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fzqgkvbav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规定“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足见道德的重要性,如今,时代发展,光彩陆离的生活也影响着孩子,小学生正处于道德的认识阶段,对于道德的培养十分重要。语文,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德育的渗透无处不在。
  一、学习课文明辨是非,汲取阳光的养料
  小学课文很多文章都是都是通过人、事、景来揭示一个真理,引领孩子们走向光明的大道。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季羡林让孩子们懂得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高尚境界,《钓鱼的启示》则让孩子们对道德有了更深的认识,无论有无外人知晓,我们都能本着心中的目标,约束自我,《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在生活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当遇到困难,不要灰心,试着走另外一条路,成功属于不气馁的人,《狼牙山五壮士》《我的战友邱少云》……似乎每一篇文章都有别具一格的教育意义,在孩子们完成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我们不能忽视情感目标的完成,更能关注孩子的情绪,让信念永驻心中,深深记得在上《金色的鱼钩》一课,一节课繁荣下来,学生体会到课文的修辞手法,感受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高风亮节精神,但有一小节,面对不肯喝鱼汤最后牺牲的老班长,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小手高举如林,“老班长,你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学习!”“老班长,你走了,但你的精神永在!”“今天,我们为您骄傲,我们会继承你的精神让祖国更强大!”……这时,一个发言很积极的男孩站了起来,说:“生命只有一次,再说那伤员还不一定能活,老班长太愣了”前面是口号似的,这个男孩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似乎是与课文精神不符的,但可能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室里静了下来,“你赞同老班长的做法吗?”没有人举手,孩子们读得深入,掌握了生字词,可仅仅这些行吗?我让学生再读课文,深入角色,感受角色,进入情境,体会到老班长为了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对三个小战士的关爱,体现了红军的本色,共产党的无私精神,其境界高尚。学生泪光闪闪。接着讲了在战争时期,无数热血中华儿女为了今天的和平生活流血牺牲,抗洪救灾中,汶川地震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为此,我还召开一次主题队会,在探讨交流中,孩子们拨开云雾,有了正确的认识。小学语文课文都是精心挑选,内容积极向上,在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时期,培养高尚的道德,德是人的根本,影响一生。
  二、联系现实展示真实的自我,感受道德力量的重要
  隔岸观火终不如身临其境,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我们还需要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如学习《钓鱼的启示》后,联系小悦悦事件,如果你是走过的一员,你会怎么做?现实中的丑、小悦悦的死给孩子们震撼,在他们的义愤填膺中,我感到欣慰,是的,将美的种子播种在孩子心中,终会开花结果。《瑞恩的井》、《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都从不同方面讲述了给予的力量,本市一位教师的孩子患白血病,教育局号召全市师生捐款,我把这个小女孩的照片投影出来,向孩子们讲了她的故事,讲了什么是白血病,不是倾尽你的所有,而是伸出你的援助之手,萤火之光也能给他人带去温暖,孩子们无声捐出自己的零花钱,有的把这件事告诉父母,让父母也伸出友爱之手,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心中有温度,自觉助他人。在现实中成长的举措很多,如开展各种活动“校园应我而美丽”自己保护校园的花草树木,不乱刻乱画,乱丢乱扔,评选“文明之星”,“我是小雷锋”等等,在活动中促进孩子的发展。在对学生的评语中,应侧重对孩子品德的评价,评选“三好”学生,不能以成绩为主,有些老师把学生的几门成绩加在一起,前几名就是“三好”学生,无形中让影响孩子的认识,应加入“德”的评价,小学生正处于认识的朦胧阶段,同龄人的榜样影响是无穷的,在生活中师者要睿智为孩子们树立好榜样。
  三、化腐朽为神奇,把握教育的一一契机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学生,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关注隐形的角落,帮助每一个孩子走上积极的人生之路。每个班级都有几个特殊的孩子,这需要教师给予特殊的关爱,锲而不舍的努力,也许你忽视了,这一个就会成为将来的不良因素。她叫杨晓微,父母离异,父亲已经再婚,母亲也将再婚,一次作文中,她写出对父母的恨,流露出悲观彷徨的情绪,其实,她的父亲、继母非常爱她,这是个敏感的话题,怎样让她走出生活的阴影,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到更多的爱呢,首先在作文批语中对她写出真情实感给予表扬,同时真诚写出自己的看法,大人有大人的感受,父母对你的爱依然如故,与其勉强父母,不如想开一些拥有两个家庭的关爱。以后我经常和她谈心,列举班里重组家庭中幸福生活的学生,慢慢地杨晓微开朗多了,正式父母的改变,一天,她向我请假,高兴告诉我,她妈妈今天结婚了,作为女儿她要去祝福,看着女孩灿烂的笑容,我由衷地高兴,同时感受到师者任务的艰巨与繁细,要从各个方面洞悉学生的内心,创设温馨家园,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为人师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榜样,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教师的认真、诚实、守信会无形影响学生,在课堂上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效果许诺学生,谁最棒就奖励什么,如果全班学生表现好,就怎样,给学生无限憧憬,结果都是海市蜃楼,或许认为无所谓,因为许诺依然能激起学生的兴致,这样无形让学生知道可以撒谎、可以不兑现自己的诺言,可以随心所欲,不是吗?老师就是这样的,这是多么可怕啊!课后,生活中,师者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学生以标榜的作用,教师能主动捡起果皮纸屑,教师能爱护花草树木,教师能温和同学生谈心,教师能孝顺父母,教师能主动让位给老人、孕妇,教师能参与公共劳动……都会一一印在学生纯真的眼中,都会指引孩子的行为,激起孩子美好的情感,产生积极的人生态度,至真至善至美。班里有个孩子没有父母,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很自卑,班里的同学也很少跟他玩耍,我和他成了朋友,上课时和他对读书,课间做游戏和他一组,把他的书法展示给孩子们看,和他一展歌喉,让孩子们陶醉。渐渐地让这个男孩看到自己的优点,感受到生活带来的快乐,融入到集体中去,让其余的学生学会主动关爱别人,特别是弱势群体。为人师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影响是深远的。
  “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智育没有德育做基础,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体育没有德育做基础,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群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群育就是社会动乱的根源;美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美育就是腐化的催化剂。”高震东的见解非常精辟,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重视德育,让教育之根本坚不可摧,持之以恒进而达到“百年树人”。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如同一缕春风,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活力。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孩子们创设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以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理念吸引了所有教师的目光,大家纷纷尝试,可以说让我们从中受益匪浅。但在新课程改革中,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也遇到很多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如何实施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作为一中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使用。课堂上,学生们人人参
期刊
摘要: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又是母语教育课程,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身为语文教师就要做一个语文教学的有心人,以不拘一格的形式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范围,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材 课堂语言 习惯 道德 阅读 写作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人与文本交融的过程,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都应使学生完成一次心灵的装备。语文教学应该也必须成为有根的教育。如何让语文课堂
摘要: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一名语文教师综合素养高的体现。语文教师的语言要有内涵、有情趣、有激情、显天真。只有运用卓越的口才,才能打造精彩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关键词:语言 内涵 激情 课堂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辅工具也异彩纷呈、日新月异。投影仪、电脑等一系列高科技的产物也纷纷出现在课堂上。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无可替代。这是一名语文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越来越丰富多样,不同场合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存在一种在任何情况下适用的方法,更不存在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最好的方法,教学方法可以交错运用,互相配合,彼此补充,发挥统一的效果。当然,多种方法的交织不是随意的,应相辅相成。本文就中学语文教学诸多方法中的讨论法、研究法的运用作一定的探讨。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间的对话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是把独立的阅读变为集体阅读的方
期刊
摘要:作文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具有多种交际功能:概括事物意义,与人交流感情,影响教育他人,自我表现,自我教育,创造新经验等。具备较强的文字应用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方法。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常常半天才"挤出"一点儿,或随手拿起一本作文书七拼八凑应付了事。久而久之,不少学生就害怕写作文,厌恶作文,一上作文课就头疼
“少教多学”理念发轫于2004年的新加坡,其思想的源流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观点。近年来该理念被介绍到国内,其理念的影响力日渐扩大。  目前,对于该理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高校的研究人员中,一线教师参与甚少,但笔者对其在国内的发展势头及前景充满信心,其理由如下:  一、国内新课程改革大潮为“少教多学”理念的推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
期刊
创新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是实实在在的教育行为。语文教学应担负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任,这是时代的要求。时代呼唤着一批又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学校是开展创新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科学的、艺术的、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塑造学生的创新品格,正是我们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下面我就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
期刊
每次考核完毕,总有一些学生考得不理想,一脸的沮丧和无奈。我呢,也顾不得他们,忙着讲评,于是,学生也忙着订正,忙得焦头烂额,可我总是发现,那些差生仍是一头雾水,面对错题,像没头的苍蝇,东碰西撞,结果,得几次三番,几次三番方可搞明白,订正完毕。  这一次,发下考卷,我一反常态,给大家讲了一个我在书上看到的深有启发的小故事。  一个旅行者在行进的途中,突然决定改变原来的路线,打算抄近道前往目的地。没想到
期刊
常有本科生、研究生、博士后和青年教师带着简历,向我咨询出国深造事宜。然而,读了简历,觉得尚有改进余地。例如本科生申请出国攻读理工科博士.在简历上罗列了一堆无偿鲜血200毫
凡好文章好作品,皆来源于生活,中学生作文也不例外。在这里有必要对“生活”这一概念作一定的解释。笔者认为,不能将“生活”抽象化。“生活”之表现在作文中,应该是具体的、实在的,一片树叶、一块石头、一首歌曲、一种气味、一丝味道、一份触觉、一个身边的人、一件身边的小事或是一个场景等等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因而这也就成了观察、感受、思考的具体对象。  一、观察要立体  感受的敏锐性来自于细心的观察,没有对周围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