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恶之心”能否保证“仁”?——论钱穆诠释孔子仁观的情感向度

来源 :哲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d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钱穆对孔子仁观的诠释,前人多从史学角度论述.从道德哲学视域切入,我们发现,钱穆对孔子仁观的诠释呈现出“好恶之情”释“仁心”、“以礼导情”解“仁道”的双重向度.同时,这也展现出其消解“仁”之形上意义,紧扣人生情感论“仁”;注重“好恶”之践履能力,贯穿实践动向于“仁”的问题意识.但是,钱穆似乎混淆了自然情感与道德情感的本质差别,致使“好恶之心”成为一种不能作为道德标准的自然中立的情感.所以,他由“情感”切入“道德”的做法并不透彻,“好恶之心”不足以保证“仁”.
其他文献
通过工程调研及试验研究分析了某桥梁工程下部结构混凝土强度不足问题.结果表明,混凝土水泥浆体矿物相组成及微观形貌正常,但其高温灼烧条件下失水率显著高于理论值,且总孔隙率及其中100纳米以上大孔所占比例也显著高于基准样.基于此判断用水量严重超出配合比理论值是实体结构混凝土强度偏低的关键原因,而风化砂的使用则是导致用水量超标的主要因素.以控制混凝土原材料中砂的质量为核心的整改措施的采用在后续施工中成效显著.
汤用彤在其佛教史研究中将格义作为文化交流过程中的必然阶段,并指出格义承袭了安世高的讲经之法,接续了汉代的比附之风,但流于表面、不及深义,所以被玄学中旨在得意忘言、寄言出意的言意之辨所取代.外来文化通过比附本土文化以传播不可避免,而对此现象的反思也必然会出现,反思是为了超越语言、字面的异同而探寻一种融合双方而又自足的意义本身.这与当代哲学解释学的旨趣相契合,也对反思中国哲学“反向格义”具有借鉴意义.
宋代《春秋》学名家叶梦得,基于对“原情”的重视和理解,系统反思三传经说,建立其《春秋》诠释系统:其一方面对杜预“经承旧史、史承赴告”说有所继承,主张“《春秋》据其实而书之”,但同时又认为《春秋》非史,亦非止“天子之事”,而是“天事”,蕴含着孔子的“一王之法”,并由此建立起独特的凡例与褒贬法度.
在近代前夜的中国,以元朝、清朝建立为契机,士人阶层不断审视华夏文化的民族价值观.元代名士许衡的学说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而他出仕元朝的身份则长期引起争议.清初学者王夫之经历了明亡清兴的剧变,其民族思想主张较为激进,坚持排斥夷狄的思想斗争.王夫之在其“夷夏之辨”的民族史论中,将矛头指向了以许衡为代表的先代思想家,围绕两种主体——儒者和商人阶层的历史地位展开批判.他强调儒者应承担民族兴亡的责任,而商贾则是与夷狄和异端同流的人群.这些对特定社会主体的批判,一方面有过激之处,一方面表明王夫之的民族思想重视具体的“人
明代大礼议的两大核心问题是朱祐杬的“尊号与主祀”,其实质是确定父子、君臣等人伦关系的所谓“正名定分”的问题,分为正名与用名两个方面.正名即正“名”,正名必先理解、认识实;用名除了将名使用到恰当的场合之外,还包括将名所承载的地位、身份、权利等加以落实并将与名不符合的实加以改正.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议礼过程中的四次正名行为和朱祐杬、蒋氏的用名行为,揭示了议礼是如何深刻地影响嘉靖朝的政治.
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中对审核内容进行分析,并针对性总结了一些办法和措施,以为建筑工程竣工结算审核等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
现代人工辅助生殖技术(ART)自诞生之日起就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争议背后体现的是对技术本质的关注.对于现代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本质应该为何,不能仅停留在一阶观察的视角,更应该揭开面纱探究其深层机理,上升到二阶观察.立基于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的思考,现代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在本质上展现出的是一种“生殖座架”,它将在传统上被认为是一个整体的生殖系统分解成一组离散的和可移动的生殖部分,这些部分被一系列分解的区别于传统自然生殖的现代人工辅助生殖技术方法所管理,它们随时待命,等待进一步的“订购”或“优化”.在这一过程
超越“二元对立”是审美活动的内在要求,在中国现当代的美学理论和艺术理论中,这种“超越”大多表现为各种“主观与客观统一”“形式与内容统一”“思想与情感融合”等“统一”或“融合”模式,它们都是中国美学当代转向中宝贵的思想资源.以此为背景,本文拟通过对朱光潜美学中具有超越“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特质的思想进行梳理,从超越“二元对立”的视角,整理出其思想在中国美学的当代转向中可供后人借鉴之处,揭示出其美学的当代意义,以期为中国美学的当代发展提供一种参考和思路.
阿玛蒂亚·森认为,当前所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社会规范理论,实际上都主张人们应当平等地拥有某些东西,这些理论在这个意义上都可以被看成是平等主义理论.对于森的这一著名论断,拉里·特姆金通过区分“平等”的三种不同含义而质疑.尽管特姆金的论证本身存在着缺陷,但通过修订特姆金所提出来的区分,我们可以看到,真正得到广泛认可的平等观念是一种普世性的观念,而不是一种比较性的观念.因此,森的这一论断确实是难以成立的.
威廉姆斯对科恩的平等主义风尚提出了狭义与广义的两种解读.他认为狭义的风尚无法满足科恩对效率的要求,因此科恩应该选择广义的平等主义风尚,不过广义的风尚却会面对一种与直觉十分冲突的额外义务的挑战.根据这种解读,科恩平等主义风尚论述的成立就会遭遇困难.本文试图阐述科恩实际上会选择狭义的风尚,同时狭义的风尚能够满足效率的要求,也能够应对其他的一些挑战.如果狭义的风尚能够成立,那么针对广义风尚解读的批判则构不成对科恩的平等主义风尚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