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流性食管炎的硫糖铝维持治疗

来源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ddfasfafjdkjfkek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先不论采用何种药物得以治愈的返流性食管炎患者,大多仍会复发。用H_2受体拮抗剂(H_2-RA)者复发率为40%~50%,用质子泵抑制剂(PPI)者复发率高达80%。高复发率提示抑酸治疗后其基本动力异常仍存在。原先研究提示小剂量硫糖铝不能预防复发。本文旨在通过双盲研究大剂量硫糖铝悬液对食管炎治愈者复发的影响。 方法:184例(>18岁)受试者有明确返流性食管炎病史,试验前Savary-Miller分级Ⅰ~Ⅱ级,经抑酸治疗后内镜证实已治愈,且其后至进入试验间隔≤7天,排除溃疡病、上消化道 Most of the patients with reflux esophagitis who have been cured regardless of the type of drug are still relapse.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40% ~ 50% with H_2 receptor antagonist (H_2-RA) and 80% with 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 The high recurrence rate suggests that the basic motility abnormalities still exist after acid treatment. The original study suggests that low doses of sucralfate can not prevent recurrence. This article aims to double-blind study of high-dose sucralfate suspension esophagitis cured relapse. Methods: A total of 184 patients (> 18 years old) had a history of reflux esophagitis. Savary-Miller grades Ⅰ ~ Ⅱ before the trial were confirmed by endoscopy after acid suppression treatment, and then entered the test interval ≤ 7 days, excluding ulcer diseas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其他文献
无边瀚海 ,碧波荡漾 ,鱼翔浅底 ,生意盎然。小黄鱼在老黄鱼身边游来游去。忽儿扎到沙底 ,忽儿浮上水面。就在这当儿 ,它一眼望见明媚阳光照耀下的海面 ,波光粼粼 ,激发起它一
依据学生之间互动所产生的正面影响原理,实施“伙伴咨询”校本管理工作方式,不仅能较快地解决新生刚入学时的种种困扰,同时也能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 Based on the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深刻理解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重要原则、主要任务、前提条件
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以其生活节俭、治学严谨、文风朴实而赢得广大群众的尊敬和爱戴。然而,这位艺术大师无论何时何地也忘不了自己的母亲对他一生的影响。他常
“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我国情况和特点的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既是经济建设的实际问题,又是经济科学的理论问题。它包括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我们自当同心同
2008年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诞辰190周年,他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25周年了。但是他的光辉著作和伟大思想仍然深深地影响着当
随着人民生活改善和医疗技术提高,人均寿命延长,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也在上升。为了加强对心血管病的防治,我所对供电行业职工进行了一次健康普查。本文就1148例供电职工ECG作
返流性食管炎复发率高,维持治疗效果不甚满意。作者用5种不同维持疗法随机治疗175例返流性食管炎患者,观察其疗效。 纳入本研究的病人需符合下列条件:食管远段有一处以上糜
目的探讨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可溶性IL_2R水平的变化,为诊断病情演变和预后判定寻找可靠的依据.方法应用APAAP桥联酶标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正常人30例和各型乙型肝炎患者175例
四川省1950~1995年共发生伤寒117295例,死亡2174人,年平均发病率为332/10万。1952年及1961年为流行高峰年,发病率各为1079/10万和1510/10万;6~9月发病最多;70年代后发病两个波峰特征已不复存在。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为高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