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校新兴专业建设路径的观察与思考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dai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兴专业建设对于促进新时代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且深远的意义。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理念背景,以个案研究的方法,从微观层面对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建设状态进行深入调查,深入挖掘专业建设背后的逻辑,把握专业建设过程中参与者的所思、所想与所感,发现新兴专业建设过程中的“认知依赖”“手段依赖”“理念依赖”“成本依赖”“想象依赖”,以及专业建设负责人思维中的“成本效应”“预期效应”,进一步分析出这是由于不同知识观导向产生的逻辑博弈。
  【关键词】新专业建设;个案研究;路径依赖;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04-0040-05
  【作者简介】刘晓宁,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江苏苏州,215123)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也是强化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近些年,不少高职院校为了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增强服务社会发展的竞争力,在调整优化传统专业的同时开设了许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兴专业。这些新兴专业建设的成效如何?能否实现、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存在哪些经验和问题?……需要对此进行一些调查和分析。
  随着工业生产智能化、自动化应用的广泛深入,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人才需求旺盛,截至2017年末,已有259所高职院校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选择这个新兴专业作为观察点,具备了一定的代表性。新兴专业是否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有一套自己的建设逻辑,而没有按照传统专业的运作路数去复刻呢?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苏南某高职校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该专业设于机电技术系,2015年挂靠于机电一体化专业开设机器人方向,仅有部分优秀学生才能就读;2016年设专业点,实行五年一贯制,招生一个班35人;2017年、2018年各招两个班共70人。笔者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主要采用参与式观察、非结构式访谈与文本分析方法,访谈的形式有面谈、微信聊天、电话访谈等,主要访谈了专业建设带头人(以下简称Z老师)、专业课教师及学生(以下简称学A、学B)。资料的呈现方式采用“深描”,通过一些细节来抓住研究对象的行为规范、利益与动机。[1]
  我们发现,新专业建设是一个传统力量与新生力量互动博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成效,也存在一些顽固性障碍。
  一、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基本建设情况
  (一)需求驱动:为什么要建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
  该校新专业的开设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天时”:2015年是智能制造元年。“地利”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电子信息制造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学校所处地区的支柱产业,生产线机器人化改造是这些产业转型升级和劳动力替代的主要方式;二是该校拥有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有设备有条件。“人和”:企业有需求,政府想推动,学校要发展。
  (二)动态交缠:专业课程设置依托原有基础
  该校工业机器人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依托机电技术系的自动化专业基础来实现的,特别是综合性的课程基本上是来自母体专业的复刻,如表1、2所示。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资源迁移与资源共享。该专业2016年的设置是群平台课程 方向课程,2017年开始专列平台课程,方向上侧重于“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Z老师表示“还准备设置一些关于高端集成的选修课”。工业机器人专业要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就需要更加综合化、跨界化。
  (三)跨界学习:鼓励教师转专业来补充空缺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基本上是机电系原有教师。没有引进科班出身的新教师,主要是因为现在还没有机器人专业本科及以上的毕业生。学校成立了机器人教研室,以供现有的9名教师边自学边教学,进行研讨、交流,以提升专业素养与专业教学能力。在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方面,机器人专业与母体专业不同的地方是更加强调引进能工巧匠,并增加兼职教师比例,这与该专业任课教师短缺有直接关系。
  (四)设备共用:依托原有实训条件
  学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所使用的17个实训室中,有14个是与母体或其他专业共同使用的;实训项目也基本相同,3个是機器人专业特需的实训空间。Z老师表示还需要“不少于6家规模较大、比较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目前这个目标还在努力落实中。
  (五)学生乐学:自愿选择就读
  学生选择工业机器人专业基本上是兴趣使然,对于实训课有更多的热情。学生A很喜欢机器人,也喜欢这个集理论与实训于一体的专业。学生B刚入学,他很热爱这个专业,但对今后的出路比较懵懂,他的“热情”带有一点盲目跟风的因素。或许学校后续可以增加专业体验课,带学生去企业走一走、看一看,了解所学专业的知识、技能、岗位、就业等,完善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有目标、有追求地学习。
  二、对该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建设路径分析
  我们不难发现,新兴专业的初始建设在有意识地向母专业靠拢,依托必要的物质和人力基础,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专业建设延续性与稳定性的体现,但如果过度依赖母专业也可能影响其独立成长与创新发展。
  一是专业特色与目标定位的新旧纠缠,可称之为认知依赖。新兴专业在建设过程中,教学、管理、就业都向母专业并靠,那特色就会变得模糊不清,专业建设低效甚至无效,更会造成原有传统优势专业学生就业的困境。
  二是师资、课程与教学的路径束缚,可称之为手段依赖。该校新兴专业现有师资都是传统专业出身,虽然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但在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课程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上,循规蹈矩难以创新。而新进教师(研究对象学校还没有)很可能由于资历、年龄、经验的原因难以参与决策,对新兴专业的建设影响甚微。
  三是人才培养、成长机制因循守旧,可称之为理念依赖。若新兴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依然按照传统方式制定,对学生个人需求的关注度不够,忽视职业能力、通用能力的培养,把大部分教学时间花在操作上,而不重视教授“算法”“编程”等有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很可能不适合智能化时代对高端复合型人才的市场需求。   四是受成本效应的影响,存在惯性操作,可称之为成本依赖。对于新兴专业建设团队而言,往往会选择用既有的成熟方法进行专业建设;对决策者而言,一旦做出决定,基于“沉没成本”的考量,即使发现有不合适也不会轻易改变。
  五是受群集效应的影响,存在盲目发展建设的状况,可称之为想象依赖。新兴专业往往都是时下比较热门的专业,受家长和学生热捧。但报考就读的学生对新兴专业了解多少,是否真的是基于兴趣,是否掌握其就业前景,新兴专业到底建设质量如何,究竟要培养出一批怎样的人,毕业生的适岗能力如何……还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由此看来,新专业建设存在不同力量的交缠制约,其背后是两种逻辑在起作用,即教育逻辑与市场逻辑。教育逻辑是指教育者综合利用多种符合教育规律的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2]不难发现,教育逻辑始终带有乌托邦色彩。市场逻辑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以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为基本特征,以提升生产效率、经营效率、营销效率、管理效率为目标,实现市场主体的效益最大化。[3]市场逻辑在专业建设中表现为,引入激烈的竞争机制,以市场化的“运营”合理定位专业建设方向,消除同质化倾向,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理念和风格。在新兴专业建设中这两种不同逻辑的较量映射出来的正是知识观的博弈,不同的知识观支配着专业建设路径的选择、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及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过程、方式,从而构成不同的课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教育逻辑对应的是学科知识观,体系结构是知识的呈现方式;市场逻辑对应的是应用知识观,社会需要是知识的形成基础。从目前该校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建设状态来看,主要还是依照教育逻辑的知识框架来建设,而面向新产业、新技术的新兴专业建设应更加关注工作过程导向、强调职业能力,但也不能完全按照市场逻辑,把职业学校办成培训机构。新兴专业的建设需要平衡教育逻辑与市场逻辑的关系。
  三、对工业机器人专业建设的思考
  新兴专业建设需要我们跳出传统专业建设的固有思路,既要维持良性的路径依赖,又要打破非效率制度的“锁定”,为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新产业、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创建支持体系,制度先行还是实践探索先行
  对新兴专业建设的支持,需要实践先行。一是有相应的培养认定标准。该校工业机器人专业的资格认定中要求考一个高级电工证,这显然是不合适的。虽然目前相应的资格证书还不完备,但可以从实践入手。如机器人产业的龙头企业确定用人标准,企业自己出具资格认定证书;或学校之间成立机器人专业联盟,合作出台内部认定的资格证书;或政校企多方力量联合形成合作共同体,成立机器人产业协会,制定行业认证证书,等等。如此一来,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会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市场认可度更高。二是凸显新兴专业的特色。要对专业定位和专业特色有明确的认识,在依托母专业的基础上有所超越。如工业机器人技术融合了机械、电子、传感器、计算机、人工智能等众多学科知识,基于这种复合性,应考虑构建以工业机器人类专业为依托的N N合作共同体学院,整合优质资源,集中优势力量办好新兴专业。
  (二)更新师资培育理念,引进新招还是自身转型
  新兴专业中的师资队伍建设最现实的路径,是依靠现有师资力量进行校企合作共育。机器人技术专业需要复合型、创新型的教师,他不仅要具备机械、自动化、电气等相关的装调、检维技能与素养,还要熟悉软件编程、系统设计、电脑指令等相关知识,更要具备一定的机器人专业技术知识(如减速器、电机、控制器等)。职业院校可安排教师转岗 校企共育,依托合作共建的现有基础,利用公共实训基地的产学研合作优势,与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教育类机器人企业、大学机器人与微系统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共建师资培育平台,开展教师与企业大师的师徒制培训,以锻造更加专业的师资队伍。
  (三)打破人才培养的锁定效应,基于现实还是面向未来
  新兴专业的人才培养不应该只基于市场需求,还应适度超前。当前机器人相关岗位的人才素质要求一般是:“能够对机器人控制系统进行设计、研发、编程、安装、调试、维修以及掌握销售技巧。”安装、调试、维修属于技术应用系列,设计、研发、编程则属于高端集成系列,而销售不仅要掌握机器人的基本知识、功能、结构,还要学会与人打交道,更为考验一个人的综合素养。机器人专业建设一定要跳出教育定位,立足产业发展趋势、技术技能更新方向,确定新兴专业学生的技能、素质培养指标。在关注企业需求的同时,更加关注核心素养、通用能力的生成,思维模式的培养与训练,课程内容的设计、实施过程要融合岗位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最终形成通用能力,保证学生既能应对市场需求,也能够可持续发展。新专业在对接新產业的同时,始终要把“人”的培养放在首位,从根本上改变见“物”不见“人”的传统建设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8-9.
  [2]张学敏,陈星.教育逻辑和管理逻辑的背离与契合:兼论教育饱受诟病的缘由[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138-140.
  [3]陈锋正.市场逻辑与大学发展:市场逻辑视阈下的大学发展战略选择[J].当代教育科学,2014(11):40-42.
其他文献
【关键词】职业体验教育;实施原则;主要任务;保障机制;实施重点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1005-6009(2020)36-0024-06  劳动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源泉,是一个人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开始,也是实现人的尊严和幸福的必由之路。劳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职业
【摘 要】写作教学是职业英语教学的难点之一,因而对写作教学进行动研究很有必要。基于一堂英语写作课,从课前设计、课堂观察到课后分析,对英语写作教学进行行动研究,从而促进职校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阅读材料;职业英语写作;课堂观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2-0059-03  【作者简介】蒋晓雯,江苏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关键词】中职教育;幸福人生;教育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92-0033-02  笔者对中职教育现状有一个基本看法:当下的中职教育面对中职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良、自觉性自律性较差等现状有些过于迁就了。“过于迁就”主要表现在学业没有标准和毕业没有门槛这两个方面。   中职教育对于中职生的“过于迁就”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经历了
【摘 要】基于省内9所开设有中高职衔接学前教育专业的国示范校展开调研,剖析了当前课程开设存在的问题,指出中高职衔接的核心与关键是要做好课程之间的递进衔接以形成系统,提出以绘本资源包开发为抓手,中高职衔接语言类课程进行一体化建设的构想,并从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论述了建设依据、原则和设计框架,重点探讨了课题组在绘本资源包开发与使用中的路径、案例和成效反思。  【关键词】绘本资源包;学前教育;中高职衔接;
江苏联合職业技术学院江宁分院 王光勇
我永远忘不了第一次给我带来巨大震撼的那本书,它给予了我艺术的启蒙,它在我的记忆里就如永不落下的斜阳,灿烂又辉煌。它就是《人间失格》。  《人间失格》,由知名日本作家同时也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太宰治所作。在其他人看来,他留下的五次自杀经历实在太过瞩目,因而他的人生观念和作风被视为负能量的代表。而在我看来,在不到四十年的短暂人生中,他虽然有消极的人生观,但一直在这世间努力地想要活下去。人的一生总是充
【摘 要】目前五年制高职校教学管理中普遍存在着机构制度建设未理顺、师资队伍建设无规划、课程资源开发及运用不理想、质量监控跟踪不到位等主要问题,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刘国钧分院基于自身实践,从教学管理、师资团队、资源开发和质量监控四方面提出提高五年制高职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课堂质量;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生命化课堂的本质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归纳了构建生命化课堂的策略,为构建生命化课堂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方法。  关键词:生命化课堂 构建  叶澜发表了一篇文章《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其中“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的思想,向教师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使得教师对课堂价值的追寻从对知识的关注转移到了对人的
【关键词】1 X证书制度;职业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基础性探究;创造性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28-0024-05   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制订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启动1 X证书制度试点工
【摘 要】受目前产业环境、制作技术、应用平台、网络技术发展的影响,动画行业也由单一的动画片创作生产逐渐扩大至教育、建筑、航空航天、文创、游戏等多个领域,形成“大动画”或“泛动画”的格局。因此,动画专业在设计培养方案时,应该面向行业调研,确立培养方向与定位;锁定行业需求,确立培养目标与规格;解析知识结构,确立知识模块与方案;关注教学与教改,提高教学品质与效率;重视条件建设,搭建配套平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