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生活情境下的师幼对话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dxpj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用观察法和分类统计法,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量与质的分析来呈现Q幼儿园生活活动中师幼对话的实然状态。按照发启者、年龄班和内容对观察记录进量的分析和质的分析,得出师幼对话主体失落、师幼对话内容偏重班级常规管理、师幼对话是培养幼儿道德品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的结论,并提出教育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生活活动;师幼对话
  一、问题提出
  幼儿园生活活动中的师幼对话,专指教师与幼儿围绕生活活动中的游戏、就餐、入厕、就寝等一切正规教学活动之外展开的言语与倾听,在互相尊重、平等、和谐的氛围下进行知识、经验和情感方面的互动和分享的过程。以往关于师幼对话的研究中,学者们集中于对师幼对话存在的问题、价值和指导策略的研究,生活活动中的师幼对话现状研究尚无涉及。生活活动中的师幼对话具有随意性、非功利性、生成性等特点,教师既能从中发现幼儿的内在需要,又能体现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机智,因此对幼儿园生活活动中的师幼对话现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研究者于2011年9月——2012年1月随机抽取周一至周五中的三天,采用事件取样记录的方法,记录Q幼儿园师幼对话中教师与幼儿的言语、过程。(包括师幼对话中师幼双方的表情、肢体动作)
  (二)分类统计
  按照发启者、年龄班和内容对观察记录到的师幼对话进行分类,统计出每个类的分布情况。
  三、Q幼儿园生活活动中师幼对话研究结果分析
  (一)师幼对话结果量的分析
  1.不同发启者的师幼对话
  研究者将现场观察到的121个生活活动中的师幼对话行为事件按照发启者、年龄班和内容进行整理分类。
  在121个师幼对话事件中,教师作为施动者发启的师幼对话为71个,所占师幼对话总数比率的58.6%;幼儿作为施动者发启的师幼对话为50个,所占比率41.3%。这一组数据说明,目前在我国幼儿园生活活动中的师幼对话,教师扮演着发启对话、控制对话的角色。
  2.不同年龄班和不同发启者的师幼对话
  不同发启者的师幼对话分布显示,教师仍占据着师幼对话的主动权和领导权,幼儿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那么,这种分布现象在不同的年龄班是否一样呢?
  在小班和中班,师幼对话主要发启者是教师;但到了大班幼儿成为师幼对话的主要发启者。出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大班幼儿处在学前期语言学习的后期,在语法、语用、语义等方面已取得较大的进步,已经掌握语法的转换规则、能创造复杂的语句、习得参照性沟通技能等。[]此外,大班幼儿在智力、社会经验等方面的成熟使得幼儿在与环境、同伴、成人的交互作用中面对更多的问题和智力冲突,由此他们更想与同伴、成人交流。
  (二)师幼对话结果质的案例分析
  1.获得知识和技能
  幼儿园除了要承担繁重的保育任务外,同时也担负着完成幼小衔接的重要教育责任。师幼对话作为媒介充当传递知识、强化技能的角色。
  在“冬天的西瓜”案例中,幼儿作为发启者发启对话,表现出对“现在都什么季节了还能吃西瓜?现在冬天了。”、“南极冷还是北极冷?”问题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主动发启师幼对话以期从教师那里获得相关的知识,这是幼儿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而在幼儿生活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上,教师成为对话主动的发启者,目的在于考察幼儿对技能的掌握情况。
  2.建立与维护班级规则
  幼儿园的规则也被称作“常规”,指的是幼儿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 “常规”涉及到幼儿园各项活动和各个范围,具体到各项,如“吃饭时不许说话”、“不能在教室内跑”、“上课认真听讲”、 “睡觉前要上厕所,睡觉时不能说话”、“上厕所要排队,上完要洗手”等。
  这种班级内常规的建立与维护,基本上是通过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更多是使用口头语言来完成的。这种常规具有内容具体、要求易变、严格执行的特点。“上课了”案例中,教师通过“我说上课你听不懂是不是?上课是什么概念你听不懂吗?我下次说上课了你能不能(坐好),用我说第二遍吗?你最好不要考验我的耐性。等我下次发火了就不是这样了。”这样生硬的语气与幼儿进行对话,是一种典型的以教师为权威的师幼对话。
  3. 培养品道德品质与能力
  教师通过幼儿园生活活动中发生的生活事件和活动中的细节,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塑造幼儿的优秀品德,培养幼儿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幼儿园正规的教学活动只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的一个部分,除此之外还包括幼儿园的生活活动(用餐、午睡等)、游戏活动以及一切互动和交往活动等。这些日常活动同样是幼儿园课程,因为其中隐含着大量的教育素材,且能够为幼儿提供各种有益的学习经验。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师幼对话主体的失落
  交往活动发生于人和人之间,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往活动双方的关系可以分为四种:共时性互为主客体关系,双方具有同等的主体性;历时性的互为主客体关系,或转化中的互为主客体关系;限定性的、单向的主体和客体关系;双重性的互为主客体关系。
  在研究者记录的121个师幼对话中,教师作为发启者发启的师幼对话有71个,占总数的58.6%;幼儿作为发启者发启的师幼对话50个,占总数的41.3%。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目前幼儿园生活活动中的师幼对话教师在对话数量上占据主导地位。
  2.师幼对话内容偏重班级常规管理
  从教师对对话内容的选择和偏重,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价值取向。在研究者观察记录的122个师幼对话中,管束纪律有23个,占总量的32%;涉及最少的内容是让幼儿帮忙做事和提供支持与帮助,占总量的8%。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开启的师幼对话内容主要指向纪律和情感表达,对于让幼儿帮忙做事和提供支持与帮助两项的关注不够。   3.师幼对话是培养幼儿道德品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师幼对话是师幼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的基础上,互相交流与分享知识、经验的过程。在生活活动中,经常可以观察到教师通过某一件事或幼儿的某一行为,用对话这种自然的方式将优秀的道德品质渗透到生活活动中,让幼儿能判断出什么是对错,懂得与他人分享、合作的意义。通过这种途径对幼儿进行道德品质和能力的培养,相对于教师通过单纯的讲故事、组织专门的教学活动等方式更具有生动性、持久性、渗透性。
  (二)建议
  1. 发挥幼儿在对话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合作的师幼关系
  传统教育中的师幼关系是一种“主体——客体”的关系,而真正的师幼对话是一种“你——我”的关系。与此截然不同的是,师幼对话中教师的主体地位不变,幼儿由被动的地位转为主动。师幼对话中,幼儿主动的提问、主动建构知识、主动探索,教师的权威和控制角色转为对幼儿的支持和帮助。在具体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大部分教师掌握着先进幼儿教育理论,但由于观念是一时难以转变的,致使部分教师仍存在忽视幼儿的主体性的现象。
  2.扩大师幼对话的内容,激发幼儿对话的兴趣
  师幼对话除了具备传递知识的功能外,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对幼儿未来发展所需的语言、思维、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培养和促进作用。师幼对话具有促进幼儿语言、思考能力、情感发展,融洽师生关系和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价值。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教师发起的师幼对话主题往往以纪律管束为主。教师对师幼对话时间、次数、对象到内容的控制,这种现象使得幼儿不敢说、不想说、不能说。因此,扩大师幼对话内容,采取多元价值取向,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对话,激起幼儿的兴趣,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旭远.交往教学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陈蓉晖.幼儿园教师课程决策的个案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美]David R. Shaffer & Katherine Kipp著,邹泓等译.发展心理学——青少年与儿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4]叶平枝.试论教育情境下的师幼对话[J].学前教育研究,2003(11).
  [5]王海澜.师幼对话中教师话语水平及面临的挑战[J].学前教育研究,2005(34).
其他文献
【摘 要】幼儿游戏以其开放性、灵活性、活动内容丰富、探索性强、教育作用明显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幼儿园的青睐。在游戏中教师指导的策略是否得当会给幼儿的发展很大影响。本文探讨了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应采取哪些方法和策略,对今后的幼儿园游戏中教师的行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游戏;指导策略;幼儿发展  一、游戏中主要观察什么?  幼儿的游戏行为是幼儿发展水平的反映,因此幼儿的任何游戏行为都能做出发展
期刊
【摘 要】从上世纪80年代《恋爱的犀牛》开始,先锋戏剧开始被人们熟知。先锋话剧家们抱着一种开放的心态,开始了对传统话剧批判性甚至颠覆性地传承,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慢慢找到根据,做出一些新鲜的话剧形式,传递着一种先锋的力量,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思想,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孟京辉、张广天各以《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切格瓦拉》等擎起过“先锋戏剧”的大旗。  【关键词】先锋话剧;舞台空间;戏剧结构;话剧
期刊
【摘 要】沈从文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代大家,针对研究领域宽广,成果丰硕。通过阅读,尤其是阅读《文化选择与审美判断——沈从文研究综论》了解到沈从文的研究包括生态学研究如《与自然为邻——生态批评与沈从文研究》、旅游学、人类学、艺术学、接受美学、符号学、筑美学也包括对各种题材作品的研究如《沈从文城市题材小说审美研究》、精读精析如《沈从文精读》和单篇的研究如对《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沈从文研究》的研究,研
期刊
【摘 要】《末代皇帝》主题深刻、电影语言手法纯熟。本文通过视听语言角度,进行整体风格的分析,探寻这一阐述历史与生命的典范电影作品。  【关键词】视听语言;蒙太奇;影视人物塑造;叙事结构  贝尔托鲁奇以西方人独特的视角、巧妙的构思,讲述了古老东方帝国最后一帝——溥仪的一生。该片荣膺了多项电影大奖,深具艺术价值。用电影阐述历史,用电影阐释生命,让我们走进《末代皇帝》。  一、视听语言分析  (一)两条
期刊
【摘 要】数字绘画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图形创作形式,它代表着观念创新的进步,同时也是绘画手段的进步,绘画的表现手段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该艺术形式自被引入高校课堂起就得到各方面的关注,它即为学生提供高效的绘画创作方式,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创作平台,但怎样才能有效地完善数字绘画课程教学模式以及其体系呢?作为课题研究以及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笔者根据近几年的专业教学经验对在高校艺术类专业开设数字绘画
期刊
【摘 要】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我们运用游戏治疗的方法,针对常见的儿童异常行为,如多动、冲动、注意缺陷、攻击等,制定了一套完整而具体的治疗方案,以供家长和教师参考。  【关键词】儿童;多动症;游戏治疗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或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通常起病于6岁以前。学龄期症状明显,随年龄增大逐渐好转。部分病例可延续到成年。这
期刊
【摘 要】《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精品,虽然是文人创作的狐鬼故事,但在题材上明显属于民间故事及民间传说,所以其叙事方式采用了民间文学的叙事。《青凤》篇巧妙地把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两种叙述形式很好地结合起来,写作手法凝练自然。  【关键词】聊斋志异;叙事;全知视角;限知视角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学上的精品,它是清人蒲松龄在农村进行了大量的搜集,最后整理、创作出来的鬼狐故事集。小说塑造了很
期刊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问题化教学一向是非常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让幼儿进入到课堂情景中,能够让他们对课堂内容产生很大的兴趣,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也能够根据学生的反应来调整课堂进度和课堂内容,对话式教学也是幼儿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方式,教师和幼儿之间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能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课堂知识。本文通过介绍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在课堂中的实践,举出一些教学实例,以期对幼儿
期刊
摘要:思想咨商是以求助者的思想症结为基本对象,通过商谈的方式,运用咨商技术,旨在消解思想困惑、去除精神痛苦的思想关怀活动。形式上的对话性、价值上的引导性和个性上的民族性是其主要特征。作为新概念,思想咨商在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发展趋向和人文关怀深化发展的语境中生成,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和路向上的拓展、方法和方式上的补充以及目的和任务上的辅助,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关键词:思想咨商;思想政治教育;人
期刊
摘要: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和Malmquist模型的实证方法,对我国36个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2008-2017年的流通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评价。研究发现,流通效率总体呈现出东部一中部一西部地区衰减的空间变化规律,但效率增加呈现出东部放缓、西部增长快的态势,区域协调发展显现出良性状态。应依靠技术进步驱动流通效率提升,打造不同功能定位的流通节点城市,加强节点城市区域协调发展,以提升全国流通节点城市的流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