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导入之我见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bird_z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强烈的求知欲和踊跃的参与度是课堂成功的关键,而生动有趣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课堂导入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优秀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新章节的内容做好铺垫和过渡,让学生更快的适应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节奏,提高课堂的整体效率。本文以初中生物教学为例,对有效进行课堂导入的方式做出了几点探讨,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导入
  一、 复习导入法
  一般而言,教材在编写的内容上都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衔接性,这一特点在生物教材中尤为突出。比如在学习《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一节时,教师在上课之前对《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这一节进行回顾,什么是基因?基因对于生物的遗传有哪些作用?基因在亲子之间是怎样传递的?引导学生复习基因、染色体及DNA的概念,而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为什么有的人父母是双眼皮,生下的孩子却是单眼皮?”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对于基因显隐性的思考。同样,在《生物进化的原因》一节中,教師通过对上一小节《生物进化的历程》的联系,引导学生对恐龙是怎样灭绝的等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引出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进一步过渡到生物进化的原因这一主要内容上。这种复习回顾式的课堂导入法可以让学生对之前的知识加深认知和巩固,同时对新的知识也容易消化理解,引导学生自己去主动思考问题,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情境导入法
  在课堂教学中,情境导入是最常用的课堂导入方式,也通常是最为直观有效的导入方式。情境导入法通过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科学合理的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学内容,达到牢记于心的效果。比如在《胚胎的发育和营养》一节中,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给学生放一段胎儿从受精卵到胚泡再到成形过程的视频,让学生在视觉的感官上对于胚胎的发育有直观的感受,同时教师可以在视频的最后提出“我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问题,使学生对于自己是怎样来的存有疑惑,待着疑问去学习这一节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如在《用药和急救》章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表演情景短剧,分别饰演伤员和救护者,亲身实践并参与到急救过程,亲手操作并救治伤员,并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对其急救措施进行点评,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从实践中学到知识,并获得独特的情感认知。
  三、 实验导入法
  生物学教材中的内容大多以实验作为依托,因此,教师可以针对教材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实验进行课堂导入,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通过设计实验,学生也能够独立自主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例如在《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一节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有哪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影响人们的健康,从而选择某一个不良的生活方式来设计实验验证对人们健康的影响,以酒精对人体心率有影响作为假设设计实验,选择水蚤作为实验体,水蚤的正常心率范围在100~350次之间,将水蚤置于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配置的酒精溶液中,在设计实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以下问题:(1)实验需要对照组吗?(2)实验所用水蚤需要多少只?(3)需要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配置多大浓度梯度酒精溶液?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更加具有科学性的实验,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引入当堂课的教学,同时也让学生从心底认识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人们的益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举多得。
  四、 问题导入法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学习往往是从提出问题开始,只有心中藏有疑问,才会主动去寻找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思考问题,不断更正思路,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由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引入新的教学内容,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往往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时,教师通过展现给学生如“草原过度放牧,沙尘暴危害严重”“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污染环境”等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向学生提问还有哪些类似的破坏环境的案例,鼓励学生使用互联网等信息平台查找答案,同时暗示学生事情都有两面性,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既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消极影响,也会产生积极作用,那么积极作用有哪些?如此便激发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望,从而将话题引到本堂课的教学上。
  五、 模型导入法
  生物模型的建造使教材的内容具体化、实物化,能让学生有直观的视觉体验,使教学内容易于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学习《被子植物的一生》时,教师可以提前发给每位学生几颗植物种子,让学生自行培养,并每天记录种子的成长情况,等到种子长成时拿到课堂上,向教师和同学作出详细介绍,并比较同学之间培养出的植物在外观上有哪些不同之处,思考为什么不同,这些不同的部位有何作用。让学生自己动手培养种子,建立生物模型并进行记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细心观察能力,还让学生亲自体验了种植的乐趣,寓教于乐。又如在学习《生物圈》这一小节时,教师可以展示装有水藻、小虾还有鱼的鱼缸,以此实例给学生讲解食物链的含义。
  六、 故事导入法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好奇心旺盛的阶段,若采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进行课堂导学,一定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时,教师应当选择常见的两栖动物青蛙为例,让学生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从故事中寻找蝌蚪变青蛙的线索,并引导学生找出“小蝌蚪没有妈妈”的原因,解释“变态发育”这一概念,认识到小蝌蚪其实是有妈妈的,只是在形态和生活习性方面都不一样,给人造成了误解,教导学生眼见不一定为实,要学习科学知识,才能正确的解决问题。又如在学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曹操“望梅止渴”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官兵们听到有梅子嘴中就开始分泌唾液”,为引出“条件反射”这一名词作出铺垫。
  七、 诗歌导入法
  诗歌是中华民族传承中璀璨的明珠,在民族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诗歌独有的韵律美始终让人流连忘返,陶醉其中。将诗歌应用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以此来引入课堂的教学内容,不仅提升了课堂的文化底蕴,还陶冶了学生的文化情操,将学生置于美的氛围中,在品味诗歌的同时学习生物知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学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时,教师利用“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做抛砖引玉之效,提出黄蝶为什么飞入菜花就无处寻的问题?引出《动物的运动》这一小节的内容,解释动物防御行为的本质;又如在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时,教师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充满色彩的诗句来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霜叶为什么是红的?”,以此来介绍植物体特有的液泡结构。诗歌导入法不仅使学生在娱乐中学会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八、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需要依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来制定才能实现最佳的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应当注意因时制宜,把握全局,从整体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董祥英.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导入之我见[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6,(09):68-70.
  [2]何春灵.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导入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21):146-147.
  [3]汤芬女.新课程下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2,(12):86-87.
  [4]陈磊.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导入作用及方法[J].成功(教育),2011,(24):126.
  [5]丁华.未成曲调先有情——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J].科学教育,2011,(02):46-48.
其他文献
会议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是对物理知识不断地进行了解、理解、进而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过程,要做到理解物理学习中的各种客观规律,由现象到本质,做到对初中物理知识间内在联系,这就是教与学双方都要努力才能达到的。本文从和谐学习氛围教学入手,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始终围绕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特点,实现高效教学。为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摘 要:进行化学中考复习是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梳理,基本知识的巩固,从而提高化学的成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复习方法和策略做出探析,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复习。但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形式内容单调乏味,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针对初中化学复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要强调对于学生的研究和让学生主动学习三个方法进行探析。  关键词:化学
摘 要:本文首先探讨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和价值,并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为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提供资料参考。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物理;应用意义;应用策略  初中物理内容量大、抽象性强,学生普遍感觉学习比较困难。初中新课标的实施,对初中物理科目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完成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成为广大
微课作为近年来最新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授课方式,在课堂上,尤其是初中生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初中的化学课上,由于课程难度相对较大,容易导致学生重点知识掌握不清,
会议
摘 要:在我国教育改革继续深化的形势下,中职教育越来越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中职教育的功能越来越显著,因而一定要利用现代手段开展教学。本文基于我国大力实施“互联网 ”的战略出发,对中职物理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首先对“互联网 ”在中职物理混合式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