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张维良的茶音乐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denaclaire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我第一次把音乐沏进茶里”
  张维良,一个以音乐搭建东、西方音乐交流之桥的中国音乐家,他的音乐多以表现笛、箫、埙等传统吹管乐器的气韵为主。近年来另辟了以茶为主题的音乐创作方向,他本人喝茶已有数十年的经历,自幼生长在苏州,常与爷爷上茶馆,是个老茶客。在他看来,中国人离不开茶,喝茶也很讲究,自己借着音乐的创作,把深厚的茶文化包含在其中,创造出一个优雅的品茗意境,让中国古老的茶叶为更多现代人所认可和接受。
  《茶雨》、《茶诗》、《茶禅一味》是张维良茶乐创作的三部曲,波光闪动的琵琶、悠扬远飘的笛音、还有飞雨般的扬琴,充满灵秀之气的音符带您走入茶的世界,沉淀心灵,品味淡雅闲情。
  
  精选曲目:《月落西子湖》、《茶雨》、《听泉》、《戏茶》……
  这是张维良茶乐系列的第一张专辑,他选择了生长在灵秀之地杭州西湖的龙井茶为主题,音乐由琵琶散起,淡淡的,让人联想到月色轻洒在湖上,波光粼粼;接着是笛子的散奏,舒缓悠长,把人的视野远远的拉到西湖的水天一线处。 在弦乐的背景下,笛子一直在歌唱,每到一句的尾处,琵琶就跟进来,像是对笛子的呼应,也像人与茶的对话;竖琴用流的分解和弦音型与笛子对话,于是,笛、琵琶、弦乐、竖琴形成了多重旋律线,宛如主客的对话,也像人与茶的对话; 音乐宛如一阵飞雨洒落;在诗里,茶化作为心中清神的飞雨,在音乐里,茶飘进了山水间,化作为天地里最自由自在的飞雨。音乐里,欢快的情绪、流畅的音调,富有动感的节奏,渲染出在烟雨空素的诗境中品茶,茶香融入山水烟雨中,无处不在迷人的景致!音乐中流泻而出的是山泉的剔透、明澈。 弦乐器的弱奏与马林巴琴的琶音营造出一种带有泉水律动的虚幻感!
  
  精选曲目:水味香 唐·温庭筠《西陵道士茶歌》、佳茗·佳人 宋·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茶香满色 元·张可久《山斋小集曲》……
  在创作过充满传统人文之美的《茶雨》之后,张维良再次跳脱传统,以更自由的旋律与多元化的表演方式,将笛、箫、二胡、琵琶、古筝……结合苏州评弹与西方乐器,游戏于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挥洒出《茶诗》中无限遐想空间。
   除了通常熟悉的笛、箫、二胡之外,在创作上,专辑中两首乐曲《佳茗·佳人》、《古今》,张维良特别采用了充满传统古韵的苏州评弹曲调创作,使得音乐在女声吟唱中勾勒出诗般的景致,并且在中国传统古老的声音与西洋乐器、现代音效的交织间,更呈现出一种置身时空交融中却极富遐想的自在意境。
  
  精选曲目:《凝翠》、《飘香》、《醉人茶色》、《神清骨醉》……
  茶与禅,是两种最不需要语言的生命精华。所以,张维良让音乐自然的进入茶与禅之间。他从茶的色、香、味开始,让听者从表面的五感六觉,随着音乐,逐渐内化深入到禅的意境。
  为了丰富中国乐器的音色和表现手法,张维良在笛、古筝、二胡等传统乐器的色彩中,揉合了西洋弦乐队与MIDI独特的缥缈音色,让人在传统乐器里,却能听到另一种脱胎换骨的音乐情境,生动地呈现了茶禅之间,从实有到空无的非凡意境,令人回味再三。
其他文献
茶座时间:2006年6月3日下午  争锋茶友  骆少君国家茶叶质检中心主任   陈泽财武夷山市茶叶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书荣福州易安居古碟斜阳茶道会所主人   杨江帆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副书记   吴雅真中国茶道表演艺术家    5月20日,武夷山市政府在福州西湖举行了一场大型的大红袍春茗会,现场茶香四溢,数千名爱茶者品尝到了来自武夷山正宗大红袍的“岩骨花香”。武夷山还利用此次机会首次在外地设立了4家
期刊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望洞庭》一诗中写道:“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说得正是茶乡洞庭山的天然风光。  苏州太湖有36000顷,历史上在太湖中有一小礁岛,岛上有岩洞如庭屋,故名叫洞庭山,在洞庭山东面的岛叫洞庭东山,在洞庭山西面的岛叫洞庭西山。因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的洞庭东、西两山,故有“洞庭碧螺春”之称。   古人说洞庭山是“虽然无画都是画,不用写诗皆是诗”,却是
期刊
普洱茶的功效,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自古以来,中医认为普洱茶同时具有清热、消暑、解毒、消食、去肥腻、利水、通便、祛痰、祛风解表、止咳生津、益力气、解表、清头目等功效,而熟茶在下气、利水、通便等沉降方面的效果更为突出。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说。“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  如今的普洱茶被誉为“减肥茶”、“窈窕茶”、“美容茶”、“益寿
期刊
一百多年的时光,似乎让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坦洋这个小小的山村改变了太多的模样。  这里是“坦洋工夫”红茶的原产地。一百多年前,“坦洋工夫”就在国际上获奖,风靡欧洲,每年出口数万担(每担一百斤)。据说,当时从欧洲寄信到坦洋,只要在封皮写上“中国坦洋收”,就可以了!  如今,这里又是什么模样?“坦洋工夫”红茶,在市场上的名声已经越来越不如前。根源,似乎只有从源头才能追寻到……    探访:景·致    “
期刊
当喝茶成为一种时尚,而泡茶成为一种负累的时候,又解渴又有茶香的茶饮料来了。  打开今夏的电视,发现满屏幕闪动的都是明星们兜售茶饮料的影子,一种茶香从电视中慢慢散发出来。有些时候,广告只要拍得好,也是一种功夫茶,更是一种饮料,看了心灵也能解渴。  此番,就让我们放下所有的茶具,看一次茶饮料广告吧。    “冰红茶,冰力十足,无可替代。”  “绿茶的回甘,就像现泡”  “花清香,茶清味”  ………… 
期刊
茶道与中国五千年历史息息相伴。  有人品茶,风声鹤唳;有人品茶,笑里藏刀;有人品茶,才思泉涌;有人品茶,虚静空明……人之生命认知不同,对茶道真正境界自然不同。茶道即是人道。  道无处而不在,无始而不在。  于茶道之疑,将由冷香斋主人为您释之。    第一问饮茶有道乎?    中国茶文化诞生于两汉之际,兴盛于唐宋之间,历经元、明、清三代,余波荡漾,至今不衰。茶道则创立于我国中晚唐时期,从最初的煮饮法
期刊
“一个人无事大街数石板,两个人进茶铺从早坐到晚。”话说百多年前一个做大学问名叫黄炎培的人“游戏”成都时,曾玩笑似地抛出过这样的定论。  黄炎培是个真正能品味出老成都“地道”的人。长街与茶肆,恰好像那老成都“城脉”的两条根。都说老成都人懂生活,晓情趣,善给自己找乐子。于是乎那些个长街胡同、茶肆店铺,也就成为记录下来老成都人旧年习俗生活的历史缩影。    老街与茶肆    天才蒙蒙亮点,一老成都人打了
期刊
“今天你微博了吗?”这句话已经成为年轻一族的寒暄用语。赶微博、微生物、脖领儿、铂金……你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如果不知道,说明你已经out了,因为这些都是微博界的潮流用语。如今,微博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工作生活中,只要有一部手机就能随时随地玩转微博。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
期刊
李长平,号赏壶阁主人,网名“老紫砂”,杭州茗壶(紫砂)艺术馆馆长。结缘紫砂二十载,收藏明清紫砂古壶和紫砂雅玩五百多件,多年来致力于发掘、研究和弘扬紫砂文化,著有《明清紫砂珍赏》。    说起老紫砂,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紫砂茶具究竟起源于何时?  对紫砂茶具的起源,考古界和学术界有“宋代说”和“明代说”二种意见。  “宋代说”认为紫砂茶具早在宋代就已经出现,北宋诗人梅尧臣《宛陵集》第十五卷《依韵和
期刊
初夏的江南,繁花落英,柳荫深碧,毫无半点骚客笔下“飞红万点愁如海”的伤春之意。  从杭州长途汽车北站出发,沿国道104线行驶,至彭公乡转入省道004线,约45分钟车程抵达安吉县城递铺镇。刚出站,老远就望见“千道湾白茶”的客车在站口等着了。坐上车,再沿省道110线朝溪龙乡行驶。这个位于安吉县东北部的乡村,西苕溪蜿蜒流淌,天目山余脉翠黛逶迤,是安吉白茶的主产区之一。透过车窗,一大片舒心的油绿肆无忌惮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