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氢谱在婴儿痉挛症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神经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nong_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婴儿痉挛症(infantile spasms,IS)是婴儿时期特有的难治性癫(癎)综合征,依病因不同分为症状性、隐源性和特发性[1],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不清.   

其他文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曹立、张婷、陈生弟等介绍了中国汉族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的LRRK2基因Gly2385Arg突变与中国PD的相关性,2007年已发表在Movement disorders[1]上。
期刊
杆状体肌病(nemaline myopathy,NM)由Shy等[1]于1963年首先报道,因在患者肌纤维中发现大量杆状体(nemaline body)而得名。
期刊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6岁,农民,江西人.因"头晕、视物模糊1个月"于2006年12月20日入院.1个月前突然出现头晕,体位从卧位起立时发作,伴头痛、恶心、非喷射性呕吐、出汗及视物模糊,平卧后症状渐渐消失,无发热,四肢活动正常.当体位从卧位恢复到立位时,症状又重复出现,故强迫性卧床不起,并出现视力逐渐下降.在当地给予甘露醇等治疗,病情无明显改善,入我院治疗。
期刊
目的 应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诊断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A型(LGMD2A)患者并与LGMD2B型相鉴别.方法 收集我院诊治的4例LGMD2型患者的临床、病理及生化检验资料.取肌肉活体组织行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Western blot分析dysferlin蛋白及calpain-3蛋白的表达.结果 LGMD2A与2B型患者的临床症状相似;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1岁.因"反复右侧肢体无力9年余"于2008年5月4日入院.患者于1999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右侧肢体力弱,但尚能持物、行走,头颅CT报告为"多发片状低密度影,增强未见强化",按"脑梗死"治疗无明显好转,后逐渐出现智能下降,不能认人。
期刊
临床资料 患者,女,36岁,因发现意识不清12 h,于2006年12月31日入我院,因发病前2 d患者家中无人,具体发病情况不详,入院前12 h家人回家时发现患者呼之不应,唤之不醒,到当地医院行头部CT检查提示左侧颞叶大片状低密度改变(图1),按脑梗死治疗(应用三七总皂甙、甘露醇、静脉注射激素及呋塞米等药物),效果不明显,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人院体检:意识蒙咙,体检不合作,双眼位居中,活动不配合,
期刊
迅速进展性痴呆(rapidly progressive dementia,RPD)是一宽松而广义的诊断名词,近年很快被人们所接受.能够引起RPD的因素很多,包括神经变性疾病:Creutzfeldt-Jakob病(CJD)、弥漫性路易小体病(diffuse lewy bodies dementia,DLBD)、额颞叶痴呆(frontotemporal dementia,FTD)、皮质基底节变性(co
期刊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3岁.因"间断性头痛半年,突发加重31 h"以"静脉窦血栓并蛛网膜下腔出血?"于2008年1月8日入院。
期刊
共济失调可见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其中以该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变性疾病具有高度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存在多种命名方式,尤其是橄榄脑桥小脑萎缩(olivopontocerebellar atrophy,OPCA)、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和多系统萎缩小脑型(multiple system atrophy-cerebellar type,MSA-C)之间
期刊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药物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和实践中的关注重点.近年来,伴随着PD治疗指南[1-5]的陆续制定,PD的药物治疗日趋规范和合理.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仍有一些棘手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一些新问题不断地出现,从左旋多巴诱发的异动症到近期硫丙麦角林引起的心脏瓣膜病变,事实一次次地告诉我们:伴随新型药物的问世和使用,以及我们对某些症状和体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