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的歧途还能走多远?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wa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本来就被反复证明为不成功的西方城市化理念与政策,来指导中国城市化、农村现代化的实践,注定要碰壁,要失败。
  历时半年的、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世博会刚刚落幕,上海静安区一幢高层住宅楼便遭遇大火,多个生命与巨额财产被火舌无情吞噬。长期以来,中国更多地关注城市化的积极面,而忽视城市化的消极面,导致“城市病”持续恶化。如此,不仅使城市越来越不宜居,而且使相当数量的农村衰败越来越严重。中国应当、也能够探索一条超越西方工业文明与城市文明,并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协调发展的道路,而不应在现在的城市化歧途上越走越远。
  
  西方城市化道路的不成功与失败
  
  城市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根据联合国确立的国际通行标准,两万以上居民集中的地区即为城市。城市已有数千年历史,但是近现代城市化过程深深地打上了工业化的烙印,因此近现代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所谓城市化,指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资源不断由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同时,城市生活方式与城市价值观不断向外扩散和渗透的过程。
  城市化令人口与资源集中,由此可以形成巨大的生产力,但也能生成巨大的破坏力。长期以来,在功利主义者的不断宣扬、颂扬之下,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城市化的积极面,而忽视城市化的消极面。
  西方或效仿西方的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在规模不断扩张中,终于恶化到“大到难以收拾”的地步,由此导致日趋严重的“城市病”,形成了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对立,更为严重的是形成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对立,最为突出的是城市与农村的对立,如此便形成所谓的“二元经济”与“二元社会”。
  城乡“二元”对立与博弈的结局是,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城市不断向外推进地盘,向内席卷资源,蚕食农村。与此同时,城市与市民在产业化、市场化、商品化的洪流中,被冲刷、打磨成为一个异质社会,即城市各种族、各阶层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彼此隔离的状态,这种状态在美国被称为“种族马赛克”。具体地说,各种族、民族以同质形式居住在特定的街区,彼此间以拼图形式存在。
  在马赛克或日拼图城市中,最不忍看到的就是“城市伤疤”——贫民窟的出现与扩散。在美国,南方贫穷的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源源不断地涌进城市,择群而居,贫民窟由此不断扩大。上世纪20年代束,纽约哈莱姆地区已完全黑人化。黑人大规模地向城市迁移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后来的种族骚动和20世纪60年代的“城市危机”。对于那些生活优裕的白人而言,城市越来越不宜居,他们不断从中心城区迁走,由此出现城市郊区化,或逆城市化。如此,到20世纪70年代,纽约、底特律、克利夫兰、芝加哥、波士顿等诸多城市(尤其是老市区)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衰落现象。
  在那些紧步发达国家后尘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西与南非等),贫民窟已经成为诸多城市顽疾,脏乱差、黄赌毒应有尽有。对于那些效法西方城市化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城市化基本上是失败的。
  西方城市化与工业化是同步推进的。为了给企业提供充裕劳动力,通过土地兼并(最为野蛮的就是“圈地运动”),将农民驱赶到城市{或通过人为拉大城乡发展差距,将农民吸引到城市,在城市中形成廉价劳动力“蓄水池”——贫民窟,充裕的“无业游民”由此成为任由资本宰割的羔羊。但是,失地农民、无业游民并没有完全依照当局、资本所设计的路径发展,城市的社会矛盾由此日益尖锐,动荡日趋加剧,1789年法国大革命正是在经济裂变与社会矛盾加剧这一基础上发生的。
  如今,发达国家早已普遍完成城市化,进入后工业社会,但是由城市化与工业化而积淀在城市社会底层的矛盾,一直在周期性潜滋暗长,只不过是昔日的无业游民,让位于贫民窟的市民,“种族马赛克”中依旧潜藏着巨大不稳定力量。在法国巴黎,贫民窟中多为穆斯林移民及其后裔,失业和贫困如幽灵一般长期困扰着这一社会底层群体,2005年11月和2007年11月发生了大规模骚乱,参与骚乱的主体就是穆斯林移民及其后裔。中国城市化之歧途——经营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由1978年的17.4%提高到2009年的46.6%,城市人口由1.7亿增加到6.22亿。按照现有的增长速度,到2013年,中国统计口径的城市化率将超过50%,真正迎来“城市中国”时代。
  在西方,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当中更多的是“自发”、“市场化”成分,城市化过程用了三四百年,矛盾逐渐积累,也渐次释放。但是,中国城市化“人为”因素异常突出,城市化不只是一般规划出来的、建设出来的,更多的是“经营”出来的,这就是所谓的“经营城市”。城市化在“大道理”层面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城市经济增长就是城市发展;而在“小算盘”方面则成为地方政府、利益集团的生财捷径。
  为了经营好一个城市,首先要制定一套能够忽悠的理论——“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而乡村以及相关产业(农业)是落后的标志,城市化就是乡村人转化为城市人,农民变为市民,如此使中国在完全意义上实现现代化。相关学者摇唇鼓舌,汗牛充栋。当然,还是上海人更懂经营,一言即蔽之——“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其实这种论断与表述经不起推敲。首先,代表所谓现代文明的西方,正在“逆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在发达国家、在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有关城市化失败的例子举不胜举。与此同时,日本的“一村一品”显示出农村的巨大生机与活力;法国傲视全球的葡萄酒与香水产业显示,农业只要开发得当同样是高附加值产业,是永不凋谢的朝阳产业。
  西方文明发祥地在南欧与西欧,而欧洲历史上,自古希腊、古罗马直至中世纪前,城市多数时间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甚至整个国家就是城邦国家,城市兴则国家兴,城市衰则国家衰,城市亡则国家亡。人们躲避战乱、瘟疫(如黑死病)、灾害往往是逃往城市,而不是乡村,这与中国恰恰相反。
  中国有数千年灿烂而辉煌的农业文明,乡村一直以来就是这一文明最重要的载体。数千年来,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城,商业经济中心在市,军事国防中心在镇,而经济基础、文化基础、秩序维护的基础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农村。外族与反叛力量占据城市甚至实行屠城政策都没有实质意义,是农业支撑国家命脉,是农村潜藏最庞大力量,是农民革命改朝换代。
  近代以来,在城市与农村的“博弈”中,农村并不处于劣势,农民进城往往将传统乡土社会的宗法观念、风俗习惯、大家庭的生活方式,以及以血缘、地缘关系为纽带的人际交往方式带入城市生活,而近代城市中的市民意识、 商品意识以及城市生活方式却未能传播到乡村。直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依然被证明是成功道路。所以,在当今中国,用本来就被反复证明为不成功的西方城市化理念与政策,来指导中国城市化、农村现代化的实践,注定要碰壁、要失败。
  现实情况是,经营城市的理论思想能不能成立、能不能自圆其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理论下出台的政策,也就是如何经营好土地,实现相关政府与集团利益最大化。正是因为“土生金”,所以就有“换一届政府换一张规划”、“新领导上台,推倒重来”,新规划不仅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而是直接关系级差地租的产生,关系土地增值收益的流向。
  资料显示,2001~2003年,全国土地出让金达9100多亿元,约相当于同期全国地方财政收入的35%;2009年达到1.5万亿元,相当于同期全国地方财政总收入的46%。“土地财政”成了名副其实的“第二财政”。土地是地方政府的钱袋子,更是一些官员谋取私利的“终南捷径”。在中央与地方分灶吃饭后,地方政府“事多钱少”,因而也就长期被默许与相关利益集团“同流合污”了。
  城市经营者的基本套路是,首先用各种方式从农民手中获得廉价土地,由此导致失地农民截至2009年多达4000万。然后,通过廉价、放量供应工业用地(往往只有市场价格的1/5~1/3,甚至更低),吸引各类资金尤其是外商投资,不断造势,为“城市梦”的追寻者提供机会。与此同时,通过控制住房建设用地规模,通过招拍挂形式(一些地方政府与利益集团通过关联交易哄抬地价),推高房地产与住房价格,获取土地增值收益。如此,中国的城市化不断被异化,异化为房地产化,异化为利益集团掠夺农民与城市潜在中产阶层的过程。经营城市直接导致楼价不断刷新,中产阶层愈发望楼兴叹,“看来只有中彩票才能买得起房子了”。
  
  走上歧途的城市化,让矛盾更突出
  
  社会历史发展中因为有前车之鉴,后来者可以总结经验与吸取教训,因而具有某种“后发优势”。但是,中国的城市化不仅重蹈西方城市化的覆辙,而且在利益集团导向下步入歧途。
  “城市病”集中爆发,病情愈发严重。西方城市化教训表明,城市发展不当势必导致:资源的巨大浪费;居民生活质量下降;经济活力降低,商务成本上升,进而导致城市竞争力的丧失。中国因袭西方城市化模式,自然不能摆脱这一陷阱,更为严重的是,中国城市他人为将居住区与工作区分开,不仅造成严重的费时耗能,而且导致白天居住区一片萧条,夜晚工业区变成“鬼城”。国内媒体报道,中国城市发展有“四大怪”,即;千城一面,规划混乱,好大喜功,伪造古董。
  大众所关注到的“城市病”——噪音、光、废弃物等污染,热岛效应,交通堵塞等,属于城市化的“生理疾病”。此外,中国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还有越来越严重的“心理疾病”。在城市,尽管人与人之间空间距离越来越近,但是心理距离越来越远。
  忽视。侵蚀乃至毁灭乡村与农业文明。西方谚语“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它表达一种对时间的敬畏。但是,太多太多的中国城市几乎是在几年间一跃而起。在这场史无前例的造城运动中,一些地方政府部门、银行与开发商结成的利益集团,将古老的“五行说”之“土生金”开发到极限,而土地上的一切,统统可以被“摧枯拉朽”,几乎没有什么法律、道义的力量能够阻拦利益集团的推土机。先前,推土机推平城市郊区的耕地、林地;时下,推土机驶入农村纵深,推平农民的宅基地,有些省份甚至兴起了“灭村运动”。
  多年来,中国的城市化相当程度上是在牺牲农村、农业、农民的基础上实现的。户籍制度垒砌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将共和国公民依照居住地分割成市民与村民。然后,再用人为因素将农村各种资源调集到城市,供市民廉价甚至免费使用。很多农民选择城市多半是出于无奈——试图不要让生活更糟糕。这是因为,农村发展长期落后,公共服务与城市有天壤之别。
  加剧人与人、城与乡的对立。城市经营者实施的“土地财政”的收取和使用严重透支未来收益。地方政府出让的各种用途土地年限在40~70年不等,土地出让时,对按照年限累计的地租实行一次性收取,用于当期城市“形象工程”等各类支出,表面上增加了当下财政收入,实质上透支了未来几十年的收益,“寅吃卯粮”势必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造成现人与后人的对立。
  中国的城市化,也形成了极富中国特色的“三元经济”与“三元社会”,即在市民与农民之间,诞生了数以亿计的“农民工”。他们“候鸟式”游走于城市与农村之间,非工非农,又亦工亦农。中国学者高明,称之为“半城市化”或“准城市化”,一只脚迈出了门槛,另一只仍然停留在门内;抑或处于“留不下城市”,又“回不去乡村”的尴尬境地。
  多年来,中国一直为自己没有贫民窟而感到自豪。中国城市化没有“城市伤疤”这一伟大成就,细致推理分析,非常不同寻常。首先,中国尽管没有贫民窟,但是有棚户区,有“城中村”,有“胶囊公寓”,有拥挤不堪、暗无天日的地下室。中国的城市化过程将城市居住群体逐渐分成三个层次,即“天上人间”的富贵市民层,地表的普通市民层,以及地下的农民工层。在诸多光鲜的临街大楼背后隐藏的“城中村”与“棚户小屋”,消失在媒体报道的视线外。
  中国城市化没有贫民窟,除了有强大的“城市管理”力量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农民工在农村有田地,就业生活仍有很大伸缩性,城市失业可以回到农村,拿起锄头,重操旧业。农村的那一小块田地不仅是农民工眷恋的故土,更是农民工安身立命的最后防线。如今,随着畸形城市化不断推进,资本下乡,土地流转,城市扩张,农民纷纷失地,赖以安身立命的小块土地逐一丧失。衰落的乡村、裂变的社区、游走于城乡的农民工、日趋严重的“城市病”等,都在指向一个疑问:中国的城市化歧途还能走多远?
其他文献
近期,遭到共和党和民众诟病的奥巴马经济团队连续损兵折将。7月底,白宫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局长彼得欧尔萨格辞职;8月5日,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克里斯蒂娜罗默挂冠;9月21日,白宫宣布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勞伦斯萨默斯去意已决,将于今年年底离职;9月22日,财政部负责金融稳定事务的助理部长赫伯特艾利森请辞。美联社称,财长盖特纳将成为奥巴马重量级经济顾问中惟一一位继续留任的成员。    “四名大将”挂冠而去 
尽管法国人有不少缺点,但这个民族也有最让人感动之处——宽容,一种对自己生活环境、对周围人、对冒犯自己甚至将自己置于死地的仇敌的一种宽宏大量精神。这也是我们这个刚开始学会用法律武器对付他人的民族应该思考的问题。    从“危不可扶”说起    想起这个话题是因为一则新闻。南京一个青年因为扶起倒地的老人成了被告,被反咬一口的老人讨要数目不少的医疗赔偿费,而法官也做了对老人有利的判决。“身体接触”成了起
2月11日,香港市民与征收了近一个世纪的遗产税彻底告别。按照《2005年收入(取消遗产税)条例草案》的规定,在2006年2月11日零时之后去世的人,其遗产将不再需要缴纳遗产税。  所谓“遗产税”,就是对死者留下的遗产进行征税。遗产的涵盖范围不仅是现金与存款,还包括房产、厂房设施等固定资产。全世界大约有2/3的国家和地区征收这种税。  遗产税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贫富差距而非增加财政收入。但由于国际竞争日
7月份的挪威枪击案,奥斯陆警方事后被批“反应慢”;8月份的英格兰骚乱,伦敦警察局也被骂“无能”;加上早前多名英国警界高官因为卷入新闻集团的小报窃听事件而丢官,希腊警察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个邮包炸弹束手无策,意大利警察有抓不完的黑帮成员、非法移民……外界不禁要问,欧洲的警察真的如此不济吗?难道非要接受比尔·布拉顿这样的美国“超级警长”来调教吗?    遭遇“炙烤”的欧洲警察    挪威在8月21日再次举
既是双方争取的对象,又是双方利用的工具    自从朝鲜和伊朗核问题出现以来,国际原子能机构(以下称IAEA)可谓频频曝光,机构总干事巴拉迪更是成为上镜率最高的政治明星之一由于美国等大国的卷入,伊朗在核查问题上时而与国际社会妥协合作,时而表现强硬,致使伊核问题久拖不决IAEA作为国际上核安全的专业管理机构,能发挥怎样的作用,也就成为人们关注点    核查与制裁      1957年10月,以促进原子
利比亚动荡是部落矛盾的延续,部落倒戈的主要原因更多是恩怨情仇而非民主诉求。  整个国家除了个人崇拜外没有任何制度安排,几乎看不到政治现代化进程。    伴随利比亚的持续动荡,其政治变局中的部落因素也凸显出来。政府与反政府武装都在打部落牌。2月22日,利比亚发生骚乱不久,东部就有两个主要部落首领宣布,如果卡扎菲不停止镇压反对者,他们将切断利比亚的石油出口;4月下旬,有95个部落“高调”表示继续拥护卡
主持人:感谢三位专家来参加今天的座谈会。  中国人还没有进入农历虎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就由希腊开始发生了,并使欧元步步走低。《世界知识》从今年第5期开始,不断刊登有关欧债危机的文章,这是因为危机在蔓延扩大,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威胁有时会让人很是揪心,比如,是否会引发世界经济的二次探底。  多年来,我们在编辑有关欧洲的稿件时时常会感到是在“隔着一层纱”看欧洲,有扑朔迷离之感。文化、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
近来,有一线工作人员和研究生询问,了解东亚合作(主要是经济方面)需要读哪些书。我选择了两本:《东亚、亚太区域合作模式与利益博弈》、《东亚的复兴:以500年、150年和50年为视角》。这两本书合在一起,大致可以帮助我们从多维的角度理解东亚(亚太)合作的方方面面。“多维”,源自现代院一位老前辈的著作《多维的世界,多维的思维》。  张蕴岭、沈铭辉主编的《东亚、亚太区域合作模式与利益博弈》,于2010年8
这次事件更像是共和党制造出的“公共议题”,奥巴马的态度不仅影响此次示威运动的走向,还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他来年的竞选策略。    在美国威斯康星州首府麦迪逊,从2月14日开始,数万名示威者包围了该州圆形议会大厦,这些由教师、清洁工、警察、消防员组成的队伍高呼着“维护工会权利”、“州长下台”等口号同政府对峙,许多学校被迫关门,州政府部门也处于半瘫痪状态,抗议活动迅速蔓延到印第安纳州、俄亥俄州、田纳西州
“达沃斯论坛”现在虽然还叫“世界经济论坛”,但越来越多的一个趋势就是把全球的各种问题及治理纳入它关注的范畴,所以它的副标题是“Improve the state of the world(改善世界的现状)”,清晰地点明了整个论坛的宗旨    这是我第一次去达沃斯论坛,讲几点“新人”的感受吧    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所需    第一天抵达的时候有点后悔没想到路上那么辛苦:从北京到慕尼黑,从慕尼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