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模式下医学教学方法课程的教改经验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lono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常来讲医学教学方法(以下简称“医教”)课程是高等教育医学专业的基本课程之一,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教学能力。而随着目前教学深入性改革的推进,在医教课程中实施小班化教学(简称SCT)模式成为该门课程的新一项改革亮点。本文就SCT模式下教学内容以及考核评价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医学教学方法;教改经验;探究式小班化教学
  现今高等教育中医学专业对医学技能以及医学知识方面较为重视,而对如何提高医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却一直以来不太重视。因此,在该种环境背景之下针对医学专业方面的学生实际教学能力就变得较为薄弱。而提高现今医学专业学生实际教学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
  1.初探SCT模式下教学内容改革
  高等教育中医学专业方面的医教课程其实际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专业教学素养。而教学素养则包含了教学方法及教学理论两方面。依据SCT特点以及该课程上述教学目标,将医教课程实际教学内容予以一定改革,改革教学内容包含了实验课教学准备、讨论课的实施组织、微格教学训练、讲授大课原理方法、课程准备设计、教学发展特点六大方面。
  (1)从实验课教学准备来讲,知识重点集中在了对实验特点以及实验分类知识的掌握,而技能重点则集中在了实验操作的有效性正确性方面。
  (2)从讨论课的实施组织来讲,知识重点集中在教学原理以及教学相关概念的讨论式分析方面,而技能重点则集中在如何处理问题分歧和讨论之前的材料准备情况。
  (3)从微格教学训练来讲,知识重点为对微格教学内容知识的掌握,技能重点集中在利用微格教学实现条理性、流利性课程讲解。
  (4)从讲授大课原理方法来讲,知识重点为学生基础知识的良好拔高优化,技能重点在于对课堂疲倦以及课堂消极反应的处理。
  (5)从课程准备设计来讲,知识重点集中在对学习成效的主观与客观因素分析,技能重点为幻灯片制作以及教案写作。
  (6)从教学发展特点来讲,知识重点为对医教发展史知识的掌握,技能重点为探究式教学讨论的适应。
  此外,针对已更新的教学内容,对与之相应的教学进度也进行了调整,主要是将以往16周每周为2学时的教学进度更改为8周每周为4学时教学进度。[1]
  而更新的教学进度将更加适合SCT模式下教学。
  2.探析SCT模式下考核评价改革
  我们在SCT模式之下对医教课程不仅实施了教学内容上的实际更新改革,而且对课后考核评价也予以了一定的良好改革。SCT模式之下的考核评价经过近几年教学检验以及备课演练,已予以了完善和修改。其中评分规则制订的目的在于将医学专业相关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信息组织方面能力和相应的竞争意识予以有效提高。教师会在第一次授课的时候将具体的课堂实际评分规则予以详细告知,并在首次课堂讨论过程中对学生实施适应训练指导。此后教师依据制订的评分规则对每个学生讨论状况以及发言状况和相应的试讲状况进行评分。期末阶段中将学生一学期平均考核分实际作为90%的总成绩。学习撰写2000字学习心得实际作为总成绩剩下10%。例如,在课堂考核实际评分中,作为课题主讲人进行有效试讲以及发言为基础分60分。分值分布在以下几个方面:发言时思路清晰,知识概全,仪态规范,交流互动及利用辅助教学工具等方面教师可以依据上述具体分值评断学生课堂实际表现,并进行合理打分。还可以定期依据学生课堂考核实际分数对学生进行指导以及点评,促进其后续阶段有更好的表现。[2]总结来讲,该种课堂实际考核评价能够最大化将学生在专业方面的教学能力予以提高,同时提供给学生多样化的锻炼机会,充分将学生对教学训练积极性进行了提高。
  综上分析可知,医教课程对于高等教育中医学专业的良好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医教课程基于SCT模式予以良好改革不仅是国家教学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医学专业进步的客观要求。而在SCT模式之下实施医教课程在教学内容以及考核评价方面的实际改革也能够真正地促进医学专业相关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於建明,林 洁.高校小班化教学模式下教学评价机制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4):367.
  [2]高晓琳,杨 凡,母得志,等.“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改革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 (34).
其他文献
制备了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交联微球,用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对微球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溶胀剂、引发剂、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加料顺序等反应条件
<正>达比加群酯(dabigatran etexilate)是一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2010年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和全身性栓塞,2013年在中国上市[1]
随着医药科技和制药工业的飞速发展,药品法规及其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医院制剂的发展正面 临着更多的挑战,其配制工艺和检测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药品法规,
本文在深入探讨旋喷桩复合地基承载机理的基础上,针对桩土受力特性,考虑旋喷桩桩体径向变形及不同布桩方式对竖向承载能力的影响,导出基于面积比的旋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11月27日,巴斯夫宣布关于卫生业务部高吸收性树脂(SAP)崭新技术平台的重大投资计划。公司将在未来2~3年里投资5亿欧元(约6.25亿美元)对现有装置进行改造,目的是在全球开展以液滴聚合
从七个方面重点讨论工程测量与房地产测量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