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酒小姐和清茶女人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p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人是水做的骨肉”,曹雪芹老先生这话,说得真是极致了。因而我想,一杯清水在手,添入香茶几许,这样的女人,莫说喝茶的美妙手法,单是喝茶的优雅坐姿,就不知怎样羡煞男人啊。尤其是她们不紧不松地端起明清风格的茶盅,不快不慢地饮下沁人心脾的茶水,那美妙与优雅,早已令男人大感秀色可餐而又不敢有所冒犯。
  
  说喝茶的女人可爱,还在于比之嗜好洋酒与偏爱洋烟的同姓,她们并不是为了自己的胃袋,也不是为了老板的钱袋,而只是为了自己口袋在进行消费。在这一点上“清茶女人”与“烟酒女人”似乎有着本质上的差别。沈嘉禄先生在《烟酒小姐》一文里,曾经有过这样的描述:“特别是女性客人,那随手拈来的姿势,呷一口泡沫细腻的啤酒,看得我恍如置身于十里洋场,那情调正够得上怀旧了”。
  
  昔日十里洋场,如今不复存在,但“烟酒小姐”较之于“清茶女人”,却让男人不敢恭维,敬而远之。当然,“烟酒小姐”对于香烟尤其是美酒,还是不敢开怀畅饮而是有余地。毕竟,“要知道她们是多么地恐惧自己在一次豪饮之后在大众面前露丑。这种露丑是对于她们的教养和这种教养内含的价值标准的一种糟踏”。王唯铭先生在《喝酒的女人们》里也曾作过如此地感慨,至于他所说的“在KTV包房中的她们则稍微无耻一点,稍微心机一点,稍微赤裸裸一点了,她们委曲求全地匍匐在地,一对眼睛则直截了打探着那些脑满肠肥的家伙,为了他们某些灯红酒绿的要求甘愿‘舍身就义杀身成仁’则几乎有着‘三陪小姐’之嫌了”,这与本文无关,在此姑且不谈。
  
  话说回来,喝茶的女人不仅让人觉得可爱,而且懂得爱惜自己。因为她们知道,强烈的酒精与呛人的烟味,对于她们娇嫩的食道实在是过于凶猛了,那与其说是一种刺激,不如说是一种摧残。只要稍微有点头脑,还算能够冷静的女人,谁又愿意那样糟蹋青春,作贱美好而无视自己呢?
  
  记得前些时候,有传媒竞相报道广州女人热衷喝茶,占据茶楼“半壁江山”。看罢消息,我便在想:如此这般低位,大众化,对于自命不凡的都市女郎,是否太没品位,太没档次了?如今回想起来,自我感到好笑,没准她们看中的,不是美酒的口感甜腻而是清茶的气息芬芳。
  
  难怪“半边天”,要上“大茶楼”。“舌根未得天真味,鼻观先通圣妙香”。以元人刘秉忠诗句看来,喝茶的女人或许只是为了社会压力的释放与心理重负的宣泄。不过,套用东汉医学家华佗“苦茶久饮,可以益思”之说,女人喝茶又何尝不能“淡茶常饮,可以清心”呢?
  
  清清爽爽,做个女人,这大概就是女人喝茶的潜在原因,抑或根本目的所在吧!
其他文献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望洞庭》一诗中写道:“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说得正是茶乡洞庭山的天然风光。  苏州太湖有36000顷,历史上在太湖中有一小礁岛,岛上有岩洞如庭屋,故名叫洞庭山,在洞庭山东面的岛叫洞庭东山,在洞庭山西面的岛叫洞庭西山。因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的洞庭东、西两山,故有“洞庭碧螺春”之称。   古人说洞庭山是“虽然无画都是画,不用写诗皆是诗”,却是
期刊
普洱茶的功效,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自古以来,中医认为普洱茶同时具有清热、消暑、解毒、消食、去肥腻、利水、通便、祛痰、祛风解表、止咳生津、益力气、解表、清头目等功效,而熟茶在下气、利水、通便等沉降方面的效果更为突出。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说。“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  如今的普洱茶被誉为“减肥茶”、“窈窕茶”、“美容茶”、“益寿
期刊
一百多年的时光,似乎让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坦洋这个小小的山村改变了太多的模样。  这里是“坦洋工夫”红茶的原产地。一百多年前,“坦洋工夫”就在国际上获奖,风靡欧洲,每年出口数万担(每担一百斤)。据说,当时从欧洲寄信到坦洋,只要在封皮写上“中国坦洋收”,就可以了!  如今,这里又是什么模样?“坦洋工夫”红茶,在市场上的名声已经越来越不如前。根源,似乎只有从源头才能追寻到……    探访:景·致    “
期刊
当喝茶成为一种时尚,而泡茶成为一种负累的时候,又解渴又有茶香的茶饮料来了。  打开今夏的电视,发现满屏幕闪动的都是明星们兜售茶饮料的影子,一种茶香从电视中慢慢散发出来。有些时候,广告只要拍得好,也是一种功夫茶,更是一种饮料,看了心灵也能解渴。  此番,就让我们放下所有的茶具,看一次茶饮料广告吧。    “冰红茶,冰力十足,无可替代。”  “绿茶的回甘,就像现泡”  “花清香,茶清味”  ………… 
期刊
茶道与中国五千年历史息息相伴。  有人品茶,风声鹤唳;有人品茶,笑里藏刀;有人品茶,才思泉涌;有人品茶,虚静空明……人之生命认知不同,对茶道真正境界自然不同。茶道即是人道。  道无处而不在,无始而不在。  于茶道之疑,将由冷香斋主人为您释之。    第一问饮茶有道乎?    中国茶文化诞生于两汉之际,兴盛于唐宋之间,历经元、明、清三代,余波荡漾,至今不衰。茶道则创立于我国中晚唐时期,从最初的煮饮法
期刊
“一个人无事大街数石板,两个人进茶铺从早坐到晚。”话说百多年前一个做大学问名叫黄炎培的人“游戏”成都时,曾玩笑似地抛出过这样的定论。  黄炎培是个真正能品味出老成都“地道”的人。长街与茶肆,恰好像那老成都“城脉”的两条根。都说老成都人懂生活,晓情趣,善给自己找乐子。于是乎那些个长街胡同、茶肆店铺,也就成为记录下来老成都人旧年习俗生活的历史缩影。    老街与茶肆    天才蒙蒙亮点,一老成都人打了
期刊
“今天你微博了吗?”这句话已经成为年轻一族的寒暄用语。赶微博、微生物、脖领儿、铂金……你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如果不知道,说明你已经out了,因为这些都是微博界的潮流用语。如今,微博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工作生活中,只要有一部手机就能随时随地玩转微博。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
期刊
李长平,号赏壶阁主人,网名“老紫砂”,杭州茗壶(紫砂)艺术馆馆长。结缘紫砂二十载,收藏明清紫砂古壶和紫砂雅玩五百多件,多年来致力于发掘、研究和弘扬紫砂文化,著有《明清紫砂珍赏》。    说起老紫砂,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紫砂茶具究竟起源于何时?  对紫砂茶具的起源,考古界和学术界有“宋代说”和“明代说”二种意见。  “宋代说”认为紫砂茶具早在宋代就已经出现,北宋诗人梅尧臣《宛陵集》第十五卷《依韵和
期刊
初夏的江南,繁花落英,柳荫深碧,毫无半点骚客笔下“飞红万点愁如海”的伤春之意。  从杭州长途汽车北站出发,沿国道104线行驶,至彭公乡转入省道004线,约45分钟车程抵达安吉县城递铺镇。刚出站,老远就望见“千道湾白茶”的客车在站口等着了。坐上车,再沿省道110线朝溪龙乡行驶。这个位于安吉县东北部的乡村,西苕溪蜿蜒流淌,天目山余脉翠黛逶迤,是安吉白茶的主产区之一。透过车窗,一大片舒心的油绿肆无忌惮地
期刊
“这是我第一次把音乐沏进茶里”  张维良,一个以音乐搭建东、西方音乐交流之桥的中国音乐家,他的音乐多以表现笛、箫、埙等传统吹管乐器的气韵为主。近年来另辟了以茶为主题的音乐创作方向,他本人喝茶已有数十年的经历,自幼生长在苏州,常与爷爷上茶馆,是个老茶客。在他看来,中国人离不开茶,喝茶也很讲究,自己借着音乐的创作,把深厚的茶文化包含在其中,创造出一个优雅的品茗意境,让中国古老的茶叶为更多现代人所认可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