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柳德米拉还是个身段窈窕的姑娘时,她热爱艺术,梦想登上剧院舞台成为演员,是个十足的文艺女青年。也许是为了体现相同的艺术品位,普京将自己和柳德米拉的初次见面约在了列宁苏维埃剧院。35年后,他们同样在剧院分手,如果不是刻意安排,那这一切都是上帝的决定。
6月6日,站在克里姆林宫大剧院的过道上,面对“俄罗斯-24”电视频道记者的镜头,柳德米拉说,丈夫“沉迷于”工作,孩子们已经长大。“我们有了各自的生活,而我不喜欢抛头露面,也不喜欢飞来飞去。”这份看似官方的离婚理由很可能都是柳德米拉的真心话。
年轻的柳德米拉是个标准的俄罗斯美女,中学时就是“校花”,身边不乏优秀的追求者,因此当22岁的她第一次遇见普京时,并没有对这个“穿着简朴,其貌不扬”的年轻人抱有多少幻想。如果没有普京日后的猛烈追求,“女神”柳德米拉或许一辈子都不会和“第一夫人”有任何牵连。
两人交往的第3年,在经历了普京式的严肃求婚后,25岁的柳德米拉嫁给了31岁的克格勃普京。在柳德米拉的记忆中,新婚燕尔的他们也曾在德国柏林度过一段最美好的时光。当时普京被派往柏林工作,柳德米拉一同前往,他们住在国家提供的一幢德国公寓里,家中常常高朋满座。这个时期的他们无疑是恩爱幸福的。
然而,普京从来就不是一个没有野心的男人,美满的家庭生活并不能让他忘记自己的政治抱负。离开了克格勃,普京很快在莫斯科谋得一个职位,仕途顺利青云直上。1999年12月31日晚,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辞职,把担子交给了普京。那一夜,柳德米拉哭了,“我哭了一整天,我的私人生活完了,今后的生活将会是怎样?”
更令柳德米拉焦虑的是,普京当上总统后,就粘在了这个职位上:2004年普京连任;2008年他退一步,成为总理;2012年他又重新成为总统。如果不出意外,普京可能一直担任总统到2020年。
当丈夫成为俄罗斯总统,作为妻子的柳德米拉也成了记者竞相追逐的焦点。但生性不爱出风头、注重家庭生活的柳德米拉并不热衷于频繁的政治活动,始终保持着低调的生活。她甚至也不希望看到丈夫被政治所束缚,她曾和友人谈起:“普京如果有重新选择的机会,我会劝说他改变一种生活方式。”也许正是这不同的价值观给二人的婚姻添上了阴霾。
一个是志向高远的政客,一个是只关心柴米油盐的家庭主妇,二者的分道扬镳冥冥之中早已注定。即便没有之后纷至沓来的绯闻,柳德米拉也会重新审视自己的婚姻。
普京夫妇从相爱到分手的过程再次验证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当你嫁了一个站在世界之巅的男人,该做的事就是当好贤内助,默默忍受自己的悲伤。简而言之,请放弃自己的全部幸福,来成全他。这些,柳德米拉都曾做到过。
2002年12月至2003年12月,柳德米拉至少出访了13个国家和地区,行程除了礼节性活动外,主要是促进俄罗斯和出访国之间在人文领域的交往。那一年有人如此评价普京夫妇:普京和柳德米拉在振兴俄罗斯国力上分了工,普京致力于提升国家硬实力,而普京娜俨然成为了俄罗斯软实力的打造者。在第一夫人通常扮演家庭主妇,而不参与政治的俄罗斯,柳德米拉无疑用自己独特的女性魅力征服过沉闷的政坛。想必,那时候的柳德米拉也一定是普京记忆中最美的枕边人。
所以,如果柳德米拉愿意继续陪普京东征西伐,愿意忍受数年如一日的独守空房,愿意接受只能在丈夫喝酸奶的时候和他说几句话,能够坦然面对即便车祸重伤也只能自己硬抗的日子,普京一定不会和她“文明离婚”。
和大多数成功男士一样,普京想要的是一个温柔贤良、不吵闹、不索取、勇于奉献、拿得出手的贤惠妻子,但他不知道这样的理想人妻只存在于《聊斋志异》中。
和大多数女人一样,柳德米拉想要的是一个随时可以陪自己闲庭信步、闲话家常而非只能两地分居的丈夫,但她不知道,普京在娶了她之后又纳了俄罗斯做小妾,她必须学会和国家分享丈夫。
当彼此不再是那个对的人,离婚也就变得顺理成章,剩下唯一需要顾虑的只是怎样才能“离得漂亮”。毕竟,在俄罗斯第一大教东正教的传统中,政治家休妻并不是令其政治上得分的举动。因此,为了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宣布离婚的时机应该是费了心思的。
去年总统大选中,柳德米拉陪丈夫一起投了票,如果普京刚刚上任就离婚,像当年萨科齐那样,似乎柳德米拉被当成了某种工具,惹民众反感。而到了今年7月28日,他们的30年结婚纪念日,又该怎么办?再秀一次恩爱?看起来,这个6月是时候分手了。
十一年前,一首名叫《嫁人就嫁普京这样的人》的歌曲迅速蹿红,总统普京在俄罗斯受欢迎的程度可见一斑。可如今,最受欢迎的普京与妻子30年恩爱的婚姻童话宣告终结,这个一百分男人,最终也未能保证给心爱的女人提供正常的幸福生活。看来,并不是每一段感情都能“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俄罗斯不接受宝座背后的女人
普京上任之初,“第一夫人”柳德米拉也曾尽心尽力地展示过自己的外交魅力。要知道,不同于有着“第一夫人社交”传统的欧美国家,俄罗斯目前还不太接受权利宝座背后的女人这一概念,因此柳德米拉在普京上任之初想必借着爱的力量克服了不少政治障碍。
梅德韦杰夫的隐形妻子
不同于曾在闪光灯下大放异彩的柳德米拉,“梅普二人转”的另一主角梅德韦杰夫的妻子斯维特兰娜几乎是个隐形人。
斯维特兰娜个性虔诚谨慎,从上世纪90年代中开始,默默辅助丈夫重振事业。她本身是经济学家,却选择放弃工作,自1996年开始专职照顾独子。
斯维特兰娜热心公益和艺术,但从未在国家事务上发出过独立的声音,与毫不犹豫地向公众表达对社会事务关注的米歇尔迥异。在服饰上,斯维特兰娜装束保守,与时尚绝缘,与一些因时尚品位锐利而赢得民众爱戴的欧美政治女性截然不同。
但是被俄罗斯版《Vogue》杂志主编称为“典型的俄罗斯女性”的斯维特兰娜,在俄国国内声誉颇佳。也许在斯维特兰娜的心中,国内民众的认可高于一切。
戈尔巴乔夫之妻打破常规
在前苏联时期,第一夫人的活动往往受限,她们只能站在自己丈夫的身后,无法参加任何政治或社会活动,不能对国家大事指手画脚。第一个打破这个禁忌的当属戈尔巴乔夫的妻子。赖莎讲究时尚,颇受国际社会青睐,但俄罗斯人并不欣赏这一点,认为她只是一个性格强悍、充满野心的女人。
因经常陪同丈夫去国外访问、旅行,赖莎招致国内很多人的不满。舆论一度指责她不守妇道,干预朝政,左右总统丈夫治国。戈尔巴乔夫则说,当他成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并开始实行改革路线后,妻子从未干预过他的事业,但她什么都知道。“如果有什么事隐瞒她,我活不下去!我们从一开始就说好了,彼此间要开诚布公。”
戈尔巴乔夫在任期间,赖莎为俄罗斯的社会保障工作倾尽全力,但未能得到社会的理解,反而背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直到赖莎辞世后,她的做法才逐渐被社会承认,被公认为是敢于冲破传统束缚的新一代俄罗斯妇女的典范。不过,赖莎自己早就想得开:“不管人们对我有何看法,我首先是戈尔巴乔夫的妻子,其他都是次要的。”
外国政要中与戈尔巴乔夫私交最好的德国前总理科尔曾这样评价:“他们是真正的一对。她是他的一部分,几乎永远在他身旁。戈尔巴乔夫的事业没有赖莎是不可想象的。”
6月6日,站在克里姆林宫大剧院的过道上,面对“俄罗斯-24”电视频道记者的镜头,柳德米拉说,丈夫“沉迷于”工作,孩子们已经长大。“我们有了各自的生活,而我不喜欢抛头露面,也不喜欢飞来飞去。”这份看似官方的离婚理由很可能都是柳德米拉的真心话。
年轻的柳德米拉是个标准的俄罗斯美女,中学时就是“校花”,身边不乏优秀的追求者,因此当22岁的她第一次遇见普京时,并没有对这个“穿着简朴,其貌不扬”的年轻人抱有多少幻想。如果没有普京日后的猛烈追求,“女神”柳德米拉或许一辈子都不会和“第一夫人”有任何牵连。
两人交往的第3年,在经历了普京式的严肃求婚后,25岁的柳德米拉嫁给了31岁的克格勃普京。在柳德米拉的记忆中,新婚燕尔的他们也曾在德国柏林度过一段最美好的时光。当时普京被派往柏林工作,柳德米拉一同前往,他们住在国家提供的一幢德国公寓里,家中常常高朋满座。这个时期的他们无疑是恩爱幸福的。
然而,普京从来就不是一个没有野心的男人,美满的家庭生活并不能让他忘记自己的政治抱负。离开了克格勃,普京很快在莫斯科谋得一个职位,仕途顺利青云直上。1999年12月31日晚,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辞职,把担子交给了普京。那一夜,柳德米拉哭了,“我哭了一整天,我的私人生活完了,今后的生活将会是怎样?”
更令柳德米拉焦虑的是,普京当上总统后,就粘在了这个职位上:2004年普京连任;2008年他退一步,成为总理;2012年他又重新成为总统。如果不出意外,普京可能一直担任总统到2020年。
当丈夫成为俄罗斯总统,作为妻子的柳德米拉也成了记者竞相追逐的焦点。但生性不爱出风头、注重家庭生活的柳德米拉并不热衷于频繁的政治活动,始终保持着低调的生活。她甚至也不希望看到丈夫被政治所束缚,她曾和友人谈起:“普京如果有重新选择的机会,我会劝说他改变一种生活方式。”也许正是这不同的价值观给二人的婚姻添上了阴霾。
一个是志向高远的政客,一个是只关心柴米油盐的家庭主妇,二者的分道扬镳冥冥之中早已注定。即便没有之后纷至沓来的绯闻,柳德米拉也会重新审视自己的婚姻。
普京夫妇从相爱到分手的过程再次验证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当你嫁了一个站在世界之巅的男人,该做的事就是当好贤内助,默默忍受自己的悲伤。简而言之,请放弃自己的全部幸福,来成全他。这些,柳德米拉都曾做到过。
2002年12月至2003年12月,柳德米拉至少出访了13个国家和地区,行程除了礼节性活动外,主要是促进俄罗斯和出访国之间在人文领域的交往。那一年有人如此评价普京夫妇:普京和柳德米拉在振兴俄罗斯国力上分了工,普京致力于提升国家硬实力,而普京娜俨然成为了俄罗斯软实力的打造者。在第一夫人通常扮演家庭主妇,而不参与政治的俄罗斯,柳德米拉无疑用自己独特的女性魅力征服过沉闷的政坛。想必,那时候的柳德米拉也一定是普京记忆中最美的枕边人。
所以,如果柳德米拉愿意继续陪普京东征西伐,愿意忍受数年如一日的独守空房,愿意接受只能在丈夫喝酸奶的时候和他说几句话,能够坦然面对即便车祸重伤也只能自己硬抗的日子,普京一定不会和她“文明离婚”。
和大多数成功男士一样,普京想要的是一个温柔贤良、不吵闹、不索取、勇于奉献、拿得出手的贤惠妻子,但他不知道这样的理想人妻只存在于《聊斋志异》中。
和大多数女人一样,柳德米拉想要的是一个随时可以陪自己闲庭信步、闲话家常而非只能两地分居的丈夫,但她不知道,普京在娶了她之后又纳了俄罗斯做小妾,她必须学会和国家分享丈夫。
当彼此不再是那个对的人,离婚也就变得顺理成章,剩下唯一需要顾虑的只是怎样才能“离得漂亮”。毕竟,在俄罗斯第一大教东正教的传统中,政治家休妻并不是令其政治上得分的举动。因此,为了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宣布离婚的时机应该是费了心思的。
去年总统大选中,柳德米拉陪丈夫一起投了票,如果普京刚刚上任就离婚,像当年萨科齐那样,似乎柳德米拉被当成了某种工具,惹民众反感。而到了今年7月28日,他们的30年结婚纪念日,又该怎么办?再秀一次恩爱?看起来,这个6月是时候分手了。
十一年前,一首名叫《嫁人就嫁普京这样的人》的歌曲迅速蹿红,总统普京在俄罗斯受欢迎的程度可见一斑。可如今,最受欢迎的普京与妻子30年恩爱的婚姻童话宣告终结,这个一百分男人,最终也未能保证给心爱的女人提供正常的幸福生活。看来,并不是每一段感情都能“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俄罗斯不接受宝座背后的女人
普京上任之初,“第一夫人”柳德米拉也曾尽心尽力地展示过自己的外交魅力。要知道,不同于有着“第一夫人社交”传统的欧美国家,俄罗斯目前还不太接受权利宝座背后的女人这一概念,因此柳德米拉在普京上任之初想必借着爱的力量克服了不少政治障碍。
梅德韦杰夫的隐形妻子
不同于曾在闪光灯下大放异彩的柳德米拉,“梅普二人转”的另一主角梅德韦杰夫的妻子斯维特兰娜几乎是个隐形人。
斯维特兰娜个性虔诚谨慎,从上世纪90年代中开始,默默辅助丈夫重振事业。她本身是经济学家,却选择放弃工作,自1996年开始专职照顾独子。
斯维特兰娜热心公益和艺术,但从未在国家事务上发出过独立的声音,与毫不犹豫地向公众表达对社会事务关注的米歇尔迥异。在服饰上,斯维特兰娜装束保守,与时尚绝缘,与一些因时尚品位锐利而赢得民众爱戴的欧美政治女性截然不同。
但是被俄罗斯版《Vogue》杂志主编称为“典型的俄罗斯女性”的斯维特兰娜,在俄国国内声誉颇佳。也许在斯维特兰娜的心中,国内民众的认可高于一切。
戈尔巴乔夫之妻打破常规
在前苏联时期,第一夫人的活动往往受限,她们只能站在自己丈夫的身后,无法参加任何政治或社会活动,不能对国家大事指手画脚。第一个打破这个禁忌的当属戈尔巴乔夫的妻子。赖莎讲究时尚,颇受国际社会青睐,但俄罗斯人并不欣赏这一点,认为她只是一个性格强悍、充满野心的女人。
因经常陪同丈夫去国外访问、旅行,赖莎招致国内很多人的不满。舆论一度指责她不守妇道,干预朝政,左右总统丈夫治国。戈尔巴乔夫则说,当他成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并开始实行改革路线后,妻子从未干预过他的事业,但她什么都知道。“如果有什么事隐瞒她,我活不下去!我们从一开始就说好了,彼此间要开诚布公。”
戈尔巴乔夫在任期间,赖莎为俄罗斯的社会保障工作倾尽全力,但未能得到社会的理解,反而背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直到赖莎辞世后,她的做法才逐渐被社会承认,被公认为是敢于冲破传统束缚的新一代俄罗斯妇女的典范。不过,赖莎自己早就想得开:“不管人们对我有何看法,我首先是戈尔巴乔夫的妻子,其他都是次要的。”
外国政要中与戈尔巴乔夫私交最好的德国前总理科尔曾这样评价:“他们是真正的一对。她是他的一部分,几乎永远在他身旁。戈尔巴乔夫的事业没有赖莎是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