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两主”教学,阅读和谐高效

来源 :教育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w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离开了阅读,语文教学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要达成“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的阅读教学,把握好“两主”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师的主导前提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精神是与新世纪世界的发展主题紧密相关的。在此浅谈一下阅读中和谐高效的“两主”教学:
  一、正确引导,激发兴趣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太阳。”书籍是人类走向文明进步的阶梯。但目前一些中学生迷恋于武打言情小说,甚至对一些格调不高的作品也无力识别,于是我就有选择地引导学生读思想内涵深、趣味纯正的作品。
  我首先向学生推荐与课内学习紧密相关的读物,如《中学生阅读》、《中学生优秀作文》、《中学生文摘》、《语文报》、《评点报》等等,其中学生同龄人的习作引起了他们的共鸣,激发了他们捕捉生活闪光点进行创作的欲望。
  其次,我引导学生阅读与教材中的课文相关的书籍。如学习了《在烈日和暴雨下》读《骆驼祥子》,学习了《渔夫的故事》读《一千零一夜》等,及时巩固拓展了课堂学习的内容。这些做法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兴趣又恰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原始动力,所以我又结合多种语文活动来激发其阅读兴趣。如通过听电影录音让学生体味交流以语言刻画人物性格的妙处;听席慕容、汪国真的诗歌录音领略语言的凝练流畅、寓意的深沉优美;还可围绕学生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举办辩论赛,其中的搜集资料、整理记录便促使其自觉阅读;而故事会、诗歌朗诵会不但要以阅读为基础,还可以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情感表现能力;手抄报和黑板报也是阅读的再现,通过评比,辅以适当的表扬鼓励,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由“要我读”转变到了“我要读”。
  二、悉心指导,主动自学
  要使阅读真正取得和谐高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让学生明确读什么书和有阅读的兴趣外,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让学生自己理解阅读。
  一般来说,读一篇佳作,可以分为猜读、三读、读记、比较四步走。
  “猜读”,即预测读书,让学生根据文题先设想若自己作此文应该明确什么主题、选择什么素材、怎样安排结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详写什么,略写什么;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是并列式结构还是递进式结构,抑或是总——分——总、总——分、分——总式结构;段与段之间怎样过渡;若记叙是顺叙还是倒叙,是否有插叙或补叙等。此种做法华罗庚使用后培养了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三读”,是在“猜读”的基础上看看文章中作者所言。首先初读文章,了解其“写了什么”,即文章内容是什么。如“故乡”一文写了“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所见所闻。其次精读文章,懂得文章是“怎么写的”,即文章在确定立意、选材取舍、结构安排、技巧方法、语言运用方面的特点。如《故乡》重点写“在故乡”,用对比手法展现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不幸遭遇,通过语言、动作、肖像、神态刻画了呆滞、迟钝、自卑、像木偶人的中年闰土,在当时社会被侮辱、被损害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城镇小私有者的代表杨二嫂。再次,熟读,懂得“为什么写”,即写作目的、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故乡》一文就通过叙写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揭示了旧中国农村破败和农民痛苦的根源。
  “读记”,读书的直接目的是丰富知识、综合运用,在读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如摘录精辟格言、精彩语段、精美章回,同时写下自己的体会心得,或作出自己的认识评价,为作文奠定基石。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将成为现实。
  “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读了一篇文章与读过的其他文章作“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的比较,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特色。经过以上几步,文章的精髓便可紧握在手。
  当然,书海浩莽,若全部采用“熟读精思”,读得深但读得少,所以在“专”的同时做到“博”,就要对某些书泛读,在读文章的前言、后记、内容简介的基础上略读、速读了解一下大概即可。
  三、联想想象,开拓创新
  联想集团有一条著名的广告词: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读来十分震撼。是的,如若失去了联想想象,我们是不会读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也不会读到“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等等;同时联想想象又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表现形式、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所以,培养学生阅读时丰富的联想想象力是十分必要的。在这方面,最基础的做法是让学生在理解把握文章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现实生活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进行续写。
  如读过《孔乙己》后想想若干年后做了酒店老板的孔乙己神采如何?读过《三峡之秋》可见塞北之秋又是何等风景?如韩虹同学在学习了《白杨礼赞》后写的《根赞》中说:“根,匿身地下,屈曲盘旋,暗淡无光,堪称丑陋,但它默默无闻、全身心汲取营养供给叶枝花实的品质却无比高尚,令人赞叹。我默默凝视它,不禁想到,我们的老师不就是这根吗?我们的父辈不也是这根吗?”文笔生动流畅,中心明确突出,于无形中大大增强了亲和力、表现力,令人叫好。同时可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焦点、热点展开思索。如2004年雅典奥运成为成功的往事,你打算怎样为2008年北京奥运增光添彩?节能减排成为世界主流,你有何合理性的建议?台湾大选马英九获胜,你怎样看海峡两岸的关系?在5·12汶川地震中你看到的仅仅是难以磨灭的伤痛吗?你还看到了什么?南方大旱给人们带来严峻的考验,你可以为他们做点什么?……
  通过此种训练,学生的想象空间大大拓展,视野延伸到整个世界、整个历史,从而使其创作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可见好书阅读多多益善。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悟出一个道理,只有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让学生好读书、会读书、多读书,他的写作能力的提高、他的完善人格的养成才能有根基、有成效。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言:“读史使人明志,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其他文献
摘 要:“学本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要求是:以学习目标为线,以知识探究为纲,以学生课堂主动参与活动为载体,以能力养成为归宿,实施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  关键词:学本课堂 自主学习 导学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温州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的实施意见》(温教研〔2013〕97号)精神,我县开展
期刊
微型化学实验是用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获得比较明显、清晰的反应结果和化学信息的一种实验方法。其特点是实验药品微量化及实验仪器微型化,可以减少试剂用量,降低实验排废量,减少环境污染,缩短实验时间并且安全可靠。在化学教学中引入微型化学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教学内容,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思维、自学等多方面能力,对提高学生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一、强化实验能力  1.自制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是一个落后群体、弱势群体,相对于热闹纷呈的阅读教学课堂,作文教学更像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它蒙尘了多年,它太寂静了。而相对于南方小语教育人才辈出的今天,我们北方,尤其东北的作文教学,更是如一潭静滞了太久的水,我们渴望听到有人投石的声音,我们渴望感受水波相荡生出的涟漪。  正如朱文君所说: 多年以来,身为小语教师的我们,一边为那些模模糊糊的“星星”苦恼,一边又甘愿在昏暗的星光下重复着盲目
期刊
综观近几年高考的一些作文题,要求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既要联系现实,又要有科学思维”。这样就使那些读书多、知识面宽、思维活跃的学生会发挥得好。作文教学如何让学生学得主动活泼,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  那么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重视审题意识,培养思辨能力  通过议论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深刻的思辩性
期刊
一、环境创设体现多层次、多元化  1.走廊文化利用三维空间,体现立体化、平衡化、动态化。环境价值不分大小,只要是可以利用并能发挥作用的,我们都要充分用来提供教育信息。  (1)立体化。在幼儿园中,所有的一切都可以为引导培养幼儿提供教育契机,因此幼儿园中的墙壁、地面乃至空间都可以成为教师与幼儿发挥想象与创造的场地。大至一个主题,小至一幅单画,随处可见,随时随地提醒幼儿,切实增强了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
期刊
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呼吸特点是双重呼吸,因为鸟类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教师在教学中通常会给学生补充这一概念,但是关于“气囊的作用、双重呼吸发生在什么时候”等问题一直让教师们困惑。这些知识是否需要拓展?拓展到什么程度?应该怎么拓展?在教学中我有了一些认识和反思。这些认识和反思缘起于这样两道关于鸟的呼吸特点的题目:1.家鸽有气囊,在飞行时,家鸽呼吸的特点是( )。A.肺和气囊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期刊
数学作为中学的一门重要科目,具有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几大特点,使得许多学生认为数学单调、枯燥乏味、深奥难懂,产生了畏难情绪。数学教师花了不少精力教,学生也花了不少精力学,有时却总觉得没学好,让人有些无可奈何。特别是到了高中,有这种看法的学生更多。  一、高中数学难的主要原因  1.学业负担加重。由初中进入高中,许多原来的“技能”科都变成了“主科”,学生学业负担加重,这对刚拼过
期刊
新学期开始,第一堂计算机课,如果你问学生:“你们喜欢上计算机课吗?”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回答说:“喜欢!”这个回答听起来很悦耳,而事实上,在后来的教学工作中却会逐渐发现学生的兴趣不在于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而是在于上网聊天等各种娱乐操作!学生将计算机看成是一个可以玩耍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的工具,所以他们对于这种枯燥的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对五笔打字练习充满了对立感,课堂效果非常的不好。因此,如何上好计算机课,充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进动力,一个人对某种对象有了兴趣,就乐于接触它、了解它。所以数学学科的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去运用,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许多数学知识被直接应用于生活领域和生产实际,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
期刊
通用技术课程的基础是学生的动手尝试过程,凭着各项设计课程完成教学目标。所以通用技术实验室和其他课程教学实验室并不相同,因为它的重点不是验证已知的结论,而是探索新的技术。设备上它也不再是以传统的板书为中心的形式进行讲解,而是大量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去展示课题,尽可能使更多的学生能够亲自加入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故通用技术实验室在现阶段已不仅仅是验证已知的结论,更是探索新技术的有效手段。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发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