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合并肢体迟缓性瘫痪患儿应用免疫球蛋白联合针刺疗法效果观察

来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y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手足口病合并肢体迟缓性瘫痪患儿应用免疫球蛋白联合针刺疗法对其肢体功能及预后康复情况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手足口病合并肢体迟缓性瘫痪患儿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患儿均予以运动疗法、神经营养药物、高压氧治疗等常规疗法,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予以免疫球蛋白联合针刺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系统体征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腱反射恢复时间),治疗前与治疗5 d后两组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D、E功能区,以及细胞因子[抗GM1抗体、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肌张力恢复时间、腱反射恢复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5 d后,两组患儿GMFM量表D区、E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5 d后,两组患儿抗GM1抗体、IL-6、IL-8、TNF-α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手足口病合并肢体迟缓性瘫痪患儿应用免疫球蛋白联合针刺疗法有助于其肢体功能恢复,改善预后,其免疫调节作用拮抗GM1抗体、IL-6、IL-8、TNF-α等细胞因子为其可能作用机制。

其他文献
鱼类具有蛋白质含量、水分活度高的特点,极易受到腐败菌、致病菌等微生物的污染;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常采用贮藏保鲜技术以延长鱼类货架期,其中包装保鲜技术最为常见
摘 要 近几年的临床实践发现:冠心病发病年龄日趋减小,也就是说冠心病有年轻化的趋势。由于年轻人生活阅历及对待疾病的看法不同,不能对本身的疾病有充分的识识及重视,不能进行有效的二级预防。因此健康教育要针对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知识层次的病人给予不同的教育。目的是让病人积极参与二、三级预防,减缓疾病的发展,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中青年冠心病者 预防 教育    针对不同心态,有的放矢实施教育  
目的:探讨并评估双岐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符合小儿腹泻临床症状和诊疗标准的患儿2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13例和对照组112例。对照组采取蒙脱石散
本文详细阐述了一款简易型逐次逼近电荷加权累加ADC电路设计,并介绍了该电路的特点和流片成功的10BITADC具体实现。该电路利用电容的电荷加权巧妙的复用网络电阻的参考电压,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