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三层、三师、三融”模式探索

来源 :创新与创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1314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能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的高校大学生既是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的核心目标,也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力量,应立足于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从课程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积极作为,尝试从“创新创业理论基础课程、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创新创业实战课程”三层级课程体系建设,“理论讲师、实践导师、实战良师”三师级教师队伍建设,“专创融合、科创融合、思创融合”三融合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营造三个方面着手,探索构建"三层、三师、三
其他文献
针对机会是被发现还是被创造的问题,从机会共创的视角解构创业机会识别的过程,进而挖掘机会共创过程中社会资本要素与内部能力要素交互作用于机会识别的机制。通过对以往创业者社会资本、创业者能力及机会识别等相关文献的回顾与分析,构建创业者社会资本、创业者能力与机会识别的理论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关研究命题。研究结果对于促进机会共创视角下创业机会识别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创业自我效能感作为创业者对于自己是否能够完成创业任务的信念,在大学生创业活动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以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上海地区的1 086位大学生为样本,通过SPSS及AMOS软件,构建大学生创业能力影响因素及中介效应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创业环境、创业教育、创业特质以及创业自我效能感等因素对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均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分别在创业环境、创业教育、创业特质与创业能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可以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高校开展创业类课程、政府出台相关创业政策提
以1999—2020年10月的CNKI数据库中的2204篇论文为数据源,运用Cite Space软件对“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文献的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聚类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21个高频关键词、64个关键词聚类和21个突现词。研究发现,虽然国内已经形成了若干核心作者群、核心研究机构以及核心发文期刊,但彼此间合作相对松散,主题较为广泛。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热点主要表现为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新人才培养等,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可能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研究热点。
学术创业的实质是大学通过将专有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向外部组织换取自我实现和满足社会需要之资源的过程。学术创业行动是学术创业联盟中的行动。从组织发展伦理视角审视,当前学术创业的计划和行动存在工具主义、自由主义和发展中心主义三大深层次的伦理障碍,需要从组织发展性角度进行重构。
企业参与职业院校治理有效性的评估是检验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但毕竟企业的根本任务是生产与销售,不是办学与管理,企业参与是有度的.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研究法,利用N
构建基于专业能力、品牌活动与组织惯例的分析框架,以Z大学政务学院的“百区调研”为案例,分析性地追溯了公共管理类本科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实际过程,指出以本科生运用专业知识
当前,高校社会服务的战略意义空前彰显,这要求重塑高校社会服务观,认识到社会服务是当代高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机制,是高校知识生产活动的价值依托。但从现实来看,我国高校由于深受思想理念、制度环境、文化传统、高校发展基础等主客观因素影响,社会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普遍较弱,服务品质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从改进我国高校社会服务模式的需求出发,在借鉴美国高校服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高校向创业型组织转型、强化高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改革思路。创业型高校以提供高品质的社会服务为导向,在范式层面上为我国高校优化社会服务体系和服务
以群体动力学的视角审视大学生双创教育,通过分析群体中各成员结构及其行为演变过程,指出增强利益的耦合度是提升双创教育的动力源泉。从实践角度出发,指出优化双创教育的四点建议:通过行为训练技术,夯实双创素养;在模拟项目的仿真情境中,锤炼双创技能;优化组织管理,避免群体耗散效应的产生;引入成果导向的项目评估方案,锚定双创教育的市场价值取向。
导学关系是研究生教育中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构建良性、和谐的导学关系,对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导学关系问题为切入点,深刻剖析了新时期导学关系发展现状、异化表象和形成原因,探索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导学关系的进路,以期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导学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为构建“导学共赢”的立德树人新格局提供参考。
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的构建是实现立德树人、推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包含了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帮扶、精准教育等内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应主动拥抱区块链,科学把握区块链去中心、不可篡改、开放透明、高度自治等特性,提升其在智慧思政、精准施策、三全育人维度的时代价值。应从加强顶层设计、坚持技术创新、推进标准统一、注重人才建设四个方面实现区块链对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的充分赋能,让资助育人更精准、更便捷、更智慧,让资助成效可分析、可检验、可评判,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高。