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H1基因在肿瘤发生及治疗中的作用

来源 :国际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63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TH1蛋白能通过水解氧化的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修复活性氧造成的DNA损伤,其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并维持肿瘤细胞存活。MTH1基因与微小RNA、RAS、p53等肿瘤相关基因关系密切,且MTH1抑制剂可以选择性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是一个极具潜力的肿瘤治疗新靶点。

其他文献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单纯手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预后较差,目前尚缺乏专门针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新辅助治疗包括新辅助放疗、化疗及新辅助放化疗,它们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仍存在争议。
期刊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较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总体预后欠佳,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立体定向活检术以其微创、便捷的优点,已经成为确诊PCNSL的常规方法。全脑放疗是多病灶性PCNSL的标准化治疗方法,可短期内延缓肿瘤进展。以大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大大改善了PCNSL的治疗效果,成为PCNSL的有效治疗措施。有效的综合治疗是延长PCNSL患者生存期和改善
目的观察帕洛诺司琼注射液预防化疗引起呕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分层随机、双盲双模拟、自身交叉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入组149例应用顺铂或蒽环类方案的恶性肿瘤患者。全部入组患者分为中致吐性化疗组,即顺铂≤50 mg/m2或多柔比星≥40 mg/m2(或吡柔比星≥40 mg/m2或表柔比星≥60 mg/m2),高致吐性化疗组,即顺铂≥60 mg/m2。患者连续化疗2个周期,化疗前分别应用帕洛诺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演变过程中Oct-4表达的变化,探讨Oct-4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结直肠癌、配对的远端正常肠组织、结肠息肉组织,定量PCR(qRT-PCR)、流式细胞术(FCM)、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不同组织中Oct-4表达水平。收集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学分析Oct-4的表达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Kaplan-Meier曲线法分析Oct-4的表达与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
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一些危险因素明显相关,如年龄≤45岁、BRAF基因突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过度表达、癌灶直径≥5 mm、多发病灶及双侧病灶、病灶侵犯甲状腺包膜等。这些高危因素参与疾病的进程,并且相互影响。对高危因素的研究有助于预测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从而有效地指导患者治疗。
目的观察乳腺癌根治术中一期行静脉淋巴管吻合术在预防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3年5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市肿瘤医院收治的90例乳腺癌需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5例,随机分配方案隐藏。两组均接受乳腺癌根治手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一期行静脉淋巴管吻合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腋窝淋巴结清
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编码的蛋白质在肝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GF/c-Met)信号转导通路中转录激活c-Met基因,上调c-Met蛋白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MACC1蛋白高表达与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生和转移相关,如结肠癌、胃癌、肝癌、肺癌、卵巢癌等,且与肿瘤临床分期、有无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肿瘤转移和预后判断的独立指标,为基因治疗提供新靶点。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ISR)与开腹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短期疗效。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Ovi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比较腹腔镜ISR与开腹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所有病例对照试验,包括发表和未发表的资料及会议论文。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之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有关的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及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技术的发展,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检出率显著增加。目前临床上对PTMC的发生、发展及病理特征尚未明确,至今仍无统一诊治标准。日本等国家建议对某些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当肿瘤增大或新出现淋巴结转移时再手术也不迟。欧美国家多主张积极手术治疗,术后远期生存率几乎100%。对于那些具有侵犯甲状腺被膜、有淋巴结转移、多灶、恶性程度高的病理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