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釭灯设计语言及在现代灯具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5554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9-0102-04
  引言
  釭灯出现于秦汉时期,大多为铜铸,由中空体腔、一或两个导烟道、灯盘、灯罩等组合而成。它虽是由前代灯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无论从造型的精巧性、科学性的严谨性以及审美的创新性上都更具有创造性。釭灯之定名是因为灯具上安装了导烟管则名为“釭灯”,它的出现是建筑、室内设计演变下的必然产物,是匠人智慧与审美的结晶。本文通过对釭灯的分析,拟借鉴两汉釭灯设计原理和造型特点,结合现代设计的流行元素,迎合于现代人审美的同时又能感受到两汉釭灯的设计文化,并通过对釭灯不同设计原理的提炼,将其应用于不同风格的室内空间场所。
  一、釭灯造型设计语言
  从造型的题材上看两汉釭灯可分为三类:人物型釭灯、动物型釭灯,器具型釭灯。
  (一)动物型釭灯的古朴与抽象
  匠人通常以动物最为代表性的动作姿态作为釭灯的造型主题,体现出汉代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动物形象高度还原,神态传神,动作既生动又古朴,修饰手法简练大方,但也存在有想象力的匠人制作出别具一格抽象式的动物形釭灯。牛形釭灯在动物形釭灯中占有重要比重,这可能是由于汉代畜牧业的发展给动物型器物带来的影响,古朴表现手法以1980年江苏扬州邢江县甘泉镇东汉前期错银牛釭灯见AⅠ②,1975年江苏省唯宁县张墟公刘楼出土东汉时期牛釭灯为例AⅠ③;从出土的牛釭灯上看见表1,灯具的造型都分为两个部分,下部为牛体,中空可储水,背部驮灯体,灯体均为灯盘、灯罩、灯盖组合而成;牛体均为预备战斗状,肌肉突起,整体虽古朴无过多装饰,但体现出了牛在为农耕贡献同时又好斗刚烈的本性。也有部分动物型是运用抽象的表现手法,它的存在即是匠人创作的激情也是寄予其精神层面的希望,如长沙桂花园出土西汉晚期牛釭灯AⅠ①,牛体抽象,像牛型但又似蟾蜍,蟾蜍属于蛙类,将蛙看成女娲是汉代人们对繁衍后代的美好祝愿,匠人巧妙地将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结合,在理性的身躯上披上一层神性的光环,让我们看到了汉代匠人为创作所做出的巧思。
  除此,动物造型中还有鸟类釭灯,这里以两个典型的鸟类釭灯为例:一件于广西和浦出土的凤凰形釭灯,一件于山西朔县照什八庄一号西汉晚期墓出的彩绘雁鱼釭灯,前者为凤鸟形,凤鸟常用来象征祥瑞;后者为鸿雁回首衔鱼伫立状,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古人就有用鱼鸟形象绘制与彩陶釭之上,直至汉代雁成为我国古代的一种信鸟,此灯圆肥的鱼是象征着墓主人对丰收富裕的美好愿望,到汉代此题材尤其多。两者都作长颈回首伫立状,双足并立,掌有蹼,形象真实姿态生动,灯体置于身背,被上下“环”于中间,视觉上给人一种稳定感,造型饱满程度和灯炉结构上有所不同见表2。
  (二)人物型釭灯的优美生动
  汉代出土了大量的人物形灯具,例如跽坐人漆绘灯、人骑马灯、长信宫灯等,身份低下的奴仆形象占有重要比重,秦朝开始重要的美术创作都是在王朝政府直接控制下进行,统治者明确要求艺术为巩固政权服务,强调艺术的宣传教化的作用,奴仆形象寓意着忠诚,通过艺术形式宣扬威德,自然成为了两汉时期王权贵族内寝装饰中的重要题材,这里以最为有艺术价值的1968年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寇绾中出土的“长信宫灯”为例见表3,B ①。长信宫灯通体鎏金,宫女体态跪坐状形态优美,臀部坐于脚跟处,神态温柔祥和,眉眼细长上挑,柳眉星眼,目视前方,脸部饱满圆润,头上佩戴巾帼,身穿曲裾深衣,深衣受到体态的影响和每个衣布堆积的地方有明显褶皱,宫女左手执灯盘,右臂高举宽袖边下垂成为灯罩,右臂中空为导烟管,是功能与造型的和谐统一,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三)器物型釭灯的夸张饱满
  汉代出土的釭灯有部分器物型,综合所收集的材料,器物型釭灯多为鼎状,鼎在商周时期开始流行,它不仅作为食器、酒器的存在,还作为等级和政权的标志与象征,在汉代依然存在等级制度的情况下,又受到商周时期鼎文化的影响,象征意义却不减,鼎的功能性虽有所衰落,但匠人对其功能性加以深化改造,并扩展为照明工具的一种。器物型釭灯有着商周鼎一贯庄重威严风格,还用夸张的手法诠释着灯具的功能零件,虽然表现手法夸张,但依然掩盖不住器身的流畅饱满。釭灯造型同样分为两个部分,下部为鼎体,上部为灯炉,鼎体多类似西周时期流行的鼓腹形鼎,轮廓流畅,造型敦实厚重,三兽蹄足鼓腹,为王朝贵族内寝所用,彰显权利和表彰功勋,鼎体上为灯炉,此类釭灯的灯罩板有有无镂空的区别,有一至两个导烟道之分,各个零件造型夸张,功能性明显,如盱眙大云山12号刘非之墓出土的無烟铜釭灯见3,C①,1968年满城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铜釭灯见表3,C②。前者为双导烟道,一端均始于鼎身的肩部,另一端终于灯盖顶部,导烟道的弧线夸张显得格外突出,又与鼓腹鼎饱满的轮廓结合形成了线条流畅的整体。
  二、釭灯设计原理及原理提取
  本环节主要从釭灯环保设计理念和光源应用的设计理念作为切入点对釭灯相应的零件功能进行剖析,站在汉代匠人们的角度分析其存在的设计语言,并结合当代人的审美和流行元素对汉代匠人的智慧进行提炼融合。
  (一)环保设计理念及提取
  汉代灯具的设计十分注重环保功能。釭灯的烛钎多为动物油和植物油,烛芯的材料多为竹、麻,油脂,燃烧时产生火焰实现了照明功能,但炉内油面温度升高随之炉内空气上升,若烛芯未得到充分烧尽,使得空气中会飘浮着未烧尽的碳粒,就存在室内空气污浊及空气清新度下降的可能,不得不说,此时釭灯灯罩和灯盖的存在就起到很好的配合。灯罩起到一定的聚集烟雾的作用,防止烟雾杂质四处挥散,杂质受到上升翻滚的烟雾影响,在灯炉内必然会向上飘浮进入导烟管;灯盖它作为“引流单元件”见表4,起到了一个烟雾缓冲及引流的重要作用,其通常为下口大上口小,内部类似穹隆顶,铜壁斜面且光滑,灯罩阻隔下的烟雾多且缭绕,在呈上升趋势的情况下遇灯盖斜面加速顺势进入烟道。假设灯盖为平顶,烟雾虽呈上升趋势但遇平顶无引流,烟雾会反弹于灯罩内,大部分污浊的烟雾得不到及时引进,堆积于灯罩内,在既然要满足照明灯罩就不能闭合的情况下,使得烟雾漫出灯罩开口,造成室内空气的污染问题见表4。“长兴宫灯”和雁鱼釭灯的灯盖分别是宫女的宽袖口和鱼体见图1,图2,灯盖均呈穹状,导烟道分别是右臂和雁颈,看出匠人有意的将零件巧妙地隐藏于造型之中,在满足引导烟雾的同时不破坏釭灯造型的整体性,满足美观又能借助零件的造型达到功能与艺术的协调统一。釭灯从导烟管上看可分单烟管和双烟管两类,双烟管较单烟管能更快速地将烟雾排进体腔,起到一个高效排烟的作用,加快排烟的频率,釭灯体腔贮清水,烟雾进入体腔遇水起到溶解烟雾、减少异味。   釭灯的环保设计理念打破了以往一贯拘谨刻板的设计模式,开始注意到灯具可以不仅仅只是照明工具而已,匠人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对灯具升级优化。设计原理的提取是为了传承汉代匠人的智慧和激情。现如今家庭中虽然烛灯使用的机会越来越少,它作为烘托情调氛围的存在,装饰性和文化韵味就变得更为重要了,设计师需要对应用的空间、使用的人群進行归类分析,在满足不同空间流行元素等和人群审美的同时结合两汉釭灯的环保设计理念。
  (二)光源优化设计理念及提取
  釭灯的灯炉部分多都带有灯罩,灯罩由两片到四片弧形屏板构成,每个屏板的长度为半个圆周或略大于半圆周,拉合时为一圆周。
  灯罩板分有无镂空两种(此处称无镂空灯罩板为“光面”屛板),虽都可以通过转动灯罩板调节光源大小和方向,但“光面”屛板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不论开合大小,照明的方向都依赖于灯罩板开合的方向,开合角度越大照明范围越广亮度越强,开合角度越窄照明范围越为局部,由于灯罩板拉开的角度有限,屛板的背光面必定是能见度极其微弱的空间见图4,在两汉时期此类釭灯可能多放置于几、案等不需要大范围照明的台面,它的弊端是无法在满足空间照明范围的同时灵活调节亮度的强弱。镂空的灯罩板,有着镂空菱形孔,它的存在并非仅仅装饰手段,它能有效地起到散热透光的作用,较光面灯罩板相比它不仅拥有调节照明的范围和方向的功能,还具有可以调节亮度强弱的特点,两片灯罩板紧合时镂空的效果发挥其透光的作用,在满足大范围光照的同时,亮度也没有那么集中强烈,便于起夜,类似于当今夜灯的效果;再者汉代釭灯大多数为铜制,铜制材质导热性好,避免了火光在较封闭的灯炉内长时间运作,铜壁无法高效散热,导致釭灯外壁发热甚至发烫的可能。镂空屛板的出现可能是光面灯罩的优化设计,也可能是两者放置于不同的空间区域而“各司其职”。如东汉时期牛釭灯以及东汉前期错银牛釭灯的镂空灯罩,西汉錾刻龙纹铜釭灯上的镂空灯罩见图3。
  釭灯的设计让我们看到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匠人就已经注意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和尊神重鬼祭祀而用,是深入到人的需求和生活行为之中而设计存在的。上述镂空灯罩板,达到可调节光源强弱的功能,灯罩板的转动和调节光源方向和大小,这些设计细节不仅传递的是汉代釭灯的标志,更是汉代艺术文化的烙印,当代设计师应该考虑用当代的美学和设计手段去诠释汉代釭灯对光源的多元利用,提炼其最具有代表的设计特征。
  三、釭灯在现代不同装饰风格空间中的应用
  本节笔者将釭灯放在当代不同空间进行分析应用,不仅考虑与空间的融洽性,还需要体现我们中国传统艺术的设计特性和当代人追求的个性。
  (一)釭灯在现代简约空间下的设计应用
  现代简约风格是以简洁的线条为主的室内装修风格,特色是将设计元素简化到最少,色彩单一而不浓烈。笔者设计的此灯具名为“云中鲸”见图5,是提取动物型釭灯的光源设计原理结合现代极简设计,灯具同样分为两个部分,整个灯具的下部分为鲸体,鲸体采用的几何化造型形式,腹后部的弯曲处作支点,两腹鳍作支撑状,三支点达到灯具整体的稳定性,鲸体的造型动态为跳跃式,增添空间活力;鲸鱼是一个香薰加湿器,体腔内可储水,加湿器出雾口的位置就是鲸鱼喷水柱的位置,抽象了鲸鱼的造型同时也诠释了鲸鱼活动的形态。香薰可以起到放松心态,增强舒适的空间氛围,加湿起到室内空气保湿的作用。整个灯具的上部分为灯盏的部分,灯的下方为灯柱连接鲸体和灯的纽带;灯体的上下部分为两个独立的圆环式镂空灯罩见图6,镂空部分作云雷纹,下灯罩一半镂空一半云雷纹浮雕无镂空,可通过左右转动调节光源的方向。上灯罩采取全镂空的方式和顶面为一体,和下灯罩不同的是它不可转动,而是通过上下伸缩调节灯的明暗,上下灯罩活动原理见图7;拉出时镂空和顶部透光,且光源范围大,合上时镂空部分为灯体上有层次感的浮雕装饰,仅顶部透光,此时光度较暗适合用于夜灯见图5;颜色以白调为主。在“云中鲸”的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两汉釭灯中的造型特点和光源利用的设计原理,细节的把控和光源的利用是真正影响空间美学的设计因素见图8。
  (二)釭灯在中式空间下的设计应用
  在中国灯具设计事态普遍成熟的情况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要求也得到了设计师的重视。中式的空间风格有例如新中式,中式古典,现代禅意等,都有明确的中式传统元素的特点,同样灯具的设计也要有传统元素的神韵,与现代材质的巧妙兼柔、融合着精雕细琢的意识,让户主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笔者对两汉釭灯经过综合分析之后,设计的此灯名为“梦行两汉”见图9,提取两汉器物型釭灯的造型特点,在既能符合现代人审美又能体现两汉釭灯文化底蕴的理念下所设计。此灯同样分为两个部分,下部对鼓腹鼎状型,鼎腹中间有一圈回形纹浅浮雕,三兽蹄足,鼎口中部有盖,双耳
  稍向外侈。上部灯体,造型为圆形球状灯罩,灯罩上1/3为光面,为了起到烛烟引流的效果相当于釭灯的灯盖见图10;灯罩下2/3处为几何立体镂空,内放置灯烛。灯体顶部连接导烟管,导烟管呈倒“J”形,另一端连接鼎肩,烟从导烟管流入鼎内体腔,体腔可储水,鼎口中部有圆柱形鼎盖,鼎盖下部有螺纹,通过左右转动打开闭合,可通过此处往鼎内注水见图11;灯具材料采用的纯铜顺应鼎一贯气势坚硬的视觉感受。虽然如今家庭中用烛灯的机会越来也少,人们对灯烛的使用在烘托情调氛围的空间例如餐厅,书房等区域,在照明的同时,灯具的装饰性和文化韵味的体现就变得更为重要了见图12。
  (三)釭灯在西式空间下的设计应用
  欧式装修的风格来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其中有北欧风和地中海风等,虽色彩应用因风格不同而色系不同,但均强调装饰线条柔美。笔者结合两汉人物型釭灯的设计原理设计了在西式空间中应用的灯名为“中国女人”见图13,造型为一身穿旗袍的女人坐于鼓凳上,女人旗袍长至脚面,腰板直挺,体态优美,右手托灯盏底部,左手举着灯顶,灯盏抱于胸前,体现中国传统女人的古典优雅之美;灯盏借鉴两汉釭灯由灯盖,灯体本身,镂空灯罩组成见图14。灯体三面可通过推拉灯罩板调节光源强弱,值得一提的是灯具设计的灯光强弱的部分由镂空灯罩完成,灯罩被分为两段可推拉的伸缩板组合而成,形式相当于当今的推拉门,灯罩被嵌与宽和深不到1厘米的凹槽中起到稳定灯罩板和推拉时不脱轨的作用,灯的三面都可左右随意拉伸来调节光源的方向、大小和强弱,夜间灯光较弱时可三面灯罩板合上,仅靠微弱的透光即可,灯光要求较强即反之,设计灵感来源于釭灯镂空灯罩它的活动直接影响光源的大小明暗见图16;面朝女人胸前的那一面灯罩形式与其他三面相同只是不可拉伸调节,因为那一面并不存在调节的意义。灯罩上有卷草纹式镂空,选择卷草纹装饰形式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卷草纹优美的曲线衬托整个灯具的女性纤细娇柔;二是此次设计为西式空间下展示中式釭灯文化,在十八世纪的欧洲洛可可艺术的兴起,“C”、“S”形的流线型家具设计和装饰成为了欧式空间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此设计卷草图更是作为中式灯具设计与西式空间融合的“桥梁”,不会显得格格不入见图15。灯具通体材料为陶瓷,颜色由白色和金色组成,人物的头发、旗袍衣边和灯具边框均为描金处理,卷草纹镂空灯罩为铁质方便拉伸。
  结语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智能化越来越普及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现代灯具中调借灯光的功能越来越普遍,或许智能感应、或许简单一个按钮就可以完成,而两汉釭灯的设计原理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手动调节完成,每个灯具零件的存在都有其价值,这是一千五百多年前匠人的智慧,笔者这次的设计为了最大可能地让人感受到两汉釭灯的设计文化,在造型和设计原理上更直观的展现两汉釭灯的设计情感,让我们在接受智能化的今天,也不要忘了手动智慧下两汉釭灯的精彩。
其他文献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于2021年6月3日迎来年度首个特展——“设计乌托邦1880-1980:百年设计史/比亚杰蒂-科尼格收藏”展览.开幕式上,意大利驻华大使方澜意(Luca Ferrari),中国美协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美术博物馆总馆长杭间,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中方策展人苏丹先后致辞,现场还播放了意大利方策展人亚历山德罗·格里罗(Alessandro Guerriero)的视频寄语.开幕式由清华大学
期刊
《设计》:“U+”的名字是怎么得来的?请介绍下“U+”成立以来您作为独立设计师品牌创始人所经历的家具市场的发展变化及个人的心路历程.rn沈宝宏:说起U+名字的来源,就要追溯到我做设计的最初.rnU+的前身其实不是家具设计,是起源于室内设计.2004年,我创办了一家室内设计公司,当时起名为“优策造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这个名字链接了我和现在的合伙人谭晓慧女士的合作渊源,我们两个人的理念联合,敲定了这个名字.当时谭总做地产的策划,是我的甲方,也是非常好的朋友.她经常说,“不管什么样的事情,前期都要做好优秀的策
期刊
关键词:服务设计 试衣间 APP 可预约 用户旅程  引言  现代生活,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也更加注重穿衣打扮,而实体店可以让用户拥有真实的试衣体验,这是相对于网络平台购买服装的一大优势。但是国内往往忽视试衣间的设计,试衣间数量相对较少,所以高效率的利用试衣间,使时间规划更合理就越发的必要,提升现有试衣间的接纳能力,是提高用户体验和增强商场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手机、移动设备的技术不断
为研究“孟菲斯”解构设计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为服装设计带来全新设计思维.分析总结“孟菲斯”解构设计艺术特征,结合具体的服装案例为证,总结“孟菲斯”解构设计在服装设计上的具体表现.总结“孟菲斯”解构设计对当代服装设计的表现特征以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及启示.该结论可为服装设计创新创作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秦淮灯彩 科普教育 交互设计 用户分析 体感交互  引言  历史悠久的金陵灯会是人们表达对新一年美好祝愿的民俗活动之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秦淮灯彩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南京博物院、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等场馆进行展示。随着科技的进步,秦淮灯彩展览、宣传等活动开始采用数字化记录方式,但录像、视频等数字化展示虽然再现了秦淮灯彩的制作过程和文化内涵,但缺少用户实
《设计》:请您介绍下同济大学创意学院在家具设计方向上的特色和培养目标.rn周洪涛: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家具设计主要隶属于工业设计专业方向,主要由莫娇副教授统领不同专业的专业教师、工坊技术人员和国内外主流家具设计师联合执教,让学生们在低年级的时候就能够独立设计和制造出一把椅子,这里不仅有明确的产品特征,同时兼顾艺术性、材料研究、结构研究、制造研究、可持续研究和品牌研究.因为学院本科三个专业中的环境设计、视觉与媒体传达设计和工业设计具有很强的交互和共通性,因此学院的家具设计方向兼有很强的系统与服务属性和交互
期刊
《设计》:请您介绍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家具设计方向的特色和培养目标.rn于历战:在我国家具设计教育在艺术设计类院校中早已有之.我国最早创办专业艺术设计教育的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上个世纪的1956年建校,1957成立室内装饰系,同年,建校同时成立的中央工艺美术科学研究所并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其中的家具研究室一起并入,当时的负责人是谈仲萱.家具设计作为专业方向和必修课程在最初的教学体系中便一直存在.1961年当时的室内装饰系的第一本出版物便是与家具设计相关的《家具工艺》教材,由谈仲萱、罗无
期刊
“星图·新途—建筑师的奇幻境”展览,作为2021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未来·家园”外围展之一,于9月25日至10月8日在北京西单更新场举办.此次展览由面向青年的公益性组织“瞻星Stellar”主办,共有120+来自全球各地的建筑领域青年创意人参与,展览通过300+建筑及非建筑作品,全面展示当代设计与生活.
期刊
基于与头戴式耳机设计相关的头部和耳部人体特征数据改良头垫和耳垫设计,并通过主观和客观评价验证改良的有效性。本文提出了两种基于人体头部和耳部数据的头戴式耳机改良方法。一是通过聚类分析提取特征线改良头垫;二是提取百分位模型特征点间距改良耳垫。最后再通过主观和客观评价结合的方法来验证改良的有效性。以上两种基于人体头部和耳部数据的设计改良方法,可有效提高头戴式耳机的适配性与舒适性。以上两种针对不同复杂程度的人体部位的特征数据的应用方法,可为头戴式耳机等可穿戴产品的设计和改良提供参考。以上对于改良设计的主观客观验证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9-0109-03  引言  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在人口问题上均出现高龄化趋势,在高龄化的社会背景下,老年产品市场也随着高龄化的趋势高速发展。出行作为老年人日常必不可少的生活行为,助行车这类产品也逐渐出现在老年人的生活中。尽管老年助行车的市场前景开阔,但在国内其销量却持续低靡。观其发展历程,老年助行车的种类和功能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