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麦比乌斯环现象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ong28668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比乌斯环是一种单侧、不可定向的曲面。因A.F.麦比乌斯(August Ferdinand M?bius, 1790—1868)发现而得名。将一个长方形纸条ABCD的一端AB固定,另一端DC扭转半周后,把AB和CD粘合在一起 ,得到的曲面就是麦比乌斯环,也称麦比乌斯带。简单解释,麦比乌斯环只存在一个面。这与现实中的作文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处。
  尽管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但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阅历实在有限,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加之其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结果作文往往语言贫乏,内容千人一面,缺乏儿童的趣味性。如何解决此类现象?
  首先,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不妨鼓励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
  其次,指导儿童观察、分析生活、用心去体会生活。如果对生活熟视无睹,缺乏对事物的认识,许多有意义的事物从自己身边轻轻溜走过。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引导学生弄明白事物之间的联系,由表及里,从表面现象到本质去分析、体验身边的生活,才能发现生活的意义所在。才能有真正地认识生活,反映生活,才能有真情实感。让他们把经历、感受、感悟诉诸文字。
  再者,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在相同的表象中找出不同的因素来,摈弃陈规,发前人所未发,立意求异。学生的好奇心强,能适时地利用小学生这一心理特性,往往能收到好的效果。孩子由于没有固定的思维模式,天性好奇贪玩,不受约束,他们在用自己的方法探究这个世界,因此都有独特鲜明的个性。我想如果在作文教学活动中从儿童心理特点出发,从孩子们爱好与个性入手,不用成人的错与对作为对孩子的衡量标准,也许会有惊奇的发现。
  第四,鼓励学生讲真话。在物质文明发达、信息通讯渠道十分通畅的今天,每个孩子在生活中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见闻和感受。生活给孩子创造了千姿百态的心理世界,如果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写出他们生活和独特的思想情感,那么就不怕学生写不出真話、实话、自己话。在日常的教学中,注意每一个孩子的课堂表现,同时也要注意孩子们的课外表现。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束缚儿童的个性。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会形成儿童写作能创造出他们眼中的缤纷的世界。
  最后,教师要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学生在作文中出现哪怕表现出了不积极的道德思想,或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况,教师在肯定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再对学生在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改正。
  作文教学,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也是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最终达到麦比乌斯环环0的过程。
其他文献
基于热传导方程和高斯赛德尔数值计算方法,对部分抽运板条激光器的温度分布、热应力和热致折射率变化等热效应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与单侧抽运及双侧抽运方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组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法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关注,并在课改实践中得以广泛应用,然而纵观实践,却发现新课标下“小组合作探究”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多新问题,往往存在着“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本人以下就实施“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部分问题以及如何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与认识。  一、实施“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方法  1
期刊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
期刊
长期以来,中学学生学习较为被动,主要以学生被动接受书本知识为主要特征,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老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般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养成。教师要想让学生学好文化课,掌握好文化课知识,必须在授课前设计出好的方案,上课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热爱学习,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文化课学习之中去,这样的学习才能奏效。反之,则事倍功半。  
期刊
期刊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素称“礼仪之邦”。讲文明礼貌,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当今社会,人们往往把讲礼仪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对个人而言,礼仪则是衡量道德水准高低和有无教养的尺度。对于教师来说,礼仪更有它的特殊意义。  教师,是学生处理人世疑难的导师,也是学生为人处世的楷模。教师礼仪,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近年来,礼仪教育已赋予崭新的内容纳入学校精神文明
期刊
转化后进生尝试应用施以爱心,温暖心灵;降低要求,循序渐进;给予信任,委以重任;巧用表扬激发斗志等方法,或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因“晕轮”而产生的积极、有利的效果我们称之为“晕轮正效应”或曰“正晕轮”;产生消极、不利的效果我们称之为“晕轮负效应”或曰“负晕轮”。  学困生之所以难转化,不仅因为教师、家长的帮扶不力,还因为他们常用一种病态的目光看待问题,犯了错误,不是及时地反省而是把个人封闭起来,
期刊
应用题是指用文字或语言叙述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一些已知数量和蕴藏着的未知数量的关系,从而求得未知数量的题目。应用题较计算题更具实践性,更直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它是学习现代数学的基础。学生在解答每一道应用题都必须进行艰苦的思考,进行合乎逻辑的分析、综合、运用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因此,中年级学生对解答应用题比计算题感到困难得多。如果能在应用题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就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什么是启发式教学,以及教师应该如何通过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起积极性思维,培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自己寻找规律,并有新的发现和创新。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教学效果 创新能力  高一新授课的教学,好多都是采用启发式教学,很显然开展启发式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的一个有效途径。下面,谈一下我对启发式教学的一点粗浅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