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合作学习的创新策略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528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是当前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下,要求课堂教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参与教学过程中。而运用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达到这一目标。不过,由于老师对合作学习了解得不够透彻,使得合作学习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未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老师应该如何创新合作学习理念呢?本文以小学科学为例,从组员分工、教学情境、营造氛围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小学科学课堂合作教学理念的创新策略。
  合作学习本身起到的作用,是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知识,让学生通过这一过程获得一定的合作精神,让学生的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但是当前的合作学习存在很多的不足,老师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其改正。那么老师如何正确地在科学课中落实合作教学理念呢?下列提供了几种简单有效的方法,老师可以将其运用于实际教学中。
  一、进行有效的组员分工
  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去扮演一定的角色,承担一定的任务。所以在开展科学学习的时候,老师要重视组员分工。在进行组员分工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去搭配小组成员,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事儿干。
  例如,在教学《导体和绝缘体》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导体和绝缘体进行探究。如果随随便便地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会有一些学生蒙混过关,有的学生会乘机与周围的学生闲聊,使得学生参与度不高,很少有学生可以坚持下来,就算坚持下来了也只是了解表面知识,并没有深入地理解知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受到了影响。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然后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组和搭配,然后给每个小组都配备管理人员,负责管理记录。最后,老师可以留出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思考,并在小组中积极地发言。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营造轻松高效的课堂氛围,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引入适当的教学情境
  借助教学情境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将自己的意见进行阐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才能自觉主动地去了解知识、掌握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例如,在教学《种子发芽实验》的时候,老师如果让学生直接空想种子发芽是怎样的,很多学生是回答不出来的,因为大部分学生没有细致地去观察过。老师可以在课堂伊始借助多媒体技术,将种子发芽的过程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老师这时适当地进行引导,学生就会以小组的形式主动地去探究种子发芽的影响因素。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有效地参与教学过程,也会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来,主动地去探究,成为课堂的主人。由此可见,创设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勇敢地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自愿自主自发地去探究知识、学习知识。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长时间实践发现,学习氛围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老师要重视学习氛围的营造。首先,老师要知道,自由平等是合作学习的重点,老师要让学生自由地去发挥自己的才能,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去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还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与老师的地位是平等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例如,某些老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过于重视学生的言行,但凡学生的言行举止有一点儿不符合自己的意愿就立马停下教学,大声地呵斥学生,仿佛其犯了什么大错。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会认为自己无论做什么、说什么都不对,会一味地按照老师的想法去做、去学,成了一个只会考试的木偶人。老师要知道,自己培养的学生是要敢说、敢想、敢做、敢表达的,不管学生回答问题时是害羞的还是开玩笑似的,敢于表达就是好的。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可以有效减轻,求知欲望、创新精神也能被激发出来,课堂教学的质量能有所提高,小组合作学习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由此可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十分重要的,老师重视,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敢于发言,敢于去做。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潜力,促使学生能够利用合作学习对知识进行探究,为实现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在科学学科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过程,还可以帮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得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上述提供了三种简单有效的方法:进行有效的组员分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地将其运用于教学中,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全面地发展、成长。不过,教学的方法并不仅仅是上面提到的三种,老师可以根据科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情况、兴趣爱好,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只有這样,才能让学生自主自发地去探究知识,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学教育已经不再是学习语文、数学等学科,小学生也应该顺应时代和科学的发展,开始学习信息技术以及科学。在新课程改革的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校教育对信息技术教学更加重视。如何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对学生信息技术的启蒙,成了考验老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看,想要提升他们的课堂学习质量,就必须让他们真正体验到信息技术带给他们的学习乐趣。所以,以体验式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成了推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发展的关键。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探讨。  一、构建优质环境,做好体验式教学铺垫  构建优质的
由于疫情,不宜多人聚集,学生也居家学习了较长一段时间,于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席卷全国:线上教学。因为没有学生的参与反馈,科学课的线上教学特别考验老师的教学水平。【设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提升趣味性,首先老师要注重教学理念的转变,认识到趣味性教学方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的重要意义,从而主动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趣味性要求。现
提高课堂教学工作有效性是每一位老师理想的工作目标。文章以小学科学课堂为基础,从兴趣、体验、训练和作业四个方面对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予以分析和讨论,希望能
课堂导入环节等同于一堂课的初始阶段,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老师不注重课堂导入环节,在课堂伊始就开始对知识进行讲解、教
数字图像的融合是为了增加图像的信息量进而提高人工识别或机器识别的准确率.不同获取图像的方法对目标物的特征敏感程度不同,所以单一的提取方法只能充分的表现目标物的某些
期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现阶段,新课程改革重点强调对中小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对于小学科学来说,融入STEM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科学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因此,学生深度参与科学课堂,既是奠定学生主体地位的保证,更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实现教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观察作为一种最为常见的活动,我们会将它想得过于简单。只会关注观察活动本身,看上去活动开展得热热闹闹,实则少了些有思维含量的深入研究,让观察活动流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