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教育真的比中国差吗

来源 :新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caodou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国人都存在一个错误的观念:中国的基础教育比美国的要好。许多比较中美教育的文章都提到,美国的学生到了初中才开始学算术四则运算,小学上数学课连课本都没有。每逢重大的学术比赛,比如国际奥数比赛,拿奖牌最多的永远都是中国学生。最近的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即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结果显示,上海的学生每次都能得到比美国学生更高的分数。而且,美国一些政客为了争取更多的政府拨款促进教育改革,也不时地发出一些“美国基础教育差”之类的言辞,而这些更是加深了人们“美国中小学教育不如中国”的错误认知。
  但是,一些聪明的中国学者马上就发现问题了:如果美国的基础教育真的那么差,为什么美国能够拥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和科研创新能力呢?对于这个疑问,中国学者的解释通常是,美国的基础教育是素质教育,虽然不强调学生必须掌握多少知识和解题能力,但教师一直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素质,而不是如中国教师那样拼命教学生如何应付考试。因此,美国学生的素质和创造力得到了提升,等他们到了大学,自然表现得比只会应付考试的中国学生厉害。
  这个错误的解释在政策层面上造成的影响,是让素质教育被写进了官方文件,很多中国的中小学为了学习传说中的美国素质教育,轻视学生知识技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各种兴趣特长的培养上。但高考中更多的还是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最能够代表学生这一情况的只是分数,尽管它并不能完全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还有千千万万送低龄孩子到美国留学的家长,他们天真地以为,美国人那么少,学生又整天不务正业,没怎么读书,而他们的孩子在中国那样严格的应试环境中,经历了严格的基础训练,等他们的孩子到了美国,岂不是鹤立鸡群,到时候想进哪所名牌大学就可以随便挑?更有不少家长直接问留学中介:我的孩子能不能包进常春藤?
  为什么国人会产生美国基础教育差的错误印象?这其实与美国的教育理念是有关的。美国与中国不同,他们推行的是精英教育,真正的精英们都集中在少数的重点学校里面。不要说走马观花的国人,即使在美国居住了几十年的许多本土人士,也不一定知道这些精英到底是什么样。
  先不说私立学校,我们只讨论公立学校好了。
  在纽约,有一家非常有名的公立学校,因为这家学校的存在,导致整个区的“补习社”成为一个产业——因为进入这家学校前,学生要参加一系列考试。
  有一个毕业于该校的著名记者,他专门回到母校,跟踪采访了一年,写了一本中译本名为《探秘美国最好的高中》的书,获得了普利策奖。在书里面,他提到,该校的学生视进入哈佛、耶鲁、麻省理工等为理所当然的事情,而若是考入布朗大学那样的常春藤学校,则会让他们感觉抬不起头。在其校友中,不仅包括四位诺贝尔奖得主,还有无数各行各业的精英、政治领袖。就是这样一所精英的学校,在2014年全美公立高中排名中居第69位。
  我们再来看看2014年全美公立学校排名第十、全加州排名第一的Oxford Academy中学,这所只有1142名学生的学校,囊括自初中初始的7年级至高中毕业的12年级,所有学生均依据学术考试成绩入学。该校规定,学生高中毕业时最少要通过五门AP课程——AP课程是美国大学二年级的课程,如果美国学生的基础真的不行,那他们又怎能通过世界公认水平非常高的美国大学课程呢?
  在2014年全美公立学校排名前十的学校中,类似Oxford Academy那样要求学生通过若干门AP课才能毕业的学校并不在少数。比如,排名第五的亚利桑那州BASICS Tucson North学校规定,从小学5年级开始到高中12年级,通过六门AP课的学生才能毕业(也可以选择在高中三年内毕业或选择高中第四年开始从事跟大学合作的研究工作);排名第一的德州School for the Talented and Gifted 规定,从中学9年级到12年级,学生至少要通过11门AP课才能毕业。
  通过11门AP课已经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到的了,因为38门AP课的难度就如同“少林七十二绝技”,能通过11门,便类似于在高中就完成了美国大学第一年甚至第二年要求的所有课程。
  排名第八的德州School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gnet,从高中的第一年开始就要求学生上AP课,同时还要求学生跟当地的社区大学同步上大学的课。假如这些学生的基础不行,哪来的资本在高中第一年就跟上大学的程度?
  排名第九的International Academy在密执安州,这所1336人的高中提供的IB课程,是受全世界承认的高级程度高中课程,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开的。它不仅要求学校具有非常强的师资和资金,还要拥有基础知识极为扎实的天才学生。
  排名第六的Pine View School,是佛罗里达州唯一专门给超天才学生上的公立高中,其学生的学术成就可想而知。排名第四的Thomas Jefferson High School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在维吉尼亚州,这所高中里面有14个跟大学合作的专业实验室,学生研究的范围涵盖天体物理、微电子学、海洋学等。排名第三的Gwinnett School of Mathema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于乔治亚州,这里许多学生在毕业论文中都会选择量子力学或计算机算法为题目——我们可以发现,这其实就是大学的课程内容,假如这些学生基础差,哪来的能力研究如此高深的内容?排名第二的BASICS Scottsdale,跟排名第五的另外一间BASICS系统学校一样,属于亚利桑那州的特许公立学校,学生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入学,毕业生百分之百都进入全美排名前十的大学。
  通过分析美国排名前十名的公立学校,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美国最好的大学,比如常春藤之流,其实依靠排名前50的最好的公立和私立高中,就已经能提供足够的精英了,何况就连Stuyvesant那样超一流的高中,也不过排在60名开外。全美有三万多所高中,而我们能看到的大部分学校里面的学生,基本不可能进入美国那些超一流的大学!
  这也就很容易解释,为什么美国政客总爱说美国基础教育不行了。因为精英全集中在重点学校啊!为什么上海的PISA成绩比美国好?那是因为美国选拔参加PISA的是全国随机选择出来的学生,而有资格拥有上海户口的学生,已经不知不觉被选择淘汰一次了,再加上中考来淘汰一次,其实能参加PISA的学生已经差不多是精英了。而美国参加评测的学生,说不定还有很多是来自普通高中的,连四则运算都不会的学生。
  总的来说,美国的基础教育实行的就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实行的那种“重点学校”的精英教育:通过把最精英的学生高度集中培育的办法,最有效地保证了全球最好的大学有足够的最优秀的学生资源;同时,也不会因为把精英跟一般智力的学生混合而导致优秀人才无法出头。为了堵住那些非精英学生的家长的口,美国的公立学校甚至采用了一系列欺骗的方式,比如宣传“人人公平教育机会”,不允许“tracking”(把好学生跟差学生分开教学),通过人为的办法混合种族,混合有钱家庭和贫穷家庭的学生等等。
  然而,这种做法的负面后果还是有的,包括在精英重点学校里面,也存在着学生由于竞争太激烈导致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情况;还有因为普通学校不需要如精英学校那样要求学生,导致不少学生呈现“被放羊”状态,在13年的义务教育中什么都没学到,这也使得需要高知识水平的美国当代工作的劳动力能力低下。这些,都是美国公立教育界一直在呼吁改革并试图改变的东西!
  (责任编辑 谭 琴)
其他文献
浙江省永嘉县上塘城关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浙江省师德楷模,浙江省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温州市名班主任,温州市首届师德楷模,《中国人民教师》优秀电视节目二等奖获得者。出版个人专著《让心灵洒满阳光》。担任班主任28年间,所带班级多次获得县“书香班级”、县市优秀班集体和全国“少年作家班”的荣誉称号。  几千年前,孔老夫子曾提出过“教学相长”的思想。几千年后的我行走在教师这条道路上,随着与学生
期刊
为探讨铁和维生素A及其互作效应对产蛋鸡血清中钙、磷、铁和锌含量的影响,选用27周龄蛋鸡43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12只鸡,采用3×2(铁×维生素A)完全随机
师生间应该是怎样的关系?面对学生,老师到底该以怎样的姿态展现自己?初为人师,我只能沿着前辈们留下的足迹,摸着石头过河。  刚担任班主任时,学校领导反复叮嘱我:“你太年轻,想管住学生就要严肃一些,不可与他们太亲近。太亲近,他们就会不守规矩。”这些话,我牢牢记在心上,将“近之则不逊”的训导奉为治班守则,小心翼翼地塑造着“高冷女神”的形象:上课一本正经,保持高冷范,虽偶有微笑,但绝不开玩笑;训斥学生时板
同源性较低的Cry杀虫蛋白之间的结构域交换突变体成功案例很少。选择2种氨基酸同源性很低且蛋白其他特点差异也较大的Cry2Ab和Cry1Ia为亲本,将它们的3个结构域(Domain I,II和I
每个人的心海都会有黯淡的时候,这时,一缕阳光就可以把它照亮。  八年级刚开学,凭着从事多年班主任工作的敏感度,我很快就注意到班上一位名叫付风的同学。她的成绩特别差,连汉语拼音四个声调都分不清,更不用说分清鼻音、边音、前鼻音、后鼻音了;作文几乎就是凑字数,东一句,西一句,毫无条理,还错别字成堆。她每天都板着脸,从来没露出过一丝一毫的笑意。  班上有个女生告诉我:“她是我们班有名的‘才女’(反讽),成
前不久,网络上热炒的“学生围殴教师”事件令人深思,是谁导致了“师生兵戎相见”?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为何如此紧张?笔者试图从老师、学生、家长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小船航行的掌舵人——教师  老师的思想观念影响师生关系。目前,许多老师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严,刻意与学生保持着一定距离。特别是刚入职的老师,一方面希望走近学生,另一方面又纠结于走近学生是否会影响自己的威信。事实证明,一些教师因与学生的距离过近,导致
摘抄: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人生,你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即不论我们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我们都可以把它当做自己的福地。  感悟:用积极阳光的心态对待生活,就会感受到生活中的快乐。珍惜我们从事的职业,用心做好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就能享受到职业的幸福感。  摘抄:你把学生当做魔鬼,你就挣扎在地狱;你把学生看成天使,你就享受在天堂。许多人自己处于幸福的山中,而远近高低看到的却都是别人的风景;只要欣赏
最近,师生冲突事件频发,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怎么每次都是老师先动手?”  按理说,一个成年人面对未成年人,即便有矛盾,训斥几句也就算了,怎么能控制不住情绪,动起手来呢?其实,罪魁祸首是“未完成情结”。  所谓“未完成情结”,也叫“契可尼效应”,是指那些“没能完成的”“未获得成功的”事件往往使人更加难以忘却。20世纪20年代,德国心理学家契可尼通过一系列的试验发现,人们很容易忘记那些做完的以及有
家访,往往是班主任和学生的“一次约会”,我非常重视。每接手起始班级,我便奏响家访“二重奏”,把家访做得有意思。  准备四件礼物  家访前,我会为每一个家庭准备四件礼物:名片、“火车票”、信件、信息表。  一张名片,是我送给家长的。名片很简单,印有学校名称、本人姓名、学校地址等,以及我的手机号码、邮箱、QQ号、家长微信群号。  一张“火车票”,是我送给学生的。“火车票”的设计者是09届学生潘望。“火
期刊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2002年以应县小黑豆作母本、H586作父本杂交,杂种后代低世代群体采用系谱法,经连续选择单株育成晋豆46号。2011—2012年参加山西省大豆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