的建设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三维遥感信息的快速获取和处理一直是遥感对地观测的目标之一。机载三维成像仪就是能够准实时地获取地面三维遥感信息的技术系统。在国家 86 3计划的支持下 ,经过原理样机和实验样机的研制及飞行实验 ,表明三维成像仪已经完全可以快速同步获取地面目标的地学编码图像和数字地面模型 (DEM) ,效率要比常规技术高很多。2 0 0 0年 10月我们利用机载三维成像仪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进行了三维遥感飞行试验 ,
连续区域是环境科学、土壤科学等领域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地理实体。目前 ,在 GIS中表达这类实体的空间数据不可避免地带有模糊性。为此 ,首先分析和总结了 GIS空间目标数据获取的模式及其模糊性来源 ;然后 ,基于模糊集合论探讨了模糊区域目标的内部结构组成 ,分析并指出了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最后 ,建立了模糊区域目标形式化描述的一般模型 ,提出了 GIS图上模糊区域目标形式化描述的方法
测绘行业近几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测量方法大多被数字化手段所代替 ,然而部分测绘仪检部门在处理测距仪器检定数据时有的采用自行编制的功能不甚完备的程序进行计算。针对这种情况 ,作者开发了长度计量仪器测距指标处理系统 (KRA) ,该系统能较为全面地满足光电测量仪器检测数据的后期处理。本文就该系统的开发和运用作了详细阐述。
本文综述卫星雷达干涉测量和差分干涉测量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文章从比较雷达干涉测量与一航测遥感的基本差别出发,介绍各种干涉模式下的雷达干涉测量原理、差分干涉测量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