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证券交易,很多投资者的第一反应是股票买卖……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排除债券交易,市场上还存在着许多可以在证券交易所买卖的基金,或称交易型基金。以这些交易型基金为标的,同样可以把握波段性机会。如果策略得当、纪律严明的话,这种“间接”炒股的方式,收益可以超过“直接”买卖股票。
我们为什么不“择股”
“择股”和“择时”是股票投资的两大要素。择股指买卖对象的选择,择时指买卖时点的选择。股市的不确定性,在今年体现的格外明显。针对震荡市场的预期,国内公募基金经理普遍表态会在今年做一些波段操作,利用高抛低吸来尽可能获取收益,但普通投资者进行波段操作难度颇大。
据摩根斯坦利华鑫统计,2003-2008年的四年时间里,上证综指上涨了37.87%,折合年化回报5.50%;同期中证股票基金指数上涨196.68%,折合年化回报19.87%。基金在过去六年里整体来看肯定是跑赢了市场平均水平。如果将市场中的参与者粗略分为机构和散户两大群体。机构跑赢市场的同时,散户必然跑输了市场。
一边是上班抽空看盘。下班恶补投资常识的个人投资者,另一边是接受系统教育和培训,天天以分析个股和操盘为业的专业机构投资者,两相比较显然后者更有可能在股市中笑到最后。长期持有基金,意味着把“择股”和“择时”都交给基金经理来做,直接投资股票,意味着由自己来进行操作。入门级的投资者应当相信专业的价值,基金会亏,但如果听信N手消息随意买股票。也许会亏得更多。
在震荡市场下行情波动剧烈,基金受规模过大的拖累和监管约束,仓位调整需要时间,因而可能错过市场机会。因此对市场走向有自己判断的投资者不妨把“择股”的任务交给基金经理,把“择时”的权利抓在自己手中,以期获得更好的投资成绩,这就需要用到交易型基金。
“一老两新”各擅其场
交易型基金包括封闭式基金,ETF和LOF(上市型开放式基金)三类。其中封闭式基金可谓元老,而ETF和LOF为后起之秀。
封闭式基金是国内资历最老的公募基金。1992到1997年,封基以实业投资为主,分红率较高。1998到2007年。因为高折价、开放式基金的冲击和其他因素,封闭式基金的发行在2002年以后遭遇寒流,在将近5年的时间内没有一只新封基发行。自2007年至今为封闭式基金的创新发展期。为解决封基的发行困境,监管层鼓励基金公司借鉴国外经验,进行创新。新发封基各有特色,属于稀缺品种。从交易的角度来看,封闭式基金价格波动大于净值波动,可以更好的把握波段行情。

比起封闭式基金带几分“沧桑感”的履历,LOF和ETF只能说是“小荷才露尖尖角”。2004年10月第一只LOF南方积极配置基金才成立。LOF基金弥补了封闭式基金高折价的缺点,又具有开放式基金所不具备的市场流动性,是一个有发展潜力的基金品种。
2004年12月第一只ETF——华夏上证50ETF成立。ETF为被动型管理的基金。主要跟踪指数走势,其考核指标之一是跟踪指数的误差。截止日前,市场ETF基金共5只(另有汇添富上证综合指数ETF刚刚获得批准,即将发行),总规模133亿份。根据国外市场的经验,投资者对指数基金的需求相当大,而国内市场上的ETF无论是品种还是数量都远远不足,有大力发展的必要性。目前尚无一只跟踪行业的ETF,也没有带杠杆的ETF和卖空ETF,这些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适于“投机”的基金
交易型基金的首要特点是可交易性。跟股票一样,交易型基金是即时报价,T+1交易的,也就是说,当天买入的基金,第二天即可卖出。这种灵活性是利用交易型基金把握波段机会的重要前提。比较之下,开放式基金T+2的申购,T+3至T+7的赎回,造成一个交易来回至少是T+5,在震荡比较频繁的市场,交易策略大受限制。
其次。交易费率低廉,且不需付印花税等杂费。交易型基金的费率比照股票交易,一般单边佣金不高于千分之1.5。同样跟开放式基金来比,其申购费率为10%~1.5%,赎回费率(短期)为0.5%,交易成本过高。
再次,上市流动性好。我们衡量流动性的指标是日均交易量和可上市交易的份额。封闭式基金和ETF是全流通的。而LOF的可交易份额一般小于总份额,不少LOF的日均交易量为十几到几十万份,资金较大时要注意流动性风险。
交易型基金的特点总结于表1。
在选择交易型基金投资标的时,有几点要提醒投资者注意,一是ETF是风险比较高的基金品种。ETF虽然号称基金,也是跟踪一篮子股票的价格指数的,但它是被动型管理,波动性与市场波动性紧密相关。表2比较了几种交易型基金、开放式基金和沪深300指数从2008年E4月30日到2009年4月30日一年间的收益率和波动率,可以看到ETF波动率甚至超过大盘。原因之一是ETF在任何时候都保持极高仓位,不存在主动型基金那样在市场下跌时减仓避险的操作机制。

从表2也可以看出,封闭式基金是最抗跌的品种。封基历来在熊市表现较好,跟它没有赎回压力、可以坚持长期投资的思路有关。另外,封基的折价在熊市提供了一个安全缓冲。众所周知,封基的价格走势受折价率影响较大,我们尝试用年化折价率代替单纯的折价率来分析封基的投资价值,效果不错。最后要提的是,24只封基将在5年之内到期,资源的“稀缺”可能会带来额外的“溢价”机会。
对于单只LOF来说。不论是交易还是套利,流动性风险是一个不能不考虑的问题。除了嘉实300之外,日均交易量高于100万的LOF不到10只,总的来说不利于大资金投资。但随着封闭式基金的“封转开”和新LOF基金的陆续发行,这一缺憾将逐步得到缓解。
交易型基金的波段性操作,适合风险偏好适中,但又希望赚取高于市场平均收益,且具备一定技术分析能力的个人和机构投资者。
基金波段操作的一大优点是便于研究。基金跟大盘的关联度极高,尤其是指数ETF。投资交易型基金时,研究的重点是宏观经济和大盘趋势,辅以对少数敏感行业和基金重仓股的关注。由于不存在上面所说的人为操纵因素,传统的技术分析用在基金上成功的概率加大,增大了波段性操作的成功机会。
在具体策略上。我们建议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投资者,运用现代投资组合模型构建交易型基金组合,也就是采用FOF的策略,从而保证在明显低于市场风险的情况下获得高于平均的回报。在把握波段方面,建议根据具体情况,注意策略和纪律相结合。
这里给出一个利用技术指标交易上证指数的例子,交易的区段是过去一年,从2008年5月12日到2009年5月12日,见表3。我们的策略基于MACD指标,当快线Diff上穿慢线Dea时买入,在快线Diff下穿慢线Dea时卖出。图中共标出7次交易,红色卖出箭头表示赢利,灰色卖出箭头表示亏损,总计4次赢利3次亏损。此策略一年期回报为正13.12%。同期上证指数回报为负27.81%,而著名的开放式基金华夏大盘精选的回报为正8.7%。
当然,策略的实施并非易事,投资者的良好心态和严格纪律必不可少。但是这个倒子给我们的启示是,利用风险较低的交易型基金,借助某些工具,投资者可以较好的驾驭波段行情。
结语
A股市场震荡起伏很大,市场机制、监管治理尚不成熟。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觉得长期持有个股或某一只基金,并非很好的投资策略,而应该以适当的策略把握波段机会。除了交易股票之外,交易型基金提供了另一种类型的交易机会。这种“间接”交易的单次操作回报表面上看起来不及某些活跃股票的短期收益,但具有其独特优势,包括风险较低、没有庄家操纵、便于标的和策略研究等等。如果我们还想进—步提高收益,降低风险,可以选择交易型FoF,近期北京弘酬投资管理公司即将发行国内首款交易型FOF信托,并采用了量化投资的模式进行运作,值得进一步关注。随着交易型基金的发展,与之相关的中段期交易机会将会越来越受投资者的青睐。
我们为什么不“择股”
“择股”和“择时”是股票投资的两大要素。择股指买卖对象的选择,择时指买卖时点的选择。股市的不确定性,在今年体现的格外明显。针对震荡市场的预期,国内公募基金经理普遍表态会在今年做一些波段操作,利用高抛低吸来尽可能获取收益,但普通投资者进行波段操作难度颇大。
据摩根斯坦利华鑫统计,2003-2008年的四年时间里,上证综指上涨了37.87%,折合年化回报5.50%;同期中证股票基金指数上涨196.68%,折合年化回报19.87%。基金在过去六年里整体来看肯定是跑赢了市场平均水平。如果将市场中的参与者粗略分为机构和散户两大群体。机构跑赢市场的同时,散户必然跑输了市场。
一边是上班抽空看盘。下班恶补投资常识的个人投资者,另一边是接受系统教育和培训,天天以分析个股和操盘为业的专业机构投资者,两相比较显然后者更有可能在股市中笑到最后。长期持有基金,意味着把“择股”和“择时”都交给基金经理来做,直接投资股票,意味着由自己来进行操作。入门级的投资者应当相信专业的价值,基金会亏,但如果听信N手消息随意买股票。也许会亏得更多。
在震荡市场下行情波动剧烈,基金受规模过大的拖累和监管约束,仓位调整需要时间,因而可能错过市场机会。因此对市场走向有自己判断的投资者不妨把“择股”的任务交给基金经理,把“择时”的权利抓在自己手中,以期获得更好的投资成绩,这就需要用到交易型基金。
“一老两新”各擅其场
交易型基金包括封闭式基金,ETF和LOF(上市型开放式基金)三类。其中封闭式基金可谓元老,而ETF和LOF为后起之秀。
封闭式基金是国内资历最老的公募基金。1992到1997年,封基以实业投资为主,分红率较高。1998到2007年。因为高折价、开放式基金的冲击和其他因素,封闭式基金的发行在2002年以后遭遇寒流,在将近5年的时间内没有一只新封基发行。自2007年至今为封闭式基金的创新发展期。为解决封基的发行困境,监管层鼓励基金公司借鉴国外经验,进行创新。新发封基各有特色,属于稀缺品种。从交易的角度来看,封闭式基金价格波动大于净值波动,可以更好的把握波段行情。

比起封闭式基金带几分“沧桑感”的履历,LOF和ETF只能说是“小荷才露尖尖角”。2004年10月第一只LOF南方积极配置基金才成立。LOF基金弥补了封闭式基金高折价的缺点,又具有开放式基金所不具备的市场流动性,是一个有发展潜力的基金品种。
2004年12月第一只ETF——华夏上证50ETF成立。ETF为被动型管理的基金。主要跟踪指数走势,其考核指标之一是跟踪指数的误差。截止日前,市场ETF基金共5只(另有汇添富上证综合指数ETF刚刚获得批准,即将发行),总规模133亿份。根据国外市场的经验,投资者对指数基金的需求相当大,而国内市场上的ETF无论是品种还是数量都远远不足,有大力发展的必要性。目前尚无一只跟踪行业的ETF,也没有带杠杆的ETF和卖空ETF,这些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适于“投机”的基金
交易型基金的首要特点是可交易性。跟股票一样,交易型基金是即时报价,T+1交易的,也就是说,当天买入的基金,第二天即可卖出。这种灵活性是利用交易型基金把握波段机会的重要前提。比较之下,开放式基金T+2的申购,T+3至T+7的赎回,造成一个交易来回至少是T+5,在震荡比较频繁的市场,交易策略大受限制。
其次。交易费率低廉,且不需付印花税等杂费。交易型基金的费率比照股票交易,一般单边佣金不高于千分之1.5。同样跟开放式基金来比,其申购费率为10%~1.5%,赎回费率(短期)为0.5%,交易成本过高。
再次,上市流动性好。我们衡量流动性的指标是日均交易量和可上市交易的份额。封闭式基金和ETF是全流通的。而LOF的可交易份额一般小于总份额,不少LOF的日均交易量为十几到几十万份,资金较大时要注意流动性风险。
交易型基金的特点总结于表1。
在选择交易型基金投资标的时,有几点要提醒投资者注意,一是ETF是风险比较高的基金品种。ETF虽然号称基金,也是跟踪一篮子股票的价格指数的,但它是被动型管理,波动性与市场波动性紧密相关。表2比较了几种交易型基金、开放式基金和沪深300指数从2008年E4月30日到2009年4月30日一年间的收益率和波动率,可以看到ETF波动率甚至超过大盘。原因之一是ETF在任何时候都保持极高仓位,不存在主动型基金那样在市场下跌时减仓避险的操作机制。

从表2也可以看出,封闭式基金是最抗跌的品种。封基历来在熊市表现较好,跟它没有赎回压力、可以坚持长期投资的思路有关。另外,封基的折价在熊市提供了一个安全缓冲。众所周知,封基的价格走势受折价率影响较大,我们尝试用年化折价率代替单纯的折价率来分析封基的投资价值,效果不错。最后要提的是,24只封基将在5年之内到期,资源的“稀缺”可能会带来额外的“溢价”机会。
对于单只LOF来说。不论是交易还是套利,流动性风险是一个不能不考虑的问题。除了嘉实300之外,日均交易量高于100万的LOF不到10只,总的来说不利于大资金投资。但随着封闭式基金的“封转开”和新LOF基金的陆续发行,这一缺憾将逐步得到缓解。
交易型基金的波段性操作,适合风险偏好适中,但又希望赚取高于市场平均收益,且具备一定技术分析能力的个人和机构投资者。
基金波段操作的一大优点是便于研究。基金跟大盘的关联度极高,尤其是指数ETF。投资交易型基金时,研究的重点是宏观经济和大盘趋势,辅以对少数敏感行业和基金重仓股的关注。由于不存在上面所说的人为操纵因素,传统的技术分析用在基金上成功的概率加大,增大了波段性操作的成功机会。
在具体策略上。我们建议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投资者,运用现代投资组合模型构建交易型基金组合,也就是采用FOF的策略,从而保证在明显低于市场风险的情况下获得高于平均的回报。在把握波段方面,建议根据具体情况,注意策略和纪律相结合。
这里给出一个利用技术指标交易上证指数的例子,交易的区段是过去一年,从2008年5月12日到2009年5月12日,见表3。我们的策略基于MACD指标,当快线Diff上穿慢线Dea时买入,在快线Diff下穿慢线Dea时卖出。图中共标出7次交易,红色卖出箭头表示赢利,灰色卖出箭头表示亏损,总计4次赢利3次亏损。此策略一年期回报为正13.12%。同期上证指数回报为负27.81%,而著名的开放式基金华夏大盘精选的回报为正8.7%。
当然,策略的实施并非易事,投资者的良好心态和严格纪律必不可少。但是这个倒子给我们的启示是,利用风险较低的交易型基金,借助某些工具,投资者可以较好的驾驭波段行情。
结语
A股市场震荡起伏很大,市场机制、监管治理尚不成熟。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觉得长期持有个股或某一只基金,并非很好的投资策略,而应该以适当的策略把握波段机会。除了交易股票之外,交易型基金提供了另一种类型的交易机会。这种“间接”交易的单次操作回报表面上看起来不及某些活跃股票的短期收益,但具有其独特优势,包括风险较低、没有庄家操纵、便于标的和策略研究等等。如果我们还想进—步提高收益,降低风险,可以选择交易型FoF,近期北京弘酬投资管理公司即将发行国内首款交易型FOF信托,并采用了量化投资的模式进行运作,值得进一步关注。随着交易型基金的发展,与之相关的中段期交易机会将会越来越受投资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