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2019年北京高考物理试题与往年试题的共同点,也指出了今年试题的创新点,为明年的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的复习提供参考.
关键词:北京;高考;試题;分析;教学
文章编号:1008-4134(2019)17-0052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
纵观2019年高考北京物理试题,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试题注重思维,考查素养,稳中求新,稳中有变,为2020年新课程改革的首份试卷做了很好的铺垫,必将起到很好的桥梁与过渡作用.
1 保持北京特色 考查核心素养
2019年试题与2017年、2018年等近年试题一脉相承,试题在覆盖所有主干知识的同时,大量素材源于教材,不注重复杂应用,而注重概念规律的本质理解、注重学科思想和科学方法、注重物理实验、注重宏观微观结合,又一次完美地体现了北京物理卷的特色,注重了对考生核心素养的考查.
1.1 立足基础 回归教材
立足基础,回归教材,是北京卷物理试题的特点之一,2019年试题依然如此.2019年北京高考物理试题整体难度适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绝大部分试题都能从教材中找到原型或相关内容,比如客观题中的第13、14、15、17题,主观题中的第21、22、第23(1)和第24(1)等,这些试题或源于教材中的正文,或源于教材中的习题.本文以2019年北京理综卷第21题(以下简称2019-21,以下同)的第(4)设问为例进行说明.
例1 (2019-21(4))伽利略曾研究过平抛运动,他推断:从同一炮台水平发射的炮弹,如果不受空气阻力,不论它们能射多远,在空中飞行的时间都一样.这实际上揭示了平抛物体
A.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
C.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试题分析 该设问源自教科版必修2第9页“早在300多年前,伽利略就曾研究过平抛运动.他推断:从同一炮台水平发射的炮弹,如果不受空气阻力,不论它们能射多远,在空中飞行的时间都一样.这实际上已经揭示了平抛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试题表述和教材完全一致,书中还配有相应插图,答案就在最后一句话中.
北京使用的两种教材都介绍了“平抛竖落仪”演示实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都会做该实验:平抛A球的同时B球从同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发现它们总是几乎同时落地,改变条件,现象不变,从而得出平抛物体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伽利略对不同炮弹的比较和“平抛竖落仪”演示实验含义差不多,但比演示实验要多思考一点.试题考查的内容比较基础,从核心素养角度看,该设问主要考查考生的证据意识.
以上这种取材于教材的命题形式,对中学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有助于引导中学教师重视教材,引导中学教学要回归教材,把握物理问题的本质.通过阅读教材,一方面要知道教材在研究什么问题、如何研究、得到什么结论,理解教材上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我们要思考教材上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为什么这样研究、相关的知识和研究方法给我们什么启示?还有哪些相关的内容和方法?通过这样的思考,我们就可以更加透彻的理解概念和规律的来龙去脉,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体现.
1.2 强化实验考查 突出学科特点
与近年来的试卷一样,物理实验依然是2019年的考查重点.从占比看,在物理12个题中,与实验直接相关的有4个,分别是第13、19、 21、23题,占题目总数量的1/3,全部实验的分值大约40分,约占物理总分120分的1/3.从试题内容看,既有演示实验,包括观察光的干涉衍射实验现象、光电效应、电容器的充电等,也有学生实验“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从考查层次上看,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根据实验现象直接做出判断(第13题);二是考查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第21题);三是根据实验结果(数据或图象)进一步进行逻辑推理(第19题和第23题).从试题的立意看,这些试题不仅考查考生是否观察过实验,是否操作过学生实验,也考查实验之后的思考.
例2 (2019-19)光电管是一种利用光照射产生电流的装置,当入射光照在管中金属板上时,可能形成光电流.表1给出了6次实验的结果.
试题分析 本题以光电效应实验为背景,给出两组6次实验数据,由控制变量可知,第一组中3次实验是相对光强不同导致光电流大小不同,且易发现相对光强越强,光电流越大的规律,第二组数据类似.两组之间比较可以发现,入射光子的能量不同分别是4.0eV和6.0eV,相应的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分别是0.9eV和2.9eV,可知采用了不同频率的入射光,金属板的逸出功相同,均为3.1eV,金属板材质很可能相同.选项A和选项B考查的是利用表中数据直接进行比较;选项C和选项D考查的则是根据表中数据得到的规律进行新的推理,正确答案应该是B.从核心素养角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能量观和科学推理两个要素.
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基础,在考试中实验是重点,同样,在平时的教学中,实验也应该是重点.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基本操作、实验现象、数据处理……等方面之外,还应该引导学生大胆设想,大胆提出问题,这样有助于加深对实验的理解,也许还会有新的发现.对于经典实验,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重回历史上的探究过程,体会实验中是如何解决困难的,思考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 2017年版《课程标准》在必修3的内容要求部分有“体会库仑扭秤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也许正是此意;还需要引导学生体会经典实验中逻辑推理的力量和价值,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证据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如2017年版《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中也有相关表述,比如“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结合物理学史的相关内容,认识物理实验与科学推理在物理学研究中的作用”等.
关键词:北京;高考;試题;分析;教学
文章编号:1008-4134(2019)17-0052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
纵观2019年高考北京物理试题,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试题注重思维,考查素养,稳中求新,稳中有变,为2020年新课程改革的首份试卷做了很好的铺垫,必将起到很好的桥梁与过渡作用.
1 保持北京特色 考查核心素养
2019年试题与2017年、2018年等近年试题一脉相承,试题在覆盖所有主干知识的同时,大量素材源于教材,不注重复杂应用,而注重概念规律的本质理解、注重学科思想和科学方法、注重物理实验、注重宏观微观结合,又一次完美地体现了北京物理卷的特色,注重了对考生核心素养的考查.
1.1 立足基础 回归教材
立足基础,回归教材,是北京卷物理试题的特点之一,2019年试题依然如此.2019年北京高考物理试题整体难度适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绝大部分试题都能从教材中找到原型或相关内容,比如客观题中的第13、14、15、17题,主观题中的第21、22、第23(1)和第24(1)等,这些试题或源于教材中的正文,或源于教材中的习题.本文以2019年北京理综卷第21题(以下简称2019-21,以下同)的第(4)设问为例进行说明.
例1 (2019-21(4))伽利略曾研究过平抛运动,他推断:从同一炮台水平发射的炮弹,如果不受空气阻力,不论它们能射多远,在空中飞行的时间都一样.这实际上揭示了平抛物体
A.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
C.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试题分析 该设问源自教科版必修2第9页“早在300多年前,伽利略就曾研究过平抛运动.他推断:从同一炮台水平发射的炮弹,如果不受空气阻力,不论它们能射多远,在空中飞行的时间都一样.这实际上已经揭示了平抛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试题表述和教材完全一致,书中还配有相应插图,答案就在最后一句话中.
北京使用的两种教材都介绍了“平抛竖落仪”演示实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都会做该实验:平抛A球的同时B球从同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发现它们总是几乎同时落地,改变条件,现象不变,从而得出平抛物体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伽利略对不同炮弹的比较和“平抛竖落仪”演示实验含义差不多,但比演示实验要多思考一点.试题考查的内容比较基础,从核心素养角度看,该设问主要考查考生的证据意识.
以上这种取材于教材的命题形式,对中学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有助于引导中学教师重视教材,引导中学教学要回归教材,把握物理问题的本质.通过阅读教材,一方面要知道教材在研究什么问题、如何研究、得到什么结论,理解教材上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我们要思考教材上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为什么这样研究、相关的知识和研究方法给我们什么启示?还有哪些相关的内容和方法?通过这样的思考,我们就可以更加透彻的理解概念和规律的来龙去脉,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体现.
1.2 强化实验考查 突出学科特点
与近年来的试卷一样,物理实验依然是2019年的考查重点.从占比看,在物理12个题中,与实验直接相关的有4个,分别是第13、19、 21、23题,占题目总数量的1/3,全部实验的分值大约40分,约占物理总分120分的1/3.从试题内容看,既有演示实验,包括观察光的干涉衍射实验现象、光电效应、电容器的充电等,也有学生实验“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从考查层次上看,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根据实验现象直接做出判断(第13题);二是考查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第21题);三是根据实验结果(数据或图象)进一步进行逻辑推理(第19题和第23题).从试题的立意看,这些试题不仅考查考生是否观察过实验,是否操作过学生实验,也考查实验之后的思考.
例2 (2019-19)光电管是一种利用光照射产生电流的装置,当入射光照在管中金属板上时,可能形成光电流.表1给出了6次实验的结果.

试题分析 本题以光电效应实验为背景,给出两组6次实验数据,由控制变量可知,第一组中3次实验是相对光强不同导致光电流大小不同,且易发现相对光强越强,光电流越大的规律,第二组数据类似.两组之间比较可以发现,入射光子的能量不同分别是4.0eV和6.0eV,相应的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分别是0.9eV和2.9eV,可知采用了不同频率的入射光,金属板的逸出功相同,均为3.1eV,金属板材质很可能相同.选项A和选项B考查的是利用表中数据直接进行比较;选项C和选项D考查的则是根据表中数据得到的规律进行新的推理,正确答案应该是B.从核心素养角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能量观和科学推理两个要素.
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基础,在考试中实验是重点,同样,在平时的教学中,实验也应该是重点.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基本操作、实验现象、数据处理……等方面之外,还应该引导学生大胆设想,大胆提出问题,这样有助于加深对实验的理解,也许还会有新的发现.对于经典实验,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重回历史上的探究过程,体会实验中是如何解决困难的,思考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 2017年版《课程标准》在必修3的内容要求部分有“体会库仑扭秤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也许正是此意;还需要引导学生体会经典实验中逻辑推理的力量和价值,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证据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如2017年版《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中也有相关表述,比如“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结合物理学史的相关内容,认识物理实验与科学推理在物理学研究中的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