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事件名词与动词兼类分析

来源 :语言研究集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ytott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件处于从动作到事物变化的中间位置,事件范畴作为混合范畴,向连续渐变的形式空间产生复杂的投影关系,这是事件名词与动词兼类具有跨语言普遍性的根本原因。受“兼类尽可能少”的传统词类观束缚,汉语学界在对待事件名词与动词兼类的态度上是比较犹疑的,在处理兼类的词性与意义的原则和方法上也不够明晰。如何根据分布环境测定具体词语对动名隶属度的高低,如何结合概念连续统找到意义分割点,是日后兼类研究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The event is in the middle of the change from the action to the thing, and the category of the event as a hybrid category produces a complex projection relationship to the continuous gradual change of the formal space. This is the fundamental reason why event nouns and verbs both have the cross-language universality. Due to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part of the word and the least”, the Chinese academic circles are more hesitant about the treatment of both event nouns and verbs, and they are not clear enough in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dealing with the part-of-speech and meaning . How to determine the level of subordinate degree of concrete terms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environment and how to find the meaning dividing point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oncept of continuum are the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the future.
其他文献
期刊
否定的语义性质分两种功能: 质的否定和量的否定.汉语陈述句中的疑问代词“什么”,在被否定词管辖时表示全量否定,也就是质的否定,但这分为两种用法: 如果它是不定代词,就是
文章从科学理论的构建过程和科学哲学对科学方法及方法论的认识等方面来探讨语言学理论体系中假设和假说的关系,重点讨论与假说相关的学术逻辑问题。文章首先对假设和假说的
“Any”要受否定的成分统制而“任何”可以不受否定的成分统制。我们认为这一允准差异与英、汉语中制约条件的等级排列有关。“Any”短语不能做否定陈述句的主语是因为在英语
文章讨论了《现代汉语词典》“属性词”作为一个词类存在的问题.一是从词类系统角度论证词典不应该设立“属性词”,二是从实际用法角度把《现代汉语词典》属性词按功能分化到
祈使句的深层是一个复合事件,包括“行为”和“指令”两个次事件,二者都包含“根据”这一语义要素。因此,祈使句一般不独立出现,而要求带有辅助句,后者的功能是从理由、目的
通过“X着也是X着”与相关结构“X了也是X了”“与其p,不如q”等的比较,文章得出如下结论: 在句法上,X通常是静态动词,有语义特征.该构式有黏着性,前后可加比较标记、主观标
世界上的语言,大多只有一个小句核心,它带有显性的核心标记,如时、一致性等。整个小句是在这一核心基础上构成的。但汉语的核心没有显性的标记,所以只能以它的“动词性”特征
文章对“X+重地”这种结构的句法语义性质进行讨论,着重分析这种结构的陈述性表义特点及其形成机制。首先揭示能够与“重地”进行组合的X的语法类别,并在此基础上挖掘X与“重
文章以“像”组成的“NP1+像+NP2”和“NP+像+VP”两个构式为例,分析了以“像”为关系词的关联项的各种类型,得出关联项不同时“像”所表达的语义关系,分析出两种不同的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